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48 KB
- 2021-05-08 发布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
郭开贞,作家、诗人、剧作家、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
家、社会活动家。
诗集:《女神》、《星空》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
花》、《虎符》、《高渐离》等。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
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因看透了秦国
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
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楚国。楚国被攻
后,自投汩罗江而死。作品《楚辞》(西汉刘向
辑)其中包括《离骚》(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
诗)、《九歌》、《九章》(《东皇太一》、
《云中君》等)、《天问》。
睥睨( )鞺鞺鞳鞳( ) 污秽( )
迸射( )罪孽( ) 脚镣( )
眩目( )伫立( ) 驰 骋( )
忏悔( )徘 徊( ) 郢( )
稽首( )
pì nì tāng tà huì
bèng niè liào
xuàn zhù chí chěng
chàn pái huái yǐng
qǐ
找出情感表达得非常强烈的语句,
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为什么这些句子能比其他语句更强
烈地表达情感?
(1)展开神奇的想象
(2)大量运用拟人、呼号的修辞方式
(3)长短句的结合
诗人屈原召唤风、雷、电的目的是什
么?这些风、雷、电象征着什么?
借助风、雷、电,屈原试图摧毁当时的黑暗的现
实世界,消灭那些无德无能、高高在上、欺民惑众的
统治集团。因为屈原本人物理改变黑暗现实,所以寄
希望于这些自然的伟力去改变世界。风、雷、电象征
着改变黑暗现实的伟大力量,象征着追求光明与自由
的力量。
郭沫若创造这样的艺术形象在当时又有
什么现实意义呢?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
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江山
沦为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
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
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
屈原对楚国统治集团的愤怒代表的就是当时人们对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愤怒,屈原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则代表了
当时人们对自由、光明的社会的渴望。“屈原”的形象
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地抨击了
蒋介石集团的暴政。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
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
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借历史上屈原
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
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大雁归来 (17)_鲁2021-05-08 23:13:254页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数2021-05-08 23:11:5610页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05-08 23:07:492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中国2021-05-08 23:07:408页
-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课件2021-05-08 22:53:061143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05-08 22:38:1310页
- 人教版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课件:3-22021-05-08 22:35:1752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紫藤萝瀑2021-05-08 22:31:1819页
- 【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7《开国大2021-05-08 22:26:5151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故乡 (15)_鲁教版2021-05-08 22:25:57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