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41 KB
- 2021-04-13 发布
1
2020年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2
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6个小题,每小题 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
B.P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核糖体、染色体、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D.RNA和 DN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O,A错误;P是大量
元素,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都有 P,B正确;核糖体、染色体、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
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RNA和 DNA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N、P,两者含有碱基种类不完全相
同,前者含有 A、T、G、C,后者含有 A、G、U、C,D正确。
2.如图是基因型为 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此细胞含有其母细胞一半的细胞质
2
C.此细胞可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此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
【答案】B
【解析】A、该生物基因型为 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 a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基因 A
经突变产生,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次级卵母细
胞或第一极体,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不是其母细胞的一半,B错误;
C、此细胞可形成 AB和 aB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所以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
成,D正确。
3.CD/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 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
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 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
B.感染 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
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 CD/T 细胞数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
【答案】B
【解析】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内部,A正确;
B、感染 HIV后人体能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通过吞噬
细胞的作用彻底清除病毒,B错误;
C、HIV增殖后,数量增多,会在人体的 CD/T细胞中寄生,从而会引起人体 CD/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
免疫功能下降,C正确;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减弱,导致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D正确。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液与 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3
【答案】B
【解析】A、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 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 B液的
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A错误;
B、脂肪的鉴定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 A液,后加 B液,D错误。
5.“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 DNA或 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
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氨基酸、脱氧核苷酸等物质
B.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 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 RNA聚合酶
D.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更易被人工调控
【答案】A
【解析】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氨基酸作为翻译的原料,不需要脱氧核苷酸,需要核糖核苷酸作
为转录的原料,故 A错误;
BCD、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才能合成出蛋白质;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 mRNA数量应适
当添加 RNA聚合酶保证转录过程的进行;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更易被人
工调控,B、C、D正确。
6.林业研究者为了研究徂徕山森林公园中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A 1100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A.A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C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4
B.研究者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C.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D.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繁殖能力强
【答案】D
【解析】A、A中只有老年树,属于衰退型,B中有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且比例差不多,属于稳定
性,C中幼年树多,老年树和成年树少,属于增长型,A正确;
B、大树属于植物,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
C、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原因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7~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9分)
29.(10分)下图甲是马铃薯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
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④表示的生理
过程是______, D表示______。
(2)缺氧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与玉米根细胞产物不相同,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每天光照 12小时,从乙图中可以看出,30℃下植株一昼夜有机物的生产量为______(用 CO2
的量表示),最有利于植株生长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
项)。
【答案】(10分,除标明外,每空 1分)
5
(1)③、④ 丙酮酸 光反应 ATP和[H]
(2)(两者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的种类不相同(2分)
(3)78mg(2分) 20℃
(4)每次实验的时间、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解析】(1)③是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是类囊体薄膜发生光反应;A是有氧呼吸第
一阶段的产物之一丙酮酸,D是光反应的产物 ATP和[H]。
(2)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时进行的是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玉米根细胞缺氧时进行的是酒精途径的无
氧呼吸,两者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的种类不相同;马铃薯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乙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在 3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3.5,呼吸
作用速为 3,一昼夜有机物的生产量为 12×(3.5+3)=78mg(用 CO2的量表示)。白天黑夜都是 12小时,
所以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的计算公式就是:净光合作用强度×12-呼吸作用强度×12=(净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12,差值最大的就是在 20℃。(4)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中,自
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每次实验时间、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0.(9分)下图为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能够通过促进_______ (填图中字母)等激素的分泌,进而使人体产热增
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
(2)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人体的尿量将_____。
(3)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若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
该激素的受体异常,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
(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
频度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下降甚至不育。欲利
6
用小鼠验证长期服用该物质对雄性动物的性腺功能有抑制作用,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的成年小鼠若干只,分别测定记录每只成年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
第二步:每只小鼠均正常进食、进水,同时______。
第三步:连续给药两周后,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
②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
【答案】(9分,除标明外,每空 1分)
(1)A、C、D 神经—体液调节
(2)增加
(3)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2分)
(4)①生理状况相似、雄性 喂饲适量且等量的合成类固醇制剂
②雄性激素浓度较实验前降低(2分)
【解析】(1)增加产热的过程设计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对应图中的 A、C和 D;体温调节过
程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2)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若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则抗利尿激素无法释放,肾小
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减弱,从而尿量增多。
(3)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主要起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若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
该激素的受体异常,则会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4)该题属于实验题,首先分析实验目的为“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服用该物质对雄性动物的性腺功能有
