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0 KB
- 2021-04-15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 1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考纲传真] 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
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
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
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考点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全国卷 5 年 2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4·全国卷Ⅱ·38(2),12 分
2012·全国卷·18,4 分
国家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我国的政体、决定
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因此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贯穿于整个
政治生活中,非选择题单独考查本知识点的比较少,往往
将其作为归因类试题中的一个要点;选择题则侧重于考查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 1 步——[基础梳理]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
(1)内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的权利,对极少数③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特点
a.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④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⑤实现。
(4)地位: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⑥政治基石。
(5)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提醒 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其特点在于它具
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包含民主和专政,人民民主是其中的
一方面。
第 2 步——[重难突破]
1.全面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表现 内容
广泛
性
权利广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主体广泛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
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
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真实
性
有保
障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
治制度
法律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
物质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
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
应的服务
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
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
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点拨] 民主具有阶级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第 3 步——[命题探究]
命题点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典例 1] (2015·上海高考·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地位
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
( )
A.阶级基础 B.坚强柱石
C.领导阶级 D.政治保证
C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
阶级是领导阶级,C 项正确。]
[对点训练 1] 如今中国海外公民救援工作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脚步”走到哪里,
“中国保护”就跟到哪里。这是因为(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真实性 ③我国公民
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④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公民的安全,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护,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 A。]
命题点 2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典例 2] (2016·天津高考·2)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
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
表明( )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 [本题的题眼是“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
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 A 项;政府决策的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行为主体是政府,
题干行为主体是人大常委会,B 项排除;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尊重公民的民主权
利,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C 项入选;社会公示制度是公民参与
民主决策的方式,而不是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D 项排除。]
[对点训练 2] 2016 年 8 月 31 日,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
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残疾人,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这表明( )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
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职能,做到民主执政 ④我国政府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①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
持民主执政,③观点错误;政府制定纲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说明我国政府保障
人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②④正确。]
考点 2|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全国卷 5 年 3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5·全国卷Ⅰ·17,4 分 本考点是高频考点,一方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2014·全国卷Ⅱ·38(2),12 分
2013·全国卷Ⅰ·16,4 分
对权利和义务的区分理解;另一方面,以选择题或主
观题的形式,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
务统一的角度考查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第 1 步——[基础梳理]
1.公民的政治权利
权利 内容 意义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
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①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
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
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 公民有②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监督权
包括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权、建议
权、申诉权、③控告权和检举
权等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提醒 权利≠权力。前者属于法律概念,后者属于政治概念。两者的区别:第一,权利
的主体不是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第三,
权利可以放弃,权力不能放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内容 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④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
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
⑤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⑥爱国的表现,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保卫祖国的需要
提醒 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方面,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
地⑦适用法律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
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
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
可分离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
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
立⑧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
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
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
人的利益在⑨根本上是
一致的
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
合起来。当两者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2)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⑩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 2 步——[重难突破]
1.正确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 理解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①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必须同时具备国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年龄条件(年满十八周岁)、政治条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包括公民可以依照法律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
的人大代表。
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选举或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
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成员
的权利
政治自由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绝对的自由
监督权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明确内涵 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公民守法和国家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
的平等
不是平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
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
反对特权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法律面前没
有特殊的公民
现实表现 由于种种原因,男女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要消
灭这种不平等,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努力
树立观念 公民民主法治理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必须
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3.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两者不能
等同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两者割裂
开来
放弃论: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 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
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
全等量
第 3 步——[命题探究]
命题点 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典例 3] (2015·全国卷Ⅰ·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
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
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本题的题眼是“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由题眼可知,这一机
制一方面有利于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从而使法律得到群众的认可,提高法律的权威,另一
方面,让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③④符合题意。“健全
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与“明确立法权力边界”无关,①排除;健全这一机制不一
定能够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②舍去。]
[对点训练 3] 进入 2016 年,全国各地召开的省市人代会大都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举行了新当选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通过这种
庄严的政治性活动彰显宪法权威,提醒国家工作人员要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增
强宪法意识。这一活动形式( )
①是国家工作人员法定的、神圣而不可剥夺的权利 ②能带动社会成员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有利于营造宪法至上的良好氛围 ④能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约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这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在全社会营
造宪法至上的良好氛围,带动社会成员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②③正确;向宪法宣誓
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①不选;公民(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④错在“加大”上。]
命题点 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典例 4] (2016·海南高考·23)有人认为:既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那
么公民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应该坚持的原则。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所制
约和限制,体现了公民的义务。因此,本题要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内容,公民有权在微信、微博等互联
