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4-12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中)、2(易)、3(易)、4(易)、13(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5(中)、6(易)、7(中)、14(难)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8(中)、9(易)、10(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易)、12(易)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
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
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上述材料中的话语表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
一个世界的,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这表明矛盾双方既
对立又斗争促进了事物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B
2.放开“单独两孩”政策,将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更加多元的选择,但与之相伴的养
老、教育、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一政策效果如何,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
验。这说明(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就是指事物有利的一面与
不利的一面 ③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需要实践检验 ④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这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故①正确;这一政策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现了③。
答案:C
3.2016 年 3 月 1 日,国家发改委发文表示,2016 年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过
去一年多来,我国在价格改革上确有不少进展,一些长期被扭曲的价格关系开始逐步得到调
整。但从客观上看,与市场决定价格形成的目标相比,不少领域、不少环节上的价格改革还
亟待理顺。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 ④以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全面、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②③正确且符合
题意;①属于认识论的观点,④属于唯物论的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当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
心一笑;当你忙着把图片晒到微信群里时,或许错过了下一道更美丽的风景。这告诉我们
( )
①事物变化都有度,切忌过分与极端 ②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忌片面地看问题 ③事物
是运动变化的,切忌静止地看问题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切忌随意判断与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说明做什么事都要适度,①符合题意。当
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心一笑,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②符合题意。
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A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乌镇的网络化、智慧
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讲话中可以看出( )
①乌镇创造了用互联网改变固有联系的奇迹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新联系的重要
表现 ③透过乌镇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般状况 ④透过乌镇可以了解中国各地互
联网发展的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乌镇是中国网络化发展的缩影和窗口,即透过乌镇网络的发展可
以了解中国网络发展的大概情况,这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
误;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说法有误;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正是人们实践的产物,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6.(2016·常德模拟)实践证明,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迁则迁。扶贫要突出针对性和统筹性是因为( )
①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农村扶贫方式的本质 ②只有通过把握局部,
才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扶贫的发展 ③只有通过把握其特殊性,才能找到实现脱贫致富
的正确方法 ④只有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才能解决整体贫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解析:扶贫要突出针对性,说明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实现”脱贫致富的正
确方法,而非认识农村扶贫方式的本质,故选③,不选①。扶贫要突出统筹性,说明要树立
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扶贫方案,而非重视局部的作用,故选④,不选②。
答案:D
7.(2016·安徽十校联考)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
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
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
化体现了(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④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过去“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
加上“有效”,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这种变化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而非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换,故选②,排除③;同时还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④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①说法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C
8.(2017·邯郸模拟)你总是仰望别人的生活,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羡慕着。其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你的
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盲目攀比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汲取别人经验才能进步
C.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解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说明事物都有其个
性,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D 符合题意,A、C 不合题意;汲取
自己的经验也能够进步,B 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D。
答案:D
9.(2016·平顶山二调)近年来,我国在节约和清洁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
做出巨大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节能减排既需要国家意志,更需要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低
碳达人”。这表明( )
①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②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
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看到我国在节约和清洁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看到
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符合题意;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低
碳达人”,强调了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作必要准备,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
答案:D
10.管道堵塞问题制约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痕
量灌溉,采用双层控水结构,直接将水或营养液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能任意降低流量以满
足作物水肥最佳需求,避免了水肥地表挥发和地下渗漏,不仅解决了管道堵塞问题,还实现
了水肥一体化。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对外推荐,建议将其推广应用。这启示我们(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
盾有主次之分,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有利于复杂事物中问题的解决 ④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
之分,分清主流和支流有利于明确事物的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把管道堵塞问题作为制约节水灌溉模式的重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③符
合题意;采用双层控水结构,直接将水或营养液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不仅解决了管道堵塞
问题,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符合题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答案:C
1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
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的意见》。该文件的出台( )
①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②准确把握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体现
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针对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多发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该文件,体现了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故①正确;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劳动关系矛盾,②说法错误;文件出
台是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现了③;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B
12.过去针对需求不足的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这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
实发挥了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时,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表明( )
①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建立新的联系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针对不同时期的客观情况,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正确切题。联系具有客观性,③观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④观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16·衡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2015 年 12 月 20—21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
了新要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
好风光融入城市。
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城市的特色应当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
一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
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
血脉,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
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一些,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
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
共生。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叙述对立统一观点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
对立统一,最后说明怎样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分别强调了不同的方面,存
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城
市发展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又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3)只有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二者相得益
彰,才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材料 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下极高的收视率。这个节目的版权是从
海外购买的。对于优秀海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乐观者认为,可以缩短我们与外界的距离,客
观上提升中国电视制作行业的水准。但反对者则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
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
(2)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如何突破发展困境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秀海外节目的引进,在国内
获得成功,就是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与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②矛盾具有
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引进海外电视节目,切忌
盲目跟风。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在发展电视节目过程中,要了解综艺节
目创作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电视人应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客观题题型2021-04-12 17:52:476页
- 专题12+我国在对外关系中行事原因2021-04-12 17:48:008页
-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1)大一轮复习讲2021-04-12 17:46:0821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狂练之2021-04-12 17:22:449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2 17:02:5512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2 17:01:13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2 16:49:231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2 16:48:586页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21-04-12 16:28:096页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21-04-12 16:27: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