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50 KB
- 2021-05-11 发布
2019-2020 学年度寻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段考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Al-27 Cl-35.5 Cu-64
第一卷(选择题 48 分)
一、选择题(单选题)
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K2CO3
B. 福尔马林用于标本的制作是利用了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C. 含钙、钡、铂等金属元素的物质有绚丽的颜色,可用于制造焰火
D. 在清理厕所时洁厕灵和 84 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可能发生中毒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 A 正确;
B.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标本的制作,故 B 正确;
C.铂没有焰色反应,不可用于制造焰火,故 C 错误;
D.洁厕灵(含盐酸)和 84 消毒液(含次氯酸钠)进行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
2.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 116 号元素 Lv 的名称为鉝。关于 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原子序数 116 B. 中子数 177
C. 核外电子数 116 D. 相对原子质量 29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详解】A 项、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
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16,故 A 正确;
B 项、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293-116=177,故 B 正确;
C 项、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
293
116 Lv
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 116,故 C 正确;
D 项、293 只表示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不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掌握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是解题的关
键。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CO2 的电子式: B. 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 Cl
C. 乙烯的比例模型: D. 铝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 的电子式为 ,故 A 错误;
B.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为 ,故 B 错误;
C.乙烯的比例模型为 ,故 C 正确;
D.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B. 新制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C. 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D. 浓硝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无色玻璃瓶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又钠的密度比水略小,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
石蜡密封保存,故 A 错误;
B.氯水见光容易分解,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 B 错误;
C.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物质,容易黏住瓶口,需
20
17
用橡胶塞,故 C 正确;
D.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且有强氧化性,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且用玻璃塞,不能用橡皮
塞,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5.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6g14CH4 所含中子数目为 8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HCl3 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0.4NA
C. 含 0.2NA 个阴离子的 Na2O2 和水完全反应转移 0.2mol 电子
D. 0.1L3mol·L-1 的 NH4NO3 溶液中含有的 NH4+数目为 0.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6g14CH4 的物质的量为: = mol,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8=
mol<8mol,则含有的中子数目小于 8NA,故 A 错误;
B.标准状况下,CHCl3 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 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B 错误;
C.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则含 0.2NA 个阴离子的 Na2O2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0.2mol 过氧化钠与水完全反应生成 0.1mol 氧气,转移了 0.2mol 电子,故 C 正确;
D.0.1L 3mol•L-1 的 NH4NO3 溶液中含有溶质硝酸铵 0.3mol,由于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溶液
中含有的 NH4+数目小于 0.3NA,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
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
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
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 等为液体,SO3 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
强是 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 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
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的
16g
18g / mol
8
9
8
9
64
9
A
向某溶液中先后滴加新制氯水和淀粉
溶液
得到蓝色溶液 原溶液中含有 I-
B
将某无色气体持续通入到一定量的澄
清石灰水中
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该无色气体为二氧化
碳
C
加热某盐与浓 NaOH 的混合溶液,用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该盐为铵盐
D 向大理石固体中滴加稀硫酸 大理石表面持续产生大量气泡 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新制氯水能氧化 I-生成 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但没有验证原溶液是否有 I2,
