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1-04-14 发布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的改革与演变
(一)表解知识点
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
联
的
改
革
与
解
体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领导人以后开始改革。
目的:改革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
内容:经济(主要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政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结果:矛盾突出,赫鲁晓夫下台。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原因: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内容:先以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结果:经济方面没有成效。
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出现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
苏苏联解体
1.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增强。
2.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3.1991年底,苏联解体。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
欧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改
革
与
演
变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欧亚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
内容: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结果:成效不大。
匈牙利改革
性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内容
政治: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调整农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调节。
管理体制的改革。
东欧剧变
原因
80年代,东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性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版图
变化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二)剖析重、难点
1.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4
目的
试图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
内容
经济、政治方面。
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失败原因
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背景
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直远不如美国。80年代苏联的经济日益衰退和恶化。
内容
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成效不大。转向政治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从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入手,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
结果
1990年,伴随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并表面化,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 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原因。
② 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高度集中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③ 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
4.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除了苏联外,在东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民主德国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亚洲,中国、朝鲜和越南北部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些欧亚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5.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背景
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并在苏联的支配或影响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
4
6.匈牙利改革
背景:① 社会主义建设按苏联模式进行,走了不少弯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② 国内爆发了“匈牙利事件”以后,匈牙利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
改革内容:① 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② 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影响:这些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种种弊端而展开的,改革后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曾一度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到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了新的经济困难。
7.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历史原因。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3)政治原因。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东欧剧变的外因:
(1)苏联因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2)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
(三)学法指导
学好历史,记忆是第一步。你是不是常感到历史知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记忆起来很困难?好的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地反复是记忆的捷径。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八十多岁高龄时还能没有差错地背诵圆周率。有人问他的记忆决窍,他说“重复、重复、再重复”。
4
1.记忆的方法──遵循记忆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测算出人的遗忘曲线,描述了人们随着时间推移的遗忘规律,即对一般事物,识记后在20分钟内遗忘47%;在第2天以后遗忘66%;到第6天遗忘75%;到第31天遗忘79%。这个统计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记忆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如等到遗忘了再复习,所需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事倍而功半。
2.记忆的方法──理解的记忆
如果记东西的时候,机械的记忆,效率会很低。我们首先应该对所需掌握的知识理解其基本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如我们在记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时,首先考虑到既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为它是比较早的资产阶级革命,能够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了这样的推论后,在记忆起来就会相对容易。
3.记忆的方法──联想记忆法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例如我们在记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1789年时,可以联想到100年前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和中国史讲到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样的记忆会不会省事一些呢?用心去做,你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很多。
4.记忆方法──回忆法
运用回忆的方法进行复习既节省时间,效果又很好。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顾一遍,想不起来的地方,回家及时翻书或者笔记进行弥补,可以及时有效地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可以把书放在一边,先回忆再查缺补漏,可以节省你不少的时间。经常回忆学习内容,可使记忆有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
5.记忆方法──复述法
历史知识其实很有意思。你不妨利用闲暇时间或和父母聊天的时候,给父母讲一讲历史知识,或复述一下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如果你有复述不下来的内容,说明掌握得不牢固,需要认真地再看看书。这样你既同父母进行了沟通,又复习了历史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4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2021-04-14 17:23:281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2021-04-14 17:07:5111页
- 初中历史网络直播教学工作总结2021-04-14 16:11:442页
-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2021-04-14 15:37:286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人类只有一2021-04-14 15:15:301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置身于市场2021-04-14 15:09:422页
- 人教版历史七下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2021-04-14 14:59:425页
- 初中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计划3篇2021-04-14 14:36:035页
- 2020年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范2021-04-14 12:46:246页
-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六)(及答2021-04-14 12:35:1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