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2 KB
- 2021-05-07 发布
(教学反思参考 3)小蝌蚪找妈妈
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
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
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
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
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
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孩子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
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
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它们
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找好
吗?”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小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读着读着,
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
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
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孩子们
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
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
筋又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继续读课文,然后让小组
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讨论。结果孩子都找到
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
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
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关文档
- 语文(心得)之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2021-05-07 09:11:486页
- 语文(心得)之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语2021-05-07 03:15:233页
- 信息技术(心得)之在新课标下进行信息2021-05-07 02:27:425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2021-05-06 23:46:4022页
- 数学(心得)之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2021-05-06 23:25:013页
-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2021-05-06 21:27:174页
- 新课堂教学工作总结(通用)2021-05-06 19:41:313页
- 语文(心得)之让课堂教学流光溢彩2021-05-06 16:02:189页
- 英语(心得)之由一堂英语阅读课看英语2021-05-06 15:06:437页
-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使2021-05-06 14:31: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