网社交平台上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②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他人权利,
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律保护,同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对点训练 4] 2016 年 7 月,正值湖北社会各方全力以赴抗洪救灾、与灾区群众共度难
关之际,却由少数网民造出“大智路地铁塌方”“蕲春、英山将发生大地震” 等谣言,给
灾区群众造成极大恐慌。经调查,警方已控制网络传谣者,并依法予以处罚。材料警示我们
(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可分割的 ②公民应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对等性,①观点错误;网络谣言与公民参与网上评议政府
的活动无关,②观点错误。]
在教材中,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知识较为隐性,只说明了“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
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义务”,并通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一步
体现。因此,解答本题要注意知识建构,即我国国家与公民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公民要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
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坚持个人利益
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错点剖析] 机智躲“陷阱” 轻松冲高分
易错点 1 不能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醒 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各
自的表现。
矫正训练 1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国家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
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
老年人,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上述规定表明我国民
主具有( )
A.真实性 B.广泛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
A [材料中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的特点,
A 正确。]
易错点 2 把基本民主权利混同于其他权利
提醒 基本民主权利也称基本政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矫正训练 2 (2015·浙江高考·31)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
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
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
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本题的题眼是“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
由题眼可知,传统养老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利于
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①②符合题意。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任何权利,③
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保障公民的经济权益,而④说的是政治权利,且本身说法也错误,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不能认为“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
的民主权利”,未年满 18 周岁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题肢中如果出现“只要……就……”“全部”“所有”“总”“一切”“唯一”“完
全”“任何”“肯定”“必然”“一定”“确保”等说法太绝对的词,一般属于错误题肢。
易错点 3 自由是绝对的,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
提醒 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也没有
绝对的义务。
矫正训练 3 2012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强调,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网络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
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予以制止。该《决定》旨在
( )
A.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 B.扩张政府的管制权力
C.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D.增强公民信息透明度
A [本题的题眼是“实名注册”“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
网络信息予以制止”。题干中《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强调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规范
互联网信息传播,A 项正确且符合该《决定》的主旨。B 项表述错误。C 项错误,该《决定》
是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范而不是限制。D 项与题干无关,该《决定》是为了保护公民
信息,而不是公开公民信息。]
易错点 4 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有误
提醒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
律。
矫正训练 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
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 )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别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D [材料中国家立法体现出的“同命同价”的原则,是对公民平等权利尊重的体现,D
正确。]
[热点聚焦] 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
[新闻点击]
材料一 2016 年 8 月 19 日,临沂市罗庄区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18 岁的准大学生徐玉
玉被他人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通过银行 ATM 机转账的方式诈骗 9 900 元。发现被骗后,徐玉
玉与其父一起到公安机关报案,回家途中晕倒,出现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近
10 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 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①2015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
电信诈骗案件 59 万起,同比上升 32.5%,造成经济损失 222 亿元;2016 年 1 月至 7 月,全
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 35.5 万起,同比上升 36.4%,造成损失 114.2 亿元。
材料二 2016 年 9 月 23 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
会等六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联合发布《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②精准打击电
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凡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必
须立即停止一切违法犯罪活动。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主动投案、如
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此规定期限内拒不投案自首的,③将依法从
严惩处。在会上,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也郑重表态,打击电信网络犯罪要“出重拳、下重手、
用重典”。
[信息提取]
①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
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实行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要求。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
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思维发散]
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公安部等六部门为什么要依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行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析: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决定了国
家必须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行
为,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真实性。③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依法严厉打
击电信网络犯罪行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公民政治权利的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参与打击政府电信网络
犯罪的行动。
分析:公民拥有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的权利,公民可以通过行使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推进政府打击电信网络犯罪行动的顺利开展。
[命题猜想]———————————————————————————
猜想 1.2016 年 4 月 10 日公安部发出 A 级通缉令,公开通缉十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在逃人员。公安机关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电信网络
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体现了( )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职能 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民主和专政的对立
③参与民主管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
治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B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国家具有专政的职能,材料中公安部通缉电信网络诈
骗犯罪在逃人员是国家专政职能的表现,体现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政治保证,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民主和专政是对立统一的;参与民主管理是公民的权利,
③说法错误。]
猜想 2.如今,信息安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约车等
新兴生活方式,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和舒适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让人头疼的隐
患和麻烦。电信诈骗、盗刷信用卡等侵犯个人隐私事件屡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财产
损害。面对信息安全陷阱( )
①党和政府要依法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职能 ②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
息的法律 ③公民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④人大代表应监督法律的实
施,依法打击侵权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政府要依法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能,①观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监督权,
监督法律的实施,④观点表述错误。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 C 项应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猜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频发,已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
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上游犯罪的其中之一,网络侵
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
件。
2016 年 9 月 25 日公安部消息,自今年 4 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累计查破
刑事案件 1 200 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3 300 余人,其中抓获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
券、电商网站等行业内部人员 270 余人,网络黑客 90 余人,缴获信息 290 余亿条,清理违
法有害信息 42 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近 900 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析说明人
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原因及措施。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
原因有两个:一是公民个人信息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对个人和社会
都不利。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措施,从人大角度看,要强化立法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能,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答案] 原因: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
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措施: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
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相关文档
- 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政治考2021-04-15 20:28:2213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七2021-04-15 20:27:206页
-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专题十二 认2021-04-15 20:24:254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4-15 20:24:13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5 20:19:384页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唯2021-04-15 20:17:235页
- 高考政治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2021-04-15 20:07:141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5 20:00:086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押高考政治2021-04-15 19:58:267页
-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2021-04-15 19:57:5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