故 A 错误;
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沉淀的气体不一定是 CO2,也可能是 SO2,故 B 错误;
C.加热铵盐与浓 NaOH 的混合溶液,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 C 正确;
D.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盐,则向大理石固体中滴加稀硫酸,不可能持续生成 CO2,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好,因为加热可使 CO32-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去污力增
强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以及 Mg 与 NH4Cl 溶液反应生成 H2 都与盐类水解有关
C. 将 Al2(SO4)3 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可得到固体 Al2(SO4)3
D. 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 +3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Mg 与 NH4Cl 溶液反应生成 H2 是因
为 Mg 与 NH4+水解产生的 H+反应生成 H2,B 错误,选 B。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8.NaNO2 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致癌。酸性 KMnO4 溶液与 NaNO2 的反应方程式是 MnO4-+NO2-+
→Mn2++NO3-+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 NO2-被还原
B.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减小
C. 生成 1molNaNO3 需消耗 0.4 mol KMnO4
D. 中的粒子是 OH-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中 Mn 元素化合价由+7 价变为+2 价,所以 MnO4-是氧化剂,NO2-应该作还原剂,
亚硝酸根离子中 N 元素应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酸性条件下,应该生成硝酸根离子,根据转
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2MnO4-+5NO2-+6H+=2Mn2++5 NO3-+3H2O;
A.该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变为+5 价,所以亚硝酸根离子失电子被氧化,故 A 错误;
B.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知,□是 H+,氢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则溶
液的 pH 增大,故 B 错误;
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生成 1molNaNO3 需消耗 KMnO4 的物质的量= =0.4mol,
故 C 正确;
D.由 B 分析可知,□是 H+,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或元素化
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
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配平的步骤:①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
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②求总数:求元素化合
价升高数和降低数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④配
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⑤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得失电子
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9.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 同主族,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
有金刚石的结构。X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Z 元素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下
( )
( )
1mol 5 3
7 2
× −
−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Y>X
B. 氢化物沸点:Z>Y>W
C. 元素 X 的单质能与 W 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D. Z 与 W、X、Y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 同主族,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
金刚石的结构,则此化合物为 SiC,即 W 为 C 元素、Y 为 Si 元素;X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
层电子数,X 为 Mg 元素;Z 元素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则 Z 为 Cl 元素。
【详解】由分析知:W 为 C 元素、X 为 Mg 元素、Y 为 Si 元素、Z 为 Cl 元素;
A.Mg、Si、Cl 均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则原子半径:X>Y>Z,故
A 错误;
B.C 和 Si 的氢化物有若干种,常温下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的氢化物,而 HCl 常温下为气态,
则三者氢化物的沸点无法比较,故 B 错误;
C.Mg 能在 CO2 中燃烧生成 MgO 和 C,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故 C 正确;
D.Cl 与 Mg 形成的化合物 MgCl2 中只存在离子键,而 Cl 与 C 或 Si 形成的 CCl4 或 SiCl4 中只
存在共价键,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 3 种官能团
B.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氧化、酯化和加聚反应
C. 该物质分子中最多可以有 10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5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在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 2种官能团,A 错误;B、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和加
聚反应、羧基能发生酯化和取代反应,B 正确;C、苯环和碳碳双键都是平面结构,该物质分
子中最多可以有 11 个碳原子和 8 个 H 原子及其 2 个 O 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 错误;D、苯环和
碳碳双键能够与氢气加成,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4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D 错误。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11.下列体系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MnO4-、K+、C1-、SO42-
