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 MB
- 2021-04-12 发布
第二节 地图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2.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
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考点一 地图三要素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读某区域地图,回答问题。
1.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
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其转化为文字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数字式为1∶15 000或。
(3)大小: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在比例尺为1∶140 000 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 160
千米。把原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1∶70 000 000。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8.8厘米。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3倍。
2.地图上的方向
拓展:地理事象判断法: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指向北方,北半球北极星指示北方等。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C.①②城市比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解析 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甲图相隔2°,乙图相差5°,说明单位图上距离甲图实际距离比乙图小,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相同,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A项错;①城市纬度度数比④
小,同在北半球,①在④的偏南方,经度①比④小,同是东经,说明①在④的偏西方,可知①在④的偏西南方向,D项错;甲图中四城市中①与②、③与④纬度相差不大,其中①②城市之间相差约2个纬度,实地距离约220千米,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相差约5个经度,实地距离约为550千米,C项错;乙图比例尺小,描述内容简略(比例尺越大越详细),B项正确。
答案 B
1.比例尺的大小:就是分数的大小
2.比例尺的缩放
(1)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2)原比例尺缩小到,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原比例尺缩小,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
(3)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与示意图判读
1.(2016·北京文综,6)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解析 1∶10万比例尺较小,内容较粗略,A项错误;图中冰川距海较近,不可能位于新疆,B项错误;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应为外流河,受季风影响大,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项正确。由图中信息无法判断该流域所处纬度位置,D项错误。
答案 C
2.(2014·北京文综,8)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题。
指示牌在上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由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相关距离,由指示牌上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确定指示牌的位置。即校训牌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 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 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 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 m处,由此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
答案 B
考向二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013·重庆文综,6)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读下图,回答第3题。
3.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东 B.南 C.西 D.北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以及地图上方向的判断能力。准确获取指向标及图例是关键,不能正确认识图例“断道施工”易错选。选择最短距离应把道路长度数字累加,比较得出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将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提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2)判读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线
特征
中间疏四密
密集
稀疏
中间疏四周密
稀疏、平直
海拔
较高
高,超过500米
较低,一般(相对高度)不高于500米
无限制
低,0~200米
地表起伏程度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坡度平缓
四周高中间低
平坦广阔
(3)判读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C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脊线高于两侧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如何确定下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提示 A的等高线数值比100米还要低,但不会低于0米,即“小于小的”。B的等高线数值比200米还要高,但不会高于300米,即“大于大的”。
主题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与技巧
(常考的类图像之一)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B.由东向南流
C.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由南向东流
(2)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
A.0.9℃ B.1.7℃ C.2℃ D.3℃
解析
第(1)题,结合等高线与河流关系,按照没有指向标地图方向判断方法知,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第(2)题,根据地形对气温影响,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拔最高处。读图知图中最高点介于600~650米之间,结合气温随高度递减规律,最高点与山顶最大温差为1.3℃,可计算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1.7℃。
答案 (1)A (2)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
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
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
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弯曲
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脊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高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
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或高度范围或高差等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及河流状况
1.(2016·上海地理,7~8)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型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B项正确。第(2)题,图中河流位于该区域的最低处,结合水渠等高线可知,水渠水是流向河流的;河流位于河谷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C项正确。
答案 (1)B (2)C
考向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气候特征
2.[2016·新课标全国Ⅰ,36(1)(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堪察加半岛上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受到季风影响,因此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是背风坡降水少,气候东西差异大;半岛内在垂直方向上相对高度较大,因此气候体现出了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第(2)题,近距离拍摄熊的地点选择主要考虑熊的出现概率大小、拍摄人员的隐蔽条件、拍摄点的气候气象条件等,结合具体情形即可分析。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主题2 地形图上的区位选择——选“点”、选“线”,选“面”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1.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
D.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2)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①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不能作为野外宿营地。第(2)题,该地修建的公路是为了运输水泥厂原料,公路沿等高线修建,路面坡度小,车辆行驶中起伏小,且修建公路的工程量较小,因此甲线路比较合理。
答案 (1)C (2)A
2.下图是某地地形图,①、②是水库,为了Z村的发展,该地新建了一座自来水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自来水厂建成之后,选择了②水库作为水源地,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在③④⑤⑥四处地点中,应选在何处?理由是什么?
