- 37.42 KB
- 2021-04-14 发布
1 / 9
山西大学附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
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
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
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
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
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
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
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
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 ……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
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
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
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
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
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
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2 / 9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外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
来到“教室 ”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他鼻根一酸 ……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
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
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
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
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性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
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
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
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
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
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煎
熬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
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
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
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
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
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
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
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
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D.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于
争先但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2.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析。(6 分)
3 / 9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5 分)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
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
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
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
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
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
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
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
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
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
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安府,治有声绩,复以言
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纵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知荆南、荆
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
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
真卿等人。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 风:暗示
B.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 峻:严厉
C.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 陵:顶撞、冒犯
D.桧素憾寅 憾:怨恨
5.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
下恢复之志
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
下恢复之志
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
下恢复之志
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
下恢复之志
4 / 9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加,一般由皇帝在殿廷
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
拘捕入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D.漕运是我国历史上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它被喻为“立国之本”,对我国历代政权的存在和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折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
推荐为第一名;高宗称赞他的诗词必将闻名于世。
B.张孝祥治洪有方。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
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人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
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知府,
不怕任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9~10 题。(6 分)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
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
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
尽。
9.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
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
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
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5 / 9
D.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
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0.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 11—12 题。(6 分)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次:停留。 ②无端:没来由。
11.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将“十年”说成“十霜”?(3 分)
12.对这首诗中的“无端更渡桑乾水”,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回故乡咸阳;
另一种理解是迁徙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 分)
(四)名句默写(7 分)
13.(1)《雨霖铃》从动作、神态具体来写留恋情景的语句是“ , ”。
这一场景让人想到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及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慨叹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
遗物也杳无踪迹的句子是“ , ”。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
观的句子是: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农耕基因的 ,儒家文化的浸染,千年时光的悠长,让中国传统佳节有着非同一
般的生命力。“ ,藿溪河岸赛声扬。”龙舟竞技是端午佳节的规定动作,
也是最具有标示性的节日活动。龙舟文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磁场,让这项传统节
日 ,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如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之上也
能看到龙舟劈波斩浪。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 )。吃粽子
是端午佳节的习俗, 仅仅用“吃”来解构粽子,那就把端午文化扁平化了。
中国人是讲究精气神的,小小食物承载着千言万语。“粽者,忠也!”相同的发音,寄
托着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诉求。再仔细看,棱角分明的外表,严丝合缝的包裹,都似乎
在隐喻着这个国家最为传统的精神内核。端午有传统生活呈现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
语,这也是祖祖辈辈薪火相传下来的文化方式。在新时代正确能否“打开”它,是更读
懂它、靠近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国情怀。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对联,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传承 碧水竞舟十里欢 发扬光大 若只是
B.继承 碧水竞舟十里欢 大放异彩 但如果
C.传承 花鼓龙舟翻浪涌 发扬光大 但如果
6 / 9
D.继承 花鼓龙舟翻浪涌 大放异彩 若只是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这样的端午节和龙舟,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B.这样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C.也正是这样的端午和龙舟,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D.也正是这样的彼此成就,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1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在新时代能否正确“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
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B.在新时代正确能否“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
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C.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是更读懂它、靠近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
国情怀的关键。
D.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家
国情怀的关键。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 ① (古代的瘟疫指各种疫病),是机体识别 ② ,
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