B.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Na+、NO3-、Cl-
C. 滴加 KSCN 显红色的溶液:NH4+、K+、Cl-、S2-
D. 0.1 mol·L-1 NaHCO3 溶液: Na+、Ba2+、NO3-、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MnO4-有颜色,且酸性条件下能氧化 Cl-,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B 正确;
C.滴加 KSCN 显红色的溶液含有 Fe3+,Fe3+与 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
误;
D.HCO3-与 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12.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在含 Ba(OH)2、KOH 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 Ba(OH)2、KOH、K2CO3、BaCO3
B. 在含 NH4+、Al3+、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KOH 溶液:H+、Al3+、NH4+、Al(OH)3
C. 在含 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
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Ag+、Cu2+、H+、Fe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含等物质的量的 Ba(OH)2、KOH 的溶液中通入 CO2,氢氧化钡优先反应,反应的
先后顺序为:Ba(OH)2、KOH、K2CO3、BaCO3,故 A 正确;B.在含有 NH4+、H+、Al3+的溶液中,
逐滴加入 NaOH 溶液,氢离子优先反应,其次是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铵根离子反应,
最后氢氧化铝溶解,反应的先后顺序为:H+、Al3+、NH4+、Al(OH)3,故 B 正确;C.含等物质
的量的 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氢氧根离子优先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OH-、AlO2-、CO32-、Al(OH)3,故 C 错误;D.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g+、Cu2+、H+、Fe2+,
含等物质的量的 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 Zn,反应顺序为:Ag+、Cu2+、H+、Fe2+,故
D 正确;故选 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 先后顺序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物质性质及离子反
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判断先后反应总原则是,先反应的产物与其他物质能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物质大量
共存,则它一定不能先反应。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先发生
反应。常见还原剂的还原性顺序:S2->I->Fe2+>Br->Cl-。2、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氧化性
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阳离子氧化性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其中铁对应的是亚铁
离子,而不是铁离子,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铜离子,但弱于银离子。3、阳离子与 OH-反应和
阴离子与 H+反应,用假设法判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若优先反应的产物与其他离子能大量
共存,该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4、对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分清是物质本身
发生反应,还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后,生成产物继续反应。例如,固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
混合,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过量的碳酸氢钠发生分解等。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 HI 溶液加入到 Fe(NO3)3 溶液中:2Fe3++2I-=2Fe2++I2
B. 含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2、HNO3 三种溶液混合:Mg2++2OH-=Mg(OH)2↓
C. CaCO3 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D. 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2I-+H2O2=2OH-+I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HI 电离产生 H+,Fe(NO3)3 提供 NO3-,形成氧化性比 Fe3+强的 HNO3,依据氧
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应是 H+、NO3-和 I-反应,故说法错误;B、H+结合 OH-能力强,漏掉一
个离子方程式,即 H+和 OH-的反应,故说法错误;C、碳酸钙难溶物,醋酸属于弱电解质,不
能拆写,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CH3COOH=Ca2++2CH3COO-+CO2↑+H2O,故说法正确;
D、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 OH-,其离子反应方程式:2I-+H2O2+2H+=2H2O+I2,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等知识。
的
14.常温下,HA 的电离常数 Ka=1×10-6,向 20 mL 浓度为 0.01 mol·L-1 的 HA 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mol·L-1 的 NaOH 溶液,溶液的 pH 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a 点对应溶液的 pH 约为 4,且溶液中只存在 HA 的电离平衡
B. b 点对应溶液中:c(Na+)>c(A-)>c(HA)>c(H+)>c(OH-)
C. d 点对应溶液中:c(OH-)-c(H+)=c(A-)
D. a、b、c、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Na+)>c(HA)>c(H+)>c(OH-),故 B 错误;
C.d 点为滴加 20mLNaOH 溶液,此时恰好完全中和生成 NaA,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式为
c(OH-)+c(A-)=c(H+)+c(Na+),物料守恒式为 c(Na+)=c(A-)+c(HA),则 c(OH-)-c(H+)=c(HA)<
c(A-),故 C 错误;
D.a 点为 HA 溶液,b 点是 HA 和 NaA 等浓度的混合溶液,c 点是 NaA 和少量 HA 的混合液且溶
液 pH=7,d 点是 NaA 的溶液,酸、碱溶液都抑制了水的电离,NaA 促进水的电离,且所含 NaA
的浓度越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则 a、b、c、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O2-> Na+ (3). 离子键、共价键
