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 MB
- 2021-05-11 发布
第3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
考情导引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常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选择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实际问题,如楼房采光问题、楼间距问题、日影长短和变化等问题切入,结合各类
光照图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应用。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
1. 地球公转运动特点
(1)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________轨道,地球距太阳最近的位置为________,距太阳最远的位置为远日点。
2.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又称为________平面,该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________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________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与极圈的纬度互余。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了________的移动范围,也决定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范围,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________,温带________,寒带变大。
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
命题角度一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应用
[经典例题]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 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 日地距离相同
D. 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图像信息
天赤道与黄道的位置关系——图1
根据图中标注的二分二至点,可推断出太阳在黄道上是________移动,即春分点→________→夏至点→________→秋分点→________→冬至点→________。
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图2
文字信息
日期信息:6月初
6月初在夏至日之前,甲、乙、丙、丁中位于夏至点之前的是________
太阳位置:甲位置、乙位置
图中甲、乙以冬至点为对称,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
,此日期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________相同
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期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的规律。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利用地球公转速度判断季节
每年7月初,地球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慢,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每年1月初,地球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快,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当地球公转速度慢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当地球公转速度快时,是北半球的冬季。
[变式训练]
下面甲图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a、b、c、d、e、f分别表示不同日期,乙图为M、N、P三地“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①②③④为不同日期。读图,回答1~2题。
1. 当乙图日期位于②位置时,甲图的日期可能为( )
A. a或d B. b或e
C. c或f D. e或f
2. 如果乙图中M地昼长变化折线图表示重庆一年昼长变化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地球公转到甲图c位置时,N地出现极夜现象
B. 当地球公转到甲图d位置时,乙图日期位于①处
C. 当时间在乙图中③位置时,华北平原处于小麦播种期
D. 当乙图中时间从①到②,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命题角度二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经典例题]
读图,回答(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 0°~20°N
B. 0°~20°S
C. 20°N~23°26′N
D. 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北温带范围变小
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 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1)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
(2)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
2. 图像信息获取
∠POF=∠EOQ=∠HOE=70°
3. 推理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1. 针对性归纳: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如下图)
(1)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出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的度数。
(4)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变大;昼长年较差变大,从而使气温年较差变大。
2. 拓展性归纳: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读图提示:图中α角为黄赤交角,当α角变小或变大时,注意分析回归线和极圈的移动方向。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目前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目前成23°26′交角。
[变式训练]
(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 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2.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 变远 B. 变近
C. 向南移动 D. 向西北移动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始终垂直,________的移动,导致晨昏圈发生摆动,进而导致除赤道以外各纬度昼夜长度发生变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________。晨昏圈与地轴夹角度数等于__________所在的纬度。(如下图)
2.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________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___现象;________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________。(如下图)
3. 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昼________夜______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极地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昼变________,夜变________,南半球相反。(如下图)
[易混辨析]白夜现象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即出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我国漠河常见。白夜现象不是极夜现象。
命题角度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经典例题]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文字
信息
表格
信息
,
纬度信息:40°N
时间信息:连续三个月
正午太阳高度角信息,根据三次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纬度,可推算出每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的纬线。第一次,太阳直射在________;第二次,太阳直射在________;第三次,太阳直射在______。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到________。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分别是: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第二次测量时,直射赤道时应为________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昼夜长短解题方法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空间变化——抓“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抓“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变式训练]
(2017·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回答第1题。
1.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2017·河北省衡水一模)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
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3.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命题角度二 日出、日落、昼夜长短及其相关计算
[经典例题]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
(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文字
信息
图像
信息
,
地理位置信息:
(40°30′S,64°W)
时间信息:北京时间19:16
太阳的位置:位于地平线上,结合当地经度64°W,推出当地时间为________,推出当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当天该地昼长为________。结合当地纬度40°30′S,此时南半球昼夜状况为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
文字
信息,
太阳位于拍摄者什么方位,此时刚好日出,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________
北京的昼长,北京的纬度为40°N,当地为40°30′S,此日该地夜长为14小时,故北京昼长约________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及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1. 针对性归纳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和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00日出,南半球晚于6:00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00日落,南半球早于18:00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全球6:00日出)
正西(全球18:00日落)
全球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00日出,南半球早于6:00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00日落,南半球晚于18:00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
某地夜长=(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时)×2
②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此外需要注意,昼长+夜长=24小时。
2. 拓展性归纳: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
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
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即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如下图,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3)等值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和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
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因此,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日对称,因此,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此外需要注意: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
[变式训练]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3题。
1.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
该日昼夜长短
C. 该地太阳高度 D. 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2. 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 12时 B. 3时或者15时
C. 15时 D. 0时或者12时
3.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 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 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 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日影最短。(如图1)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的纬线向南北两侧________,同一纬度,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离太阳直射的纬度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正午日影越长,楼房间距应越大。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________。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如下图所示)
命题角度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经典例题]
(2014·海南高考)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为( )
A. 30°E B. 30°W
C. 60°E D. 60°W
(2)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
A. 10°N B. 10°S
C. 50°N D. 50°S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文字
信息
时间信息:北京时间18时
当地12时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故该经度为________
图像
信息
文字
信息
,
太阳方位信息:正南
太阳高度:45°
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此时为________角
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果是春分日和秋分日,根据公式,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_;如果是夏至日和冬至日,根据公式计算,该地纬度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根据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南,可知该地位于________半球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根据时间差计算经度和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纬度。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1. 针对性归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如下图所示:
(3)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①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2. 拓展性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变式训练]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命题角度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经典例题]
(2013·福建高考)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图像
信息
正午太阳高度信息
遮阳板状态信息
,当遮阳板收起时,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应为________季;当遮阳板放下时,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应为________季
文字
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福建,位于________以北,________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
地理位置信息:山东济南,山东济南纬度较福建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较福建________,进入室内阳光会更多,故应________遮阳板,或________安装高度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福建、山东济南相对位置及二至日太阳高度角。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变式训练]
(2018·浙江省金华一模)高层建筑对周边建筑影响很大。读南京某大厦图,回答1~2题。
1. 下列有关该大厦对周边建筑采光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大厦越近,采光越少
B. 周边建筑越高,其顶层采光受影响越小
C. 天气越冷,采光受影响的建筑越多
D. 采光受影响的建筑与大厦朝向必然一致
2. 按照我国《城市居住区划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日照应满足冬至日≥2小时的标准。受大厦影响,光照可能小于2小时的区域(图中实线范围)的图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命题角度三 太阳周日视运动
[经典例题]
(2014·福建高考)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 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 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 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 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 日出正南 B. 太阳高度变大
C. 白昼变短 D. 极昼即将开始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图像信息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太阳位于F位置时,76°58′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此时117°E大约为14:40;141°E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_;74°W地方时约为2:00, 18°E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_
地平线
一天中太阳最高时的位置:F
文字信息
经纬度信息:(73°51′S,76°58′E)
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向________移动,泰山站的昼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__
日期信息:2月8日
,
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日出和日落方位等。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时(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和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和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变式训练]
(2017·天津高考)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 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 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 惊蛰到立夏 B. 立夏到小暑