抑制作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合成类固醇制剂,因变量为鼠的雄性激素浓度,同时实验过
程中需要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因此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需要选择生理状况相似、雄性的小鼠,
给实验组的小鼠喂饲适量且等量的合成类固醇制剂,最后检测每只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由于合成类固
醇制剂类似于雄性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和垂体起到抑制作用,因此由性腺分泌的雄性激素的含量会减少。
31.(11分)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
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
查结果,分析回答:
7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前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20 13只/m2 111只/m2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_______。该演替类型为______。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碳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
(4)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 2:1调整为 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
(传递效率按 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
(5)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1分,每空 1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2)样方法 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3)含碳有机物 CO2 光合作用
(4)7/9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除图中成
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
8
度和方向。该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含碳有机物,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 CO2。碳进
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4)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 来源于互花米草, 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 20%计算,鸟增重 1
克需要 克,如改为各占 ,鸟增重 1克需要 15克,,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15= 。研究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方面。
(5)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的作用。
32.(9分)果蝇是最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I.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 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受 X染色体上的
一对等位基因(用 B、b表示)控制。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果蝇眼色和体色的遗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
下表
P 红眼(♀)×白眼(♂) 灰身(♀)x黑身(♂)
F1 红眼 灰身
F2 红眼:白眼=3:1 灰身:黑身=3:1
(1)由实验结果可知,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_。
(2)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预期
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
比例为___________。
Ⅱ.现有纯种果蝇长翅和残翅雌雄个体若干,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H、h)
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
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依据及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 X染色体。
9
【答案】(9分,除标明外,每空 1分)
I.(1)雄性
(2)12 1/8 1/6(2分)
Ⅱ. (1)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2分)
(2)①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
②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
【解析】(1)由上分析可知,亲代果蝇基因型分别为 XBXB×XbY,F1基因型为 XBXb、XBY,F2中白眼果
蝇基因型为 XbY,表现为雄性。
(2)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AAXBXB与黑身白眼果蝇(♂)aaXbY杂交,让 F1基因型为 AaXBXb、
AaXBY。故 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3×4=12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 aaXbY的概率=1/4×1/2=1/8,灰身
红眼雌果蝇中 1/3AA,2/3Aa,1/2XBXB ,1/2XBXb,故纯合子 AAXBXB比例=1/3×1/2=1/6。
(3)若要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染色体上,
可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则控制
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
于 X染色体。
(二)选考题:共 15分。请考生从 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杆菌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如图 28所示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接种后应在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
10
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还要
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取 0.1mL已稀释 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 55、56、
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 2分)
(1)维生素 琼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无氧
(3)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5.6×107个 (2分)
(5)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解析】(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
量的维生素和琼脂。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故接种后应在无氧条件
下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
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各取 0.1mL已稀释 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 55、56、
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 105 ╳(55+56+57)/(3╳0.1)=5.6×107个。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袭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
感染。科学家利用人干扰素基因运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干扰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获得的人干扰素基因进行 PCR扩增,目前在 PCR体系中使用 Taq酶而不使用哺乳动物体内的
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干扰素,必须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_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
组件重组在一起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进而培育出转基因动物。
(4)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干扰素需对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该过程需选择性
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的胚胎进行培养。为检测人干扰素基因是否被导人受精卵中,并在动物
体内正常表达,可采用的分子检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 2分)
(1)人工合成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两空顺序可颠倒)
(2)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哺乳动物体内的 DNA聚合在高温下会失活(3分)
(3)哺乳动物乳腺蛋白基因
(4)XX DNA分子杂交技术 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解析】(1)常用人工合成或从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2)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哺乳动物体内的 DNA聚合在高温下会失活,故在 PCR体系中使用 Taq酶而
不使用哺乳动物体内的 DNA聚合酶。
(3)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干扰素,必须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
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使目的基因在乳腺细胞中表达。
(4)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干扰素,需要从乳汁中获得干扰素,故需要选择雌性即 XX。可以用
DNA分子杂交法检测人干扰素基因是否被导人受精卵中,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动物
体内正常表达。
相关文档
- 甘肃省崇信县高中物理 第二章 恒定2021-04-13 10:50:1610页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021-04-13 10:49:5823页
-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21-04-13 10:49:4010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2021-04-13 10:49:3820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Unit5N2021-04-13 10:49:3238页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2021-04-13 10:49:298页
- 巧用线索法解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2021-04-13 10:49:2715页
- 专题32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2021-04-13 10:49:2615页
- 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2021-04-13 10:49:2430页
- 通用版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2021-04-13 10:49:1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