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00 KB
- 2021-05-08 发布
第 4 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第 3 课时)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
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 5—8 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
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B )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B )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解析:第 1 题,“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高压南侧的东南方向。第 2 题,
每年的 6 月中旬到 7 月中旬,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 3~4 题。
3.甲地可能位于( C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4.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B.甲图 7 月高温主要因为 7 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
C.乙图 7 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气温变化规律。第 3 题,甲地冬季气温在 10℃沿线,0℃以上,
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但不是海南,因为海南冬季气温在 10℃以上,故选 C。 第 4 题,
甲图是气温年变化图,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乙图是气温的 2 月上旬变化,影响因素
应是天气状况的变化,丙是气温的日变化,当日气温变化小,可能是阴天,故排除 A D,该
地 7 月份气温最高,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热量由地面到大气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并不是
单纯降水少的因素,排除 B,2 月 7 日气温最低可能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故选 C。
(2017·四川成都七中高二模拟)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 5~7
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10℃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5.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 )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6.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B )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
7.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
响。第 5 题,结合题目所给地气候资料确定,①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是寒温带气候,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 A。第 6 题,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棉花等,不种植春小麦、甜菜(中温带的农作物),水稻(耗水量大,而当地又缺水),
故选 B。第 7 题,四地河流中,①地受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影响其径流变化大,排除 A,
②地气候湿润,进入雨季早,结束晚,使得河流径流量大,汛期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
沙量较低,排除 B、D,③地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最长,故选 C。
(2015·四川成都七中高二模拟)读“我国南岭某山脉 L 的某月气温(℃)和年降水量(mm)
统计图”,完成 8~9 题。
8.甲、乙两条线可能分别代表( C )
A.7 月气温、年降水量
B.年降水量、7 月气温
C.年降水量、1 月气温
D.1 月气温、年降水量
9.影响山脉 L 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A )
A.地形、冬季风 B.云层、地形
C.夏季风、地形 D.纬度、地形
解析:第 8 题, 南岭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在迎风坡降水会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降水会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而气温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最高气
温应是最低处,故甲曲线符合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乙曲线符合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南岭
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高,而乙曲线中气温最高在 10℃左右,应是冬季故选 C。第 9 题,在
冬季南岭的北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低,而南坡位于背风位置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
故选 A。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B )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11.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C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 10 题,等温线呈东西走向,和纬线大致平行,是因纬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高
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气温的大小;和海岸线平行,是受海洋的影响;和等高线平行,是受地
形的影响。故选 B。第 11 题,同纬度地区,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下垫面,台北市和昆明
相比,地势低,气温高;冬季海洋温度高,受海洋的影响大,气温高;沿岸有暖流的影响,
气温高。故选 C。
(2016·南昌二中高三考试)读“某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
回答 12~13 题。
12.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13.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B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特点分析。第 12 题,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使得我国各地在
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C 正确。第 13 题,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原因有:
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但主要原因是南
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B 正确。
二、综合题
14.(2016·拉萨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
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下面图 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
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
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
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
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变化分析、天气特征等。第(1)题,本题主要分析地形对气温的影
响。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有焚风效应,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天气特征应从气温、阴
晴、风等方面描述,因为攀枝花位于河谷地段,多为下沉气流。所以多晴天、少云雨,风力
弱,气温较高、较稳定。第(3)题,本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
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
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
15.(2016·黑龙江哈三中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
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干燥度线分布
图”。
(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成因。
(2)指出 A 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
答案:(1)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2)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断流(下游为季节河);含沙量较大;
流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干燥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描述。第(1)题,本题要注
意分东西部来描述。结合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为受
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是气流遇山
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第(2)题,A 河流为西北地区的河流,此地大气
降水少,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流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流量、流速、汛期、结冰
期、含沙量等。结合题目,便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2021-05-08 13:08:1713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2021-05-08 13:07:365页
-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62021-05-08 12:50:326页
-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2021-05-08 12:47:2421页
-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思维导图总汇2021-05-08 12:41:1111页
- 2018届《红对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021-05-08 12:38:5331页
- 人教版必修1高考地理强化复习人口2021-05-08 12:37:557页
- 全国卷文综高考地理热点一带一路试2021-05-08 12:24:0720页
-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8人类活动2021-05-08 12:22:208页
- 2018版高考地理《600分考点700分考2021-05-08 12:00:5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