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4-29 发布
www.ks5u.com
2020年上学期娄底一中高一期末考试
地理(非高考)试卷
时量:4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是由下列因素中的哪些决定的( )
①性别构成 ②年龄构成 ③人口迁移 ④自然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③时期人口总数更大
3.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③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中国
C.日本 D.菲律宾
读世界某时期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低-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符
合当前多数非洲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6~7题。
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我
国人口增加7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
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
- 10 -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7.图中反映出,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
括( )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③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④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人口合理容量( )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D.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9.下列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丰富程度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均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5000、
6000、8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5 000
C.6 000 D.8 500
11.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制约图示四地环境人口容量关键性因素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乙地区的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丙地区的土壤贫瘠
- 10 -
D.丁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13.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明的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是长沙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小明都随妈妈去上海度假;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上海市某中学任教,小明随妈妈去上海上中学,2018年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小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青藏高原考察。据此完成14~15题。
14.小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小学去上海度假 B.到上海上中学 C.到复旦上大学 D.去青藏考察
15.上述小明经历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来源:学科网ZXXK]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外来人口居多。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但户籍人口却只有200多万,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呈现严重“倒挂”的局面。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
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来源:学科网]
A.桂、湘、赣、闽 B.云、贵、湘、赣
C.闽、赣、湘、贵 D.桂、闽、湘、吉
17.大规模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
A.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C.缓解了就业压力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18~19题。
18.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
原因是( )
A.省际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C.人口寿命的延长
- 10 -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
19.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农村 ②城镇 ③经济发达省区 ④经济欠发达省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完成20~21题。
20.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需求大 B.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C.崇尚早生贵子 D.风俗习惯
21.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
A.稳定婚姻关系 B.延长生育时间
C.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D.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近年来,丁克家庭在我国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据此完成22~23题。
22.丁克家庭的出现反映的现象有( )
①家庭观念的转变 ②生活态度的转变 ③社会文明的退化 ④生育观念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丁克家庭的出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文化素质降低 B.人口身体素质降低[来源:学.科.网Z.X.X.K]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 D.社会财富积累增加
24.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地理研究小组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了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25.该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考察发现该地传统聚落的特征为“多为双坡屋顶,临水而建,临水面为街面和水巷,水巷两边是优美的石拱桥相连”,该聚落为( )
- 10 -
A.晋陕豫黄土聚落 B.青藏高原典型佛教文化聚落
C.江浙水乡聚落 D.黑吉辽林海雪原聚落
26.该传统聚落“临水而建”的原因不包括( )
A.河流提供用水 B.利用河流发展交通
C.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D.便于排水,减少洪涝灾害[来源:Zxxk.Com]
27.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地形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
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28~29题。
28.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30~31题。
30.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31.由①→②时( )
A.气候由湿暖变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上升
下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照片,它酷似“哭泣的人脸”。据此回答32~33题。
32.该照片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环境污染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10 -
C.臭氧层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
33.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 ④减少氟氯烃
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34~35题。
34.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③华北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更频繁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5.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石崩现象加剧 ③青藏高原地震增多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学技术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36~38题。
3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用煤炭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38.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煤变油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
示意图”,回答39~40题。
39.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
主要原因是( )
- 10 -
A.夏季风的进退 [来源:学科网ZXXK]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40.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 10 -
2020年上学期娄底一中高一期末考试地理(非高考)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D
C
C
D
A
C
B
C
A
A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A
D
B
C
D
C
D
D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D
B
C
D
A
C
1.C 【解析】第1题,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是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状况共同决定的。
2.D 3.C 【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A错;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②至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不断增加,B错;③和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定,但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⑤时期人口总数最少,两时期不相等,而④时期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故C错,D对。第3题,选项所列国家中日本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与③时期相符。
4.D 5.C 【解析】第4题,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模式。第5题,大多数非洲国家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图中③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为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
6.C 7.D 【解析】第6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目前人口年增长率约为0.57%,人口增长幅度不断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第7题,图中除表述人口增长速度外,主要反映出人口性别比和人口年龄结构,并没有表述流动人口状况。
8.A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9.C 【解析】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0.B 11.C 【解析】桶板代表资源,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木桶的桶板越短,则环境承载力越小。第10题,人口容量以“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即以所能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类要素为评估依据。第11题,“最主要原因”
- 10 -
是关键词,日本、荷兰大量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12.A 13.A 【解析】第12题,甲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乙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水资源;丙地位于东北平原,黑土肥沃;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第13题,四地中甲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脆弱,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口容量最小。
14.B 15.D 【解析】第14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且住所不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本地上大学,没有跨越行政区界线,不属于人口迁移。第15题,小明随妈妈迁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16.A 17.B 【解析】第16题,根据第二圈层省级行政区的图例,排除重庆、四川、海南三省后,剩下的省区即是题目所要求的,包括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其简称分别是桂、湘、赣、闽。选A。第17题,大规模人口迁移,往往以劳动力迁移为主,对迁入区而言,缓解了人口老龄化,但迁出地则老龄化更加严重,A错;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B对;对迁出区而言,缓解就业压力,但迁入区往往面临更大就业压力,C错;人口迁移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D错。
18.A 19.B 【解析】第18题,从图中分析得出,贵、桂经济欠发达省区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发达的粤、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区的人口寿命更长,出生率更低,经济、医疗水平更高,但是其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减小。故选A。第19题,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省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更大,而经济水平低,养老问题会更加突出,所以最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故选B。
20.A 21.D 【解析】第20题,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重要手段。第21题,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也有利于缩短生育时间,加大亲子间年龄的差距,从而降低了出生率。
22.B 23.C 【解析】第22题,由材料可以明显地看出,丁克家庭的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教育有一定关系,不能说明是社会文明的退化,所以应排除含③的选项。第23题,丁克家庭不要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育率的下降,从而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4.D 【解析】24.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 10 -
25.C 26.D 【解析】 第25题,从特征里“水”这个信息点多次出现即可判断为水乡聚落。第26题,河流可以给聚落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河流是便利的交通通道;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27.D 【解析】27.该处地势起伏大,是影响古代四川交通落后的主要因素。
28.C 29.D 【解析】第28题,四条线路中,①②坡度太大,④距离太长,综合考虑,③最合适。第29题,一般来讲,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首要因素应为经济因素。
30.C 31.A 【解析】第30题,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第31题,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由①→②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32.D 33.B 【解析】第32题,北极冰盖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第33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开发新能源等。
34.A 35.D 【解析】第34题,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赤道附近降水更多,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第35题,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雪崩现象加剧;积雪面积减小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
36.B 37.C 38.D 【解析】煤作为能源,发热量低,污染大;用煤发电对消费地来说很清洁;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大;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很紧张,煤变油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方式。
39.A 40.C 【解析】第39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Q地位于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影响,会出现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的现象。第40题,据图可知,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 10 -
相关文档
-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4-29 00:36:026页
-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4-29 00:36:0214页
-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长沙九中20192021-04-29 00:24:2914页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21-04-29 00:22:5011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2021-04-29 00:15:5316页
-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2021-04-29 00:12:5319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2021-04-29 00:11:0616页
- 【化学】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一中2021-04-28 23:40:4723页
- 【物理】黑龙江省勃利县高级中学202021-04-28 23:35:239页
-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2021-04-28 23:16:3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