况下, ③ ,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
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四、写作(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朝初年,经济凋敝,百姓困苦不堪。丞相萧何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
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萧何病危之际,向汉惠帝推荐了与自
己颇有嫌隙的曹参做丞相。曹参继任后,所有事务都没有改变,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
约。人们责怪曹参无所作为,惠帝也质疑曹参不治国事,曹参说:“高皇帝和萧何平定
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
违失,就可以了。”惠帝赞同了他的说法。曹参去世后,民间流传这样的歌谣:“萧何
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萧何和曹参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
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7 / 9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
语文答案
1. C(A 项,“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
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村小学的,原文是“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
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此项错误,不得分;
B 项,过度延伸。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不是“精神生活空虚”;
D 项,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
于争先的形象特点解读有误。)
2.①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鬼神,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对村
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不满;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
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一大笔钱去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③超常的
勇气和胆量:敢于和“建庙会”唱对台戏;④对故土的挚爱和依恋:拿出钱来为这个他度
过辛酸岁月的故土做点事,饱含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任意答对 3 点即可)
3.甲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
并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3 分)
乙处:此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其作用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
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3 分)
4.B 5.B 6.A(应为会试中选者才能参加)
7. A(高宗称赞“必将名世”的是张孝祥。称赞他“词翰惧美”是在他刚刚考中进士的
时候)
8.张孝祥派人捕捉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其家谷粟几万斛。第二年,吴中饥荒,一直靠
这些粮食赈济百姓。(“治”“籍”“饥”“明年”“迄”“赖”“济”各 1 分)
【参考译文】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
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
名。考官已定下秦埙为士人中之冠,张孝祥次之。高宗读了秦埙的对策都是秦桧所说过
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诗词、
文笔都很美。”
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
子,张祁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怨恨胡寅,于是暗示言官诬陷张孝祥有造反的企图,
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正遇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
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
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
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诚实,而张孝祥年少气盛,
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到汪澈为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奸邪程度不亚于
8 / 9
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职。
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州。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
的人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又任集英殿修撰、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
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获得
暴利,张孝祥派人捕捉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其家谷粟几万斛。第二年,吴中饥荒,一
直靠这些粮食赈济百姓。
张浚从蜀国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祥前往行在(杭州)。张孝
祥既然一向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
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
皇上认为很对。遇金再次入侵边境,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弹劾
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罢黜。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府知府、广南西路经略
安抚使,他治政有声有色,大有作为,又因为言官的意见被罢。不久张孝祥被起用任潭
州知州,治政简明易行,不时以威力佐政,湖南于是平安无事。张孝祥恢复待制,改任
荆南、荆湖北安抚使。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立万盈仓来
储备各种漕运的粮食。
张孝祥进为显阁学士致仕,终年三十八岁。张孝祥请求管理一祠观,后因病死去,
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尽的感触。张孝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
其工于笔墨,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闻名于世。”
9. D (D 项分析错误,一“憎”一“喜”并非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等自古以来
才智之士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
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
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
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
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10.①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
赦而还,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思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解析】尾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
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
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
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
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
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赏析】《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
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
《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
9 / 9
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
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
情名篇。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
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
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
为古代抒情名作。
白话译文
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
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
文采卓绝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喜吞过路人。
相比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汩罗江诉不平事。
11.“霜”在诗中包含了“年”的意思(1 分),同时也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
生的酸楚(1 分)。“霜”与“阳”“乡”押韵,读起来更朗朗上口(1 分)。
12.赞成第一种:久居并州,思念家乡,可一旦回乡,却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这样写,
就把命运对人的捉弄表现得尤为深刻。
赞成第二种:久居并州,难以回乡,可命运却又使他流落到更远的地方,连居住在并州
也不可能了。这样写,既表达了对第二故乡并州的留恋,也衬托了第一故乡咸阳更深沉
的怀念,把心中的苦涩与无奈表现得尤为充分。(3 分)
13(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C(传承:传授继承。继承: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碧水竞舟十里欢”与后句
词性不完全相同,平仄不协。大放异彩:无比的光辉灿烂,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突
出的成就。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15.B(从上文看,强调端午龙舟的彼此成就;从本句看,这种“彼此成就”与“美美与共”
一致;从上文和本句的关联看,文段一方面强调传统节日的“彼此成就”符合“美美与
共”的特点,用“也正是”更连贯,“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思,不合上文语境。)
16.D(原句共有三处错误:不合逻辑,“能否”和“关键”两面对一面;语序不当,正
确语序是“靠近它、读懂它”;搭配不当,“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国情怀”,前
后的修饰词应互换)
17.①免除瘟疫 ②“自身”与“非己”抗原 ③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7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4-13 22:04:5317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4-13 21:46:1710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4-13 20:38:3610页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高一历2021-04-13 17:13:326页
- 英语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山西2021-04-13 11:56:2621页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高一英2021-04-12 22:32:3610页
-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19-2022021-04-12 20:32:2018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4-12 19:39:3022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4-12 12:10:488页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高一政2021-04-12 10:24: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