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50 KB
- 2021-04-17 发布
第33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重点)
2.产业转移的规律。(重点)
3.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的影响。(重难点)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学生用书P232]
1.产业转移
(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资源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避开国家政策等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追求更高的利润。
怎样实现产业转移的目的?
提示:寻求最优区位,降低产品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虽然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3.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4.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区域内部,也存在于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但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6·天津十二区县一模)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下图示意某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的最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关税成本 ②减少土地租金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利用当地原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A.消费市场较广 B.生产成本较低
C.劳动力较丰富 D.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1)注意图中显示美国客户是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则在墨西哥组装,接近消费市场;另外墨西哥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中国和东南亚不属于该贸易区,则在墨西哥组装后出口美国,可以降低关税。故C项正确。(2)加工和组装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利润低,故生产成本是该类工业布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
[答案] (1)C (2)B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2015·高考安徽卷)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1~2题。
地区
迁入数
迁出数
其中迁入来自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东部
23
5
-
5
10
8
中部
3
5
2
-
0
1
西部
3
11
3
0
-
0
东北
1
9
0
0
1
-
1.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2.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5家,其中迁到中部2家,迁到西部3家,因而主要迁往中部和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迁入数为23家,远超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因而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故B项正确;净迁出量=迁出量-迁入量,则东部地区的净迁出量为-18,中部为2,西部为8,东北为8,因而净迁出量最大的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西部地区迁出11家,其中10家迁往东部地区,1家迁往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第2题,题干中说“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由此可见,劳动力和原料等因素对其布局影响很小。读表可知,上市企业总部主要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迁往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且具有优惠的政策,因而②④⑤正确,故选C项。
答案:1.B 2.C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P23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
提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产业转入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些发展阶段?
提示:发达国家处于产品的开发期和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处于产品的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016·济南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2)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淘汰落后产业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2)题,产业转入到中西部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不能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答案] (1)B (2)B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6·成都三诊)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上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B.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C.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D.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交通密度
C.城市化水平 D.就业结构
解析:第1题,由于我国科研水平较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丙、丁类型企业升级;由图可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后,甲、乙类型企业仍以加工生产为主;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并未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第2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加大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产业的比重,直接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1.C 2.D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www.91daoxue.com)
产业转移原因
[学生用书P234]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图1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
地区关系示意图
图2 某制鞋业在两个地区
的转移示意图
图3 中国对美国投资
总额分布图
判读有关产业转移示意图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中读出产业的转出区和转入区。
2.结合图中或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转出区和转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劳动力、土地、能源、原料等成本的高低。
3.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方向: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2)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
4.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1)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从内部交易成本上分析。
(2)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市场。
(3)环境因素:即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T1~T3)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1.问题探究
(1)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分散在全球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提示:主要原因:电子产品属于轻、薄、短、小产品,但价格昂贵,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目的:寻找最优区位,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2)电子装配厂迁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
2.信息解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①从题干文字材料中可知美国向中国转移的是电子装配厂,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②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高,便于运输,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③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价值高度集中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所占比重很低,其附加值最高的是研发部门,故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即研发环节)的投入最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标准答案] (1)A (2)B (3)C
(2016·延边质检)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1)~(2)题。
城市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元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甲
1.2
6
11
3
30
乙
1.2
6
20
6
30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不利于乙市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市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解析:第(1)题,与乙城市对比,甲城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从乙市向甲市转移。第(2)题,甲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乙城市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可能会降低。
答案:(1)C (2)B
[学生用书P235]
(2016·上海金山区期末考试)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将部分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据此回答1~2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4 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2 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苏南地区“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应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轻
2.江苏内部出现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苏南地区“腾笼换鸟”,是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被逼走,迁往具备劳动力价格廉价、环保要求低等条件的区域,如苏北地区。第2题,产业转移移入区,新产业发展势必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就业机会相应地增加,经济走向繁荣。移入产业增加了人地矛盾和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会有所下降;产业发展,占据耕地,耕地面积缩小。
答案:1.A 2.B
(2016·南京市二模)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示意上海市与浙江省各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
A.家具与皮革 B.皮革与文体用品
C.机械与通讯 D.烟草与机械
4.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第3题,对比上海、浙江的图示各产业在1990年、2000年的竞争力系数,上海由优势变为劣势的产业部门,就是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第4题,产业转移移出区,移出的是不适合在当地发展的劳动密集型、高耗高排型等产业,短期内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可能减少,但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都会增加),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故C对、D错。上海和浙江之间是国内产业转移,B错。
答案:3.D 4.C
(2016·浙江模拟提优卷)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发动机制造等环节。读日本汽车工业在亚洲部分地区的国际分工形态图,完成5~6题。
5.日本汽车工业在国外生产的特点是( )
A.高标准化、高附加值 B.高标准化、低附加值
C.低标准化、低附加值 D.低标准化、 高附加值
6.与日本相比,中国本土吸引日本汽车产业流入的优势不包括( )
A.技术水平高,可保障产品标准化程度
B.工资水平低,可降低产品成本
C.经济发展快,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快
D.与日本位置靠近,利于汽车产品交易
解析:第5题,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汽车产品适于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依据图示,国外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坐标的右下部,则可以体现低附加值和高标准化。第6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答案:5.B 6.A
材料二 保定西倚太行山,东有白洋淀,集山区、平原、湿地等多种地理地貌于一身,水、土地等资源条件较为充足。此外保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支撑能力。保定市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该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简述保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并分析本次承接过程中对保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原因及影响主要是缓解大城市“城市病”
问题,接受扩散地区则促进了区域发展。第(2)题,产业转移承接区一般具有资源、空间优势,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拥有政府政策支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结构调整。
答案:(1)原因: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影响:迁出地:改善北京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达到最优配置。迁入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有利条件:交通便利;保定自身水、土地资源充足;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国家政策的支持。
影响:本次承接过程,(升级)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将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将大幅提高,而第一及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则有所下降。(优化)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等。
相关文档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7 15:07:262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17 10:51:0911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17 09:52:5711页
-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2021-04-16 17:01:1010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16 01:30:2416页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2021-04-15 19:13:544页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2021-04-15 16:21:016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5 10:37:19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6自然地2021-04-15 02:25:371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7-2人口2021-04-14 21:41: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