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1-04-14 发布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0月月考
化 学
命题人:夏元波 审题人:徐晓凤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Fe—56 Al—27 Cl—35.5 Cu—64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燃气。
2、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O + H2O = Ca(OH)2 B.C + H2OCO + H2
C.NaOH + HCl = NaCl + H2O D.2Mg + CO22MgO + C
3、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B.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该反应的反应热△H=E2﹣E1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4、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反应成正盐,需要5mol•L-1 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单位:kJ/mol)
A.16Q B.8Q C.4Q D.2Q
5、下列说法正确( )
A.在101 kPa时,l mol C与适量O2反应生成1 mol CO时,放出110.5 kJ热量,则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B.在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l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7.对于可逆反应A(g)+3B(s) 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2 mol·L-1·min-1 B.v(B)=0.2 mol·L-1·s-1
C.v(D)=2.4 mol·L-1·min-1 D.v(C)=0.05mol·L-1·s-1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况下,22.4LS O3含氧原子数为3NA
B.将1mol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N(Cl-)+N(ClO-) =2NA
C.2 molSO2和1 molO2在密闭容器中加热(V2O5催化)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总数大于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9. 已知: H2 (g)+ F2 (g)=2HF(g), △H =﹣546.6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 和 F2 反应生成H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 与1 mol F2 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HF气体的能量
C.△H = E(H2) + E(F2) -E(HF)(E表示键能)
D.通常情况下,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加热或光照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
B. 氧气通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O2+2 H2O+4I-=2I2+4OH-
C.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Fe2++4H++NO3-=Fe3++NO↑+2H2O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CO32-+H+==HCO3-
11.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A(s)+B(g) C(g)+D(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缩小反应器容积,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13.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经2 s后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从反应开始至2 s时,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②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
③2 s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2 mol·L-1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4 、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 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6.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⑤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1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
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物质的量变小 D.X的转化率变小
18.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速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9、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A (g)+B(g)C(s)+D(g) ΔH>0的化学反应速率(v) 与时间(t)的关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N2O4(g) ΔH<0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若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ΔH增大
C.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若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2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①由H2、I2蒸气、HI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②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④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
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B. 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 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22.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 )
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
23.(共14分)Ⅰ、(9分)100 mL 0.50 mol/L盐酸与11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 。
(4)实验中改用80 mL 0.50 mol/L盐酸跟8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5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2 mol/L,18.4 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三份等体积的2 mol/L硫酸于试管中;
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大小: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根据控制变量法,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2)乙同学为了能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4.(14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
v
t
0 a b c d
V正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4) 下图左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2SO3(g);ΔH<0 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25、(共16分)
Ⅰ、(6分)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丙”)______.
(3)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中,其中的一个装置肯定收集不到氨气的是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0分)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设计的回收利用方案如下:
操作①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滤渣B含有 (填化学式)。
(2)滤液A与过量气体X反应生成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 。
(3)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 、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A.漏斗 B.坩埚 C.烧杯 D.玻璃棒
(4)试剂Y应该是一种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它不可能是 (填序号)。
A.H2O2 B.H2 C.O2 D.Fe
26.(共12分).自2015年3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产生的原因说法不一,汽车的尾气排放被称为原因之一,有关氮的化合物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
(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则使用催化剂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2NO2(g)2NO(g)+O2(g) 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加入NO2后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0 20 25 30
条件A[n(NO2)](mol) 0.20 0.14 0.13 0.13 0.13
条件B[n(NO2)](mol) 0.20 0.10 0.10 0.10 0.10
①条 件A与条件B表示的是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的反应状况,该不同条件是 ____
A.有、无催化剂 B.温度不同 C.压强不同 D.容器体积不同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O2)=V逆(NO) B.c(NO2)=c(NO) C.O2的物质的量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③在条件A从反应开始至10s时,氧气的平均速率为 mol•L﹣1•s﹣1
20s时,NO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分数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 在条件B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可变的条件下,向平衡体系里再通入0.1molNO2,则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