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4 KB
- 2021-04-16 发布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分析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四个段落,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文本探究】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
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6、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课外拓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亟请于武公亟:多次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 蔓难图也图:对付 D. 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辟害 / 将焉取之 B. 国之害也 / 君之所知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以乱易整 D.公闻其期曰 / 其真无马邪
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 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大叔。
C. 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 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4.填空:多行不义,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相关文档
- 高一数学试题第二,三章 必修12021-04-16 12:59:28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2021-04-16 12:59:23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2021-04-16 12:58:566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9:第7课 2021-04-16 12:56:278页
-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发2021-04-16 12:55:358页
- 2019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必修五Unit2021-04-16 12:55:13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章2021-04-16 12:54:5111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4-16 12:54:33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6 12:51:1314页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2021-04-16 12:48:34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