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14 KB
- 2021-04-16 发布
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
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
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
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
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
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
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
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
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
读书。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quǎn)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gé)
行拂乱其所为(f ú)
法家拂士 (bì)
曾益其所不能 (z ēn g)
课文朗诵并翻译课文
第一自然段问题设计: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
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
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出身卑微,
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
出了一番成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了第一段的结
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
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
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
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一、是培
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
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
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
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
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
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
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来自外
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本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
国无忧虑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祸害足以
使人生存,而安逸图享乐足
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
文章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
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正面)和(反面)
第三部分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总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
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
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
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
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
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尝2021-04-16 01:17:0514页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2021-04-16 01:15:4525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04-16 01:12:017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湖心亭看雪 (18)_2021-04-16 01:09:3032页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圆柱2021-04-16 01:06:0217页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5整理和复2021-04-16 01:03:2920页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2021-04-16 01:03:0014页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圆—圆的面2021-04-16 01:01:3612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2021-04-16 00:59:318页
- 鲁教版地理七下《北方工区和南方地2021-04-16 00:58:4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