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00 KB
- 2021-04-14 发布
史料实证高考试题例举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试题分析】
在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一种建筑装饰被广泛采用。其在结构、造型和线条的运用上,达到了质朴雄劲、生动优美的境界,具有朴素、写实、活泼的特色,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典现实主义的艺术珍品。试题中所引用的画像砖,出土于四川。目前学界对该图内容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祭祀灵星的舞蹈”说、“收获”说、“收获播种”说、“播种”说、“祈报社稷的舞蹈”说,等等。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祭祀灵星的舞蹈”说或者“祈报社稷的舞蹈”说,认为该图表现了农业祭祀性仪式的某种场景,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场面,不是农业的一个真实场面。
所以,本试题的命制是不严谨的。面对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一般用排除法:AC两项很好排除,主要是B选项,这涉及到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发展历程的整体把握。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状况,从春秋至秦汉,精耕细作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由此排除B选项。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传统的“三维目标”间的关系
按照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的新课标的说法,历史学科所呈现的核心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
我们还记得,前几年高考的考查要求,在考试大纲里是这样描述的:“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最让一线老师头痛的,何为“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老师们只能从所谓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中去找寻与猜测。
2016年高考前夕,新的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成为最富特色的亮点,也成为了一线老师备战高考的有力依据,从而使得素养的考查有了可操作性。
传统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关文档
- 第一册同步练习第2课 认识图形试题2021-04-14 21:45:142页
- 【物理】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04-14 21:45:1026页
- 2014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完形填空考2021-04-14 21:45:069页
- 2020中考生物复习方案第六单元生命2021-04-14 21:45:027页
-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9-2022021-04-14 21:44:4621页
- 2014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2021-04-14 21:44:3426页
- 【物理】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021-04-14 21:44:339页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2021-04-14 21:44:3322页
- 2017年高考数学(理,山东)二轮专题复2021-04-14 21:44:2221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2021-04-14 21:44: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