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3 KB
- 2021-04-16 发布
2020高考全国Ⅲ卷政治非选择题解析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类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类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试题分析】
以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神为主题,通过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发展方式的具体描述,要求学生分析发展家庭农场对激发我国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学生回答此题必须联系情境内容,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和归纳,考查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材料首先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界定,这对解读材料信息具有提示作用。把握这一概念,要注意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特征,这三大特征在第2段材料中都有对应的表现。第2段材料中的4个分句,包括4条有效信息,具备良好结构,构成“事实逻辑”。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2020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试题分析】
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背景构建试题情境,要求学生回答战胜疫情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独特价值,考查学生运用当代
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归因论证问题。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之所以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从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层次,从“必然性+重要性”等维度展开论证。第1段材料指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球流行性特点、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危害性。这构成答案要点①和要点②,从客观必然性维度进行了论证。第2、3段材料介绍了中国的抗疫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坚持人民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抗击疫情,提出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抗疫实践证明了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这构成答案要③,从现实意义维度进行了论证。具体分析如下:
维度
设问层次
分析依据
归因论证
必然性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结合“经济全球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
联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分析(国家共同利益)
②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重要性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结合中国的抗疫实践与全球倡议分析(经济发展、世界和人民康宁)
③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12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10分)
(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千百万黄河儿女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兴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复生态,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3)打造生态黄河,造福子孙后代。爱护黄河母亲,共建美丽中国。一条大河惠两岸,生态治理是关键。
【试题分析】
以新中国黄河治理为背景,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意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治理战略思想。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文化的力量等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小题是哲学题,属于阐释与论证类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本题设问指向明确,理论依据具体,侧重考查学生基于具体知识演绎论证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黄河治理战略思想是什么(认识对象)?谁是整体?谁是部分?在黄河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基于设问确定理论依据。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黄河治理战略
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行动指南。因此,分析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重在分析其方法论指导意义。由此可以确定本题的理论依据。
其次,结合材料开展演绎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材料阐释了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治理黄河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习近平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材料进一步说明了黄河治理要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
具体论证过程分析如下:
大前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说明:原则上需要表述哲学原理,本题因答案文字量大,作出省略处理)
小前提: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部分)。
结论: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基于关键部分演绎分析)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基于整体进行演绎分析)
第(2)小题是文化题,也属于阐释与论证类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同上一题,本题设问指向明确,理论依据具体,侧重考查学生基于具体知识演绎论证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文化的力量是什么?设问的思维对象(文化的表现)是什么?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都属于“先进文化”范畴,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千百万黄河儿女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兴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复生态,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具体论证过程分析如下:
大前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小前提: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属于先进文化(省略)。
结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千百万黄河儿女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兴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复生态,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要求学生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回答问题时,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如紧扣“守护黄河”这一主题,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二2021-04-16 13:00:2413页
-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发2021-04-16 12:55:358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2021-04-16 12:52:2923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2021-04-16 12:52:238页
- 《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2021-04-16 12:51:5312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6 12:51:1314页
-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4-16 12:46:1715页
-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4-16 12:45:0423页
- 政治教师工作的自我总结(通用)2021-04-16 12:43:432页
- 2篇“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2021-04-16 12:42: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