(4). 2Al+Fe 2O3 Al2O3+2Fe (5). SiO2+2OH -=SiO32-+H2O (6). 2SO2+O2+
2H2O=2H2SO4
【解析】
【分析】
A、B、C、D、E、F 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B 与 C 同周期, C 与 F 同主
族,C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所以 C 是 O 元素;C 与 F 同主族,且
是短周期元素,F 是 S 元素;D 与 E 和 F 同周期,D 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D
是 Na 元素;A 与 D 同主族,且原子序数最小,为 H 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
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E 处于钠和硫之间,所以是固体,则只能是 A 和 B 形
成气体单质,A 的原子序数小于 B,A 是 H 元素,B 是 N 元素。
【详解】(1)钠位于第三周期第 IA 族
(2)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
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S2-> O2-> Na+
(3)由 A、B、C 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 4∶2∶3 形成的化合物 X 是硝酸铵,硝酸铵中含有离
子键、共价键。
(4)若 E 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说明 E 是铝元素,高温下,铝
和氧化铁能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 Al2O3+2Fe;若 E 是非金属元素,
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E 是硅,二氧化硅和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
为:SiO2+2OH-=SiO32-+H2O
(5)二氧化硫有毒,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化学方
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
19.废旧显示屏玻璃中含 SiO2、Fe2O3、CeO2、FeO 等物质。某课题小组以此玻璃粉末为原料,
制得 Ce(OH)4 和硫酸铁铵矾[Fe2(SO4) 3·(NH4) 2SO4·24H2O],流程设计如下:
已知:Ⅰ.酸性条件下,铈在水溶液中有 Ce3+、Ce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Ce4+有较强氧化性;
Ⅱ.CeO2 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 NaOH 溶液。
回答以下问题:
(1)滤渣 A 的主要成分是___。
(2)反应②中 H2O2 的作用是___。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已知有机物 HT 能将 Ce3+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2Ce3+(水层)+6HT(有机
层) 2CeT3 (有机层)+ 6H+(水层)。从平衡角度解释:向 CeT3(有机层)加入 H2SO4 获得较
纯 含 Ce3+的水溶液的原因是___。
(5)硫酸铁铵矾[Fe2(SO4) 3·(NH4) 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其净水原理用离
子方程式解释是___。
【答案】 (1). Fe2O3、CeO2、FeO (2). 氧化使 Fe2+转化为 Fe3+ (3). 2GeO2+6H+ +H2O2
= 2Ge3++4H2O+O2↑ (4). 混合液中加入 H2SO4 使 c(H+)增大,平衡向形成 Ge3+水溶液方向移动
(5). Fe3++3H2O Fe(OH)3 +3H+
【解析】
【分析】
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得到滤渣 A 的成分是 Fe2O3、CeO2、FeO;滤渣 A(Fe2O3、
CeO2、FeO)加稀硫酸后过滤得滤液 B 是硫酸亚铁溶液,加入硫酸和氧化剂过氧化氢可生成溶液
C 中为硫酸铁,所加氧化剂过氧化氢不引入新杂质,加热蒸发得到溶液 D 为饱和硫酸铁溶液,
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得到硫酸铁铵矾;滤渣 B 的成分是 CeO2;CeO2 与 H2O2 和稀 H2SO4 反应
生成 Ce3+和 O2,加入 HT 硫酸萃取,将 Ce3+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Ce3+加碱和氧气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 Ce(OH)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废旧显示屏玻璃中含 SiO2、Fe2O3、CeO2、FeO 等物质,加入 NaOH 溶液可除去其中
的
的二氧化硅,则滤渣 A 的主要成分是 Fe2O3、CeO2、FeO;
(2)反应②中 H2O2 的作用是氧化使 Fe2+转化为 Fe3+;
(3)反应③是酸性溶液中 CeO2 被过氧化氢还原生成 Ce3+离子,过氧化氢被氧化生成氧气,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2GeO2+6H++H2O2=2Ge3++4H2O+O2↑;
(4)有机物 HT 能将 Ce3+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2Ce3+(水层)+6HT(有机
层)═2CeT3(有机层)+6H+(水层),加入硫酸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进行向形成 Ge3+水溶液
方向移动,获得较纯的含 Ce3+的水溶液;
(5)硫酸铁铵矾[Fe2(SO4)3•(NH4)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其净水原理是溶解后溶液
中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
20.实现 “节能减排” 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 CO2 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 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下图 1 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 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 l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l mol CO2 和 4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 CO2 和 CH3OH(g)的浓度
随时间变化如上图 2 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 ;CO2 的转化率 w(CO2)=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只列表达式和计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字母)。
A.将 CH3OH(g)及时液化抽出 B.升高温度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 l molCO2 和 4 molH2
(3)25℃,1.01×105Pa 时,16 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 350.8kJ 的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选用合适的合金为电极,以氢氧化钠、甲醇、水、氧气为原料,可以制成一种以甲醇为
原料的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答案】(共 15 分]
