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4-13 发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考纲解读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知识导图
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在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J型曲线。
(2)数据表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
模式(过渡型)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发达国家自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因
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粮食增产等
现代科学知识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爆炸”: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状况。
2.环境的限制性——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
产生的原因
①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问题的表现及后果
土地资源
①人均土地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压力越来越大;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水资源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
森林资源
森林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限制性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特点。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考点一 人口增长
1.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
增长
状况
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
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模式
高(>2.5%)
高(>2.5%)
低(<1.0%)
过渡模式
高(>2.5%)
低(<1.5%)
高(>1.0%)
“三低”模式
低(<2.0%)
低(<1.5%)
低(<1.0%)
(3)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判断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比较
项目
扩张型
(“高高低”模式或
过渡模式)
静止型
(“三低”模式)
收缩型
(“三低”模式)
示意图
3.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4.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水平
较低
较高
原因
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
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今后变
化趋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许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1.(2018·郑州质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是中国人口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读我国1990~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
(1)1990~2014年,我国人口( )
A.死亡率低于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总量逐渐减少 D.总量持续增加
(2)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
A.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有利于缓解目前就业压力
C.将增加环境人口容量 D.将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解析: 第(1)题,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死
亡率,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4年,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8‰
上下,而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06年之前缓慢下降,2006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2002年以后,人口死亡率一直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A选项错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因此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人口死亡率,B选项错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第(2)题,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是我国针对现阶段人口现状所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A选项正确;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将使人口出生率上升,不会增加或减少目前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排除B选项;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将使人口出生率上升,导致人口数量增多,加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资源的需求量增多,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从而使环境人口容量减小,排除C选项;人口出生率上升将使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排除D选项。
答案: (1)D (2)A
考点二 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合理的人口结构会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常见的人口年龄失调有两种情况: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给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谨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
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2.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份年龄段(0~14岁、1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2011年9月,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读图回答(1)~(3)题。
(1)到2034年,我国0~14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22% B.19%、22%
C.22%、19% D.19%、58%
(2)未来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最不可能导致(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国防兵源短缺问题凸显
D.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
(3)为应对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可采取的最可行的措施是( )
A.鼓励生育并从国外引进移民
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C.大规模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D.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第(1)题,结合题意,不难判断出①表示15~59岁,②表示0~14岁,③表示60岁及以上,再依图读出数据即可。第(2)题,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防兵源不足以及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老龄化严重地区一般不会成为劳动密集型的电子装配业的移入地。第(3)题,A项有悖于目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B项无法缓解上述不利影响,而C项过于片面,不符合现有国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B (2)D (3)D
考点三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定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2018·重庆模拟)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 第(1)题,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可判断①处大于450小于500,②处大于400小于450,③处大于100小于150,④处大于150小于200。第(2)题,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提高而人口潜力较大。
答案: (1)C (2)C
考向一 人口增长
(2014·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关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在1950~1970变小,但是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相应变小,结合公式可得出答案。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国的人口总量,进一步判断图①较符合。第(2)题,统计数据显示,1910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1950~1970年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答案: (1)A (2)C
考向二 人口问题
(2018·重庆联考)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数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数比例的现象。读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含预测)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 )
A.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不大
B.202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改善
C.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一直比城市快
D.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
(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造成农村生育率低
B.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城乡生育率差异明显
C.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农村死亡率降低
D.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曲线可知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很大;2020年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推测2040年后,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农村;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第(2)题,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造成农村人口总数减少,加大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故选择D。
答案: (1)D (2)D
考向三 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
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结合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b(熟制)呈正相关,纬度越低熟制越高,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故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2)题,四个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答案: (1)D (2)C
如何判断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衡量一个地区人口是否合理,并不是人口密度大就不合理,人口密度小就合理。要综合分析该地区的土地、气候、水源、矿产、交通、经济、科技、开放程度等因素,只有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适应时,人口容量才是合理的。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人口增长
(2018·河南测试)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下面两题。
(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2)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解析: 第(1)题,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虽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第(2)题,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结合图示,也可判断A项正确。
答案: (1)C (2)A
2.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人口问题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图示时期,我国( )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2010年与2011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2010年与2011年出生率相同
解析: 第(1)题,图示时期为2006~2011年,而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增多会导致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上升。第(2)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图中显示都大于0,因此虽然增长速度在减慢,但是人口总数一直在上升。2010年与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但是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新增的人口数肯定是不同的。出生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加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相同,但死亡率不同,所以出生率肯定不同。图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都是102.5以上,说明每年新增人口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答案: (1)C (2)B
3.立足综合思维,考查人口容量
(2018·保定模拟)读某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2014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 B.105.6万
C.97.3万 D.85.4万
(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解析: 第(1)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第(2)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
答案: (1)C (2)D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十) 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口,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人口,中间为青壮年人口,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常考图示]
图1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图2 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判读技巧]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各年龄段的性别比。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处于减少阶段。
3.析变化
(1)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2)特殊变化。下面图a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图b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图c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应用体验]
1.甲、乙为目前世界上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甲、乙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
(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有( )
A.控制人口增长 B.推动人口迁移
C.提升国民素质 D.鼓励生育
(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为( )
A.劳动力具有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增加、素质提高
C.促进技术创新,使新兴产业发展快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第(1)题,因为甲、乙两国为目前世界上人口超10亿的国家,而目前世界上人口超10亿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所以甲、乙两国为中国和印度;再根据图中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判断,甲国为中国,乙国为印度。由图可知,中国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差异集中表现为印度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远大于中国的,这表明两国人口出生率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而印度虽然实行了一定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国为中国,据图判断中国的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措施。第(3)题,乙国为印度,从图中可知,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突出表现为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供应充足,因此,在竞争中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答案: (1)D (2)C (3)A
2.(2018·武汉调研)2015年11月我国宣布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
A.缓慢持续增加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快速减少
(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B.城市化
C.育龄人口 D.资源状况
(3)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解析: 第(1)题,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中,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第(3)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答案: (1)C (2)B (3)D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公2021-04-12 21:15:16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2山地2021-04-12 13:07:209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2 12:11:06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1:39:31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0:59:34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7-1人口2021-02-26 20:24:1812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2-26 19:29:0512页
-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中国的2021-02-26 19:25:547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19:04:282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营造地表形态2021-02-26 18:08:08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