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4-14 发布
专题3之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
一、 天气与气候区别(阅读教材P41第一段)
1、 天气概念及天气特征描述:
影响天气变化因素: 。
2、 天气符号:蓝色—— ;绿色—— ;白色—— 区。白色愈浓,表明 愈厚, 愈大。
说明下列天气符号的含义,并判断季节
二、常见天气系统
1. 锋面系统图解(阅读教材P41~42及活动内容,地图册P15)
锋面是 气团的交界面,又称锋区。水平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
准静止锋: 势均力敌,使锋面 ,形成 天气,强度 。常见 。
【特别提醒】
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 天气;
②锋面控制下多 天气;锋面附近伴有 、 、 等天气
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 气团一侧。
2. 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
(阅读教材P43~44及活动内容,地图册P15)说明其气流运动状况:
3. 锋面气旋(补充)(地图册P15)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 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处为 风、
E、H处为 风
F、G处为 风,
E、H处为 风
冷
暖
锋
位置
AB处 空气主动向 空气运动为 锋,CD处 空气主动向 空气运动为 锋
AB处 空气主动向 空气运动为 锋,CD处 空气主动向 空气运动为 锋
移动方向
AB处锋面向 处移动,CD处锋面向 处移动
AB处锋面向 处移动,CD处锋面向 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 ,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 与 。强度 ,常出现 、
天气
知识拓展:常见气象灾害
1、 概念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2、 分布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 、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 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3、类型-------气象灾害有20余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台风(阅读教材P43~44内容):在 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级以上的 。
A. 时间分布:5-10月均可发生, 台风多发生 季节。
地区差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台风)、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飓风)
世界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中国分布:台湾、福建、广东、海南、浙江、广西
B. 形成原因: ①低纬度( 带或 带)广阔的湿热洋面超过 OC;
②强烈的上升气流(天气系统 );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台风灾害由 、 、 造成
D.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 ,② 缓解 酷暑天气
E.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 和 (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2)寒潮(阅读教材P44内容):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旋出的大范围的 迅速入侵所造成大范围的剧烈 。
A. 时空分布:我国 常发(秋末、冬季、初春),影响范围大,除 、 高原、台湾、海南及 盆地外。
B. 形成原因:考虑 、 强弱、 的阻挡等因素,①距西伯利亚 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天气系统 ); ② 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
C.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 、 、暴雪、 等灾害性天气。
D.寒潮的利: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冻杀 (天然“杀虫剂”);缓解 旱情;;
城市空气;带来 资源等
E.预防措施: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A.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 、长中下 ,华南 旱。
B.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 ,且 变化和 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 ②过度 ③过度 ④ 的利用水资源。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1)产生原因:
a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 ,河流径流量 ; 变率大;春季 旺盛。
b人为原因:人口 、工农业 ,需水量大; 严重;浪费 ,利用率 ;春季 用水量大。
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
主要原因是深居 ,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 强等因素有关。
(2)治理措施:(开源、节流、生态保护)
a. ,如南水北调;(空间不均)
b.修建 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季节不均)
c. 高耗水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d.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发展 农业,采用 、 农业灌溉技术,提高 ;调整作物结构,发展 作物。
e.实行水价调节,树立公民 意识;
f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g减少 ;减少 ,提高利用率;
其它: 淡化;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 缓解了旱情)
(4)沙尘暴:是指大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
A. 时空分布: 时间: 季节。
空间分布: 、内蒙古和新疆; 多于东北地区, 或盆地多于山区, 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
B. 形成原因:(动力) 天气(天气系统 )
(物质) 地面的 物质。(地面植被少)
(气候)气候 ,植被覆盖少;气温回升 ,
强烈。
防治措施:
① 植树造林、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 、增加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 、预警;
(5)洪涝灾害(水文灾害)
A.分布:印度,孟加拉国。
中国:南方(6月)>北方(7、8月)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与旱灾交替出现,我国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B.原因: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 天气);降水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及 引起连续性暴雨或短时大雨、地势 排水不畅。
C.对策: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生物、工程、管理措施)
课后练习:
读下图,图中a、b、c、d四点分别处在冷暖锋的不同位置,且两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读后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②d处在暖锋后冷气团控制下③c处在连续性的降水天气④b比a气温高气压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的有a处和d处②c比d气温高气压低③b处风向是偏南风④吹偏北风的有a、d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 此时我国[来源:]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4.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6、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7~8题。
7.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图。据此回答:
9、图中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0、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两地都是晴天 B、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 M地晴,N地有雨
1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读东亚地区冬季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为百帕),回答12~13题。
12.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39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8届高三2021-04-14 11:50:2913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4-13 21:32:155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4-13 20:08:12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2-2气压2021-04-13 19:07:179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公2021-04-12 21:15:16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2山地2021-04-12 13:07:209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2 12:11:06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1:39:31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0:59:34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7-1人口2021-02-26 20:24:1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