(1)A (2)① 0.225 mol·L-1·min-175%
② (=0.42 L2/mol2,不必求出结果)③ A、
D
(3)CH3OH (l)+3/2O2(g)=CO2(g)+2H2O (l) ΔH=-701.6 kJ·mol-1
(4)CH3OH+8OH--6e-=CO32-+6H2O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反应和图象分析判断:CO2(g)+3H2(g) CH3OH(g)+H2O(g),反
应是熵减少的反应,△S<0;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
<0,答案选 A。
(2)在体积为 l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l mol CO2 和 4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g)+3H2(g) CH3OH(g)+H2O(g),测得 CO2 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2 所
示.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甲醇是生成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10nim 内
达到平衡,生成甲醇浓度为 0.75mol/L,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了 0.75mol/L;则
①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L)1 4 0 0
变化量(mol/L)0.75 2.25 0.75 0.75
平衡量(mol/L)0.25 1.75 0.75 0.75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2.25mol/L÷10min= 0.225 mol·L-1·min-1;
CO2 的转化率 w(CO2)=0.75÷1×100%=75%。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③A.将 CH3OH(g)及时液化抽出,平衡正向移动,A 项正确;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动,B 项错误;C.选择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 项错误;D.再充入 l molCO2
和 4 mol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D 项正确;答案选 AD。
(3)25℃,1.01×105Pa 时,16g 液态甲醇物质的量为 0.5mol,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
时,放出 350.8kJ 的热量,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
(l)+3/2O2(g)=CO2(g)+2H2O(l)△H="-701.6" kJ•mol-1;
(4)选用合适的合金为电极,以氢氧化钠、甲醇、水、氧气为原料,可以制成一种以甲醇为
原料的燃料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是甲醇,此电池的负极应加
入或通入的物质有甲醇、氢氧化钠、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H+8OH--6e-=CO32-+6H2O。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电解原理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
等知识。
21.3-苯基丙烯醛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中的高效低毒食品添加剂,下列是用其合成聚
酯 F 的路线示意图:
已知:RCHO RCH(OC2H5)2 RCHO
根据题意回答:
(1)3-苯基丙烯醛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
(2)合成路线中的①、④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
(4)若 X 为银氨溶液,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D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种。
a.既可发生银镜反应又可发生水解
b.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是苯的二元取代物。
上述同分异构体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峰面比为 1:2:2:2:2:1 的结构简式___。
【答案】 (1). 碳碳双键、醛基 (2). 保护醛基不被氧化 (3). 取代反应(水解反
应) (4). +2Ag(NH3)2OH
+2Ag+3NH3+H2O (5). 6 种 (6).
【解析】
【分析】
3-苯基丙烯醛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 A 为 ,A 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
成 B 为 ,由 F 的结构可知 E 为 ,试剂 X 为银氨溶
液,D 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 H、H 酸化得到 E,则 D 为 ,H 为 结
合 B、D 的结构可知 B 发生卤代烃的水解生成 C,故 C 为 ,C 发生信息
中的水解反应生成 D。
【详解】(1)3-苯基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和醛
基;
(2)反应中①醛基反应、反应④中又得到醛基,两个步骤目的是:保护醛基,以防被溴氧化;
(3)反应③为 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
(4)D 为 ,H 为 ,D 发生银镜反应生成 H,所以反应⑤的化学方
程式为 +2Ag(NH3)2OH +2Ag↓+3NH3+H2O;
(5)D 为 ,下列条件:
a.既可发生银镜反应又可发生水解说明含有醛基、酯基;
b.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
c.是苯的二取代物说明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则符合条件的 D 的同分异构体为苯环上连有-OH、-CH2CH2OOCH,或-OH、-CH(CH3)OOCH,各有
邻间对三种,所以共有 6 种,其中磁共振氢谱有峰面比为 1:2:2:2:2:1 的结构简式为
。
【点睛】能准确结合反应条件推断发生的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常见反应条件与反应原理类
型有:①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
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 H2SO4 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
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 CCl4 溶液反应,可能
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 H2 在 Ni 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 O2、Cu(或 Ag)、加热(或 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⑦与 O2 或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如
果连续两次出现 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⑧在稀 H2SO4 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
多糖等的水解反应;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 Fe 粉、X2
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