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2021-04-13 发布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一)
【考纲解读】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部位
【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计算
课前知识补充: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距相等。
3.等值线的疏密、曲直反映出该要素的变化。
4.等值线为闭合曲线,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等高线上陡崖除外)。
二、判读指导
第一步: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量线等
第二步:看疏密
等值线越密的地方,说明等值线表达信息的变率越大,如等温线越密说明温差越大;等压线越密说明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等降水量线越密说明区域内降水变率越大。
第三步:看走向 第四步: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1.垂线法: 2.切线法:
【知识梳理】
等高线地形图
第五步:等值线封闭区域特殊值的判读: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一闭合等值线,表明其所圈区域数值不正常,区域内数值大小取决于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如果该闭合等值线等于大值,则区域内数值“大于大值”,反之则“小于小值”。
基础知识梳理: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如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海拔(绝对高度):指某地高出 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 米,乙点海拔为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 米。
2.读右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起伏,下图中A处表示 ,B处表示 ,C处表示 ,D处表示陡崖, E、F相比,E表示 部位,F表示 部位,G处表示 。
【高考体验】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Q
M
P
N
R
300
500
600
等高线
0
500m
300
图4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相对高度的计算
⑴.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1】图4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1~3 题。
1.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2.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3.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方法归纳】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2】⑴.读右图,判断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可能为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⑵.如果设问E 所在断崖的相对高度的话,则可能是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来源:]
【方法归纳】
[来源:学&科&网Z&X&X&K]
【高考体验】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B. 230米 []
C. 340米 D. 420米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来源:]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课后练习: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鞍部、B陡崖、C山脊、D山谷、E小河
(2)图上的比例尺是l: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 厘米,实地距离为 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在等
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 ;
乙处是 ;
丙处是 ;
丁处是 ;
戊处是 。
3.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 ;张村地处 ;余村地处 ;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
是 米。
(3)已知王村气温为11℃,按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
(4)王村与大王山的水平实际距离约为 。
7.山顶 陡坡 盆地 缓坡 峡谷
14.(1)王村地处山脊 张村地处山谷 余村地处山谷 李村地处鞍部 (2)750米 (3)7.1℃ (4)12千米 15.(1)自东南向西北 (2)259米 (3)C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