解析 第(1)题,②水库比自来水厂地势高,可自流引水,距离也较近;①水库距离远,并且要经过山脊地区,不能自流引水,且工程量大。第(2)题,③处位于缓坡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并且位于南坡,利于温室大棚建设,④⑤两地地势较陡,不利于大棚建设,而⑥地位于河谷地区,也不适宜建大棚。
答案 (1)②水库比自来水厂地势高,可自流引水,距离也较近,工程量小,投资少。
(2)应选在③处。理由:③处地形平坦开阔,并且位于南坡,利于温室大棚建设,④⑤两地地势较陡,⑥地位于河谷,均不利于大棚建设。
1.利用地形图选点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
库
坝
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
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
疗
养
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
营
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
空
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
【特别提醒】 地质灾害判断
(1)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2)在降水集中的河谷(或山区)地区,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发生时,在河谷较窄的地段容易堵塞,形成堰塞湖。
2.利用地形图选线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右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引水路线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利用地形图选面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开辟梯田
应选择在坡度平缓的坡面上,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避免水土流失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选择“点”
1.(2016·江苏地理,3~4)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解析 第(1)题,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③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第(2)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先根据指向标判断日出方向东北,再由观日出可判断出⑥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最宜观日出地点。因此选D项。
答案 (1)B (2)D
考向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状况
2.(2014·山东文综,11)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图(a) 图(b)
根据上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上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先读出卡片中的关键信息:甲山西南的高程120 m,再结合等高线图判断②地海拔范围为100~200 m,故选B项。
答案 B
主题3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2·课标文综,10~11)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审题指导】
第1步 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1)等高距为100米;(2)瀑布的落差为72米。
第2步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中山峰海拔580米,且等高距为100米,说明山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500米,从山峰向河流方向海拔逐渐降低,河流两岸的海拔相等,均为300米,从而推出Q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400米,Q地的海拔为400~500米,D项符合题意。第(2)题,河流两岸等高线海拔为300米,而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故桥梁附近河岸海拔应为200~228米,与山峰的高差应是352~380米,C项符合题意。
答案 (1)D (2)C
五个角度看等高线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
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高度计算
1.(2013·四川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第(2)题,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
答案 (1)B (2)C
2.(2011·课标文综,6~8)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最高点位于东北侧,海拔大于80米小于85米,图示区域最低点位于东南侧,海拔大于20米小于25米,两者之间高差大于55米小于65米,C项正确。第(2)题,河水流速的快慢取决于坡度的大小,图中四处中,③附近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第(3)题,水库应建在开口较小的山谷处,即图中①②之间的峡谷处,该处目前的河水水位约为45 m,因此该坝的坝顶海拔约为58 m,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长度,然后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40 m。
答案 (1)C (2)C (3)B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地形剖面图概念
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
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绘制剖面地形图时,垂直比例尺为什么要选择大比例尺?
提示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能更好的反映地表起伏状况。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判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常考的类图像之二)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75米
B.⑤点位于④点的正东方向
C.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1线绘制的
D.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2线绘制的
解析 剖面图中最高点海拔超过1 200米,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25米,L1穿过区域最高处低于1 200米、L2穿过区域最高处高于1 200米,则该剖面图是依据L2绘制的,故D正确。①②两点相对高度大于25米、小于75米,则A错误;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⑤点位于④点的东北方,则B错误。
答案 D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250 m,B在250~300 m。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m;b在150~200 m;c在350~400 m。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做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上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垂直比例尺的判读
1.(2015·天津文综,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 为更直观的反应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变陡。
答案 A
考向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剖面图
2.(2014·上海地理,18~19)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2)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解析 第(1)题,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第(2)题,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海拔是150米,蓄水区只局限在河谷地带,无岛屿出现,选D。
答案 (1)D (2)D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二 地形特征类题目
[题 型 解 读]
1.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类型
在高考中考查地形特征的题目多以区域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来考查,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等。
2.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典 题 示 例]
[2015·四川文综,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Ⅰ);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Ⅱ)。
据图Ⅱ,描述图Ⅰ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解题流程】
第1步 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描述……地形特征,联想模板设问要求
第2步 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借题发挥】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时的注意事项
综合题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小比例尺大区域地形图为主,图中的等高线主要以1 500米、2 000米、3 000米、4 000米为主,不符合同图等距特征(综合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因此,判读时注意不仅要简单地看其疏密程度,而且要细致地读数据。
[答 题 模 板]
地形特征
要点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
及分布
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北部(或东部等)
海拔<200米的为平原;200~500米的为丘陵;>500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 000米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
征及分布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或北部(南部)海岸线平直,南部(北部)海岸线曲折等
[实 践 应 用]
[2015·福建文综,37(1),8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
解析 描述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走向、起伏状况等方面着手,本题注意要从渭河平原的南北两侧分别描述,注意比较。
答案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相关文档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2 12:11:06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1:39:312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20:59:34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7-1人口2021-02-26 20:24:1812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2-26 19:29:0512页
-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中国的2021-02-26 19:25:547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2-26 19:04:282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营造地表形态2021-02-26 18:08:0820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2-26 17:55: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