C. 白露到立冬 D.
立冬到小寒
考点四 五带划分与四季更替
1. 四季的划分
从天文上来看,________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是获得________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2. 五带的划分
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寒带有________现象。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五带中,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____带。
3.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全年位于________,正午物体影子朝________。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命题角度 四季更替与二十四节气
[经典例题]
(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 15° B. 105°
C. 195° D. 285°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有效信息获取
推理分析
文字信息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
地球公转一周为360°,分为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之间相差约________,地球绕太阳公转大约每天转________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
根据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________,故10月8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________2.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
1. 针对性归纳: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
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
公转,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
阳高度,6月22
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昼夜
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海洋相反,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
风带,北移,南移
雪线,北半球雪线上升,南半球相反,北半球雪线下降,南半球相反
北印度
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此时索马里洋流为寒流,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索马里洋流为暖流
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
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西北地区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
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蒙古高压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
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进入夏耕阶段,华北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
灾害,旱涝、暴雨、台风(表现为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
地质
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2. 拓展性归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变式训练]
(2019·江西赣州期末统考)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 春分后地球绕日公转到24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则其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从小雪至冬至这段时间内( )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 北京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C. 悉尼昼变短夜变长
D. 伦敦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图型攻略
图表专项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图像特征]
两类基础图
常见变式图
[经典例题]
(2014·上海高考)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D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C )
A. 120°E、23°26′S
B. 120°E、23°26′N
C. 60°W、23°26′S
D. 60°W、23°26′N
[思维建模]
1. 图文信息获取
图片为极地投影图,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
2. 推理分析
3.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晨昏线的判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
(1)光照图判读要领
①光照图中的特殊点
A.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侧视图中,延长线经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外侧经线的交点;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在俯视图中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利用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关系可找到太阳直射点。在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中,圆心为太阳直射点。
B.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C.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
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圈,其中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另一条是0时或24时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
D.昼弧与夜弧的平分线:同一纬线上,昼弧中点的地方时为12:00,夜弧中点的地方时为0:00或24:00。
E.极点:侧俯图中,极点位于昼半球或夜半球的平分线上,利用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找到极点的位置。
②光照图中的晨昏线
A.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
B.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C.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
D.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③光照图中的日期分界线
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向西至180°经线为旧一天。
④光照图中晨昏圈和地轴的夹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0°~23°26′。
(2)光照图判读步骤
(3)光照图常用解法
①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
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
②对称思维法
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例如:
A.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B.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C.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
D.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即学即练]
(2018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期中调研)下图中ABC是纬线,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字母代表的各地( )
A. 此时E地的地方时为12时
B. 此时E地的太阳高度为90°
C. 该日A地的昼长比D地短12小时
D. 该日A地日出时间比B地晚约2小时
2. 图示季节,下列各地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地中海沿岸国家河流处于枯水期
B.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一片葱绿
D. 我国新疆棉花开始进入采摘季节
第3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
高考清单
逆 顺 椭圆形 近日点 慢 南 冬 黄道 黄赤 等于 太阳直射点 变大 变小 赤道 黄道 23°26′ 南北回归线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自右向左 丁 丙 乙 甲 丁 同一纬线 日出日落方位
小试牛刀
(1)D (2)D
变式训练
1. B 2. C 解析:第1题,当乙图日期位于②位置时,N出现极夜现象,N可能在南极圈或北极圈,甲图的日期可能为夏至日或冬至日。甲图中表示的公转速度(注意不是太阳直射点位置),c在远日点,f在近日点,b或e分别是夏至或冬至,B对。A、C、D错。第2题,如果乙图中M地昼长变化折线图表示重庆一年昼长变化情况,②日期是夏至,④日期是冬至(注意不要看成N地的折线)。当地球公转到甲图c位置时,N地可能出现极夜现象,也可能出现极昼现象,A错。当地球公转到甲图d位置时,是秋分,乙图日期位于③处,B错。当时间在乙图中③位置时,是秋分,华北平原是冬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C正确。当乙图中时间从①位置到②位置时,时间是从春分到夏至,P地是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D错。
命题角度二
70° 20°N 20° 变大 变大 缩小 短
小试牛刀
(1)C (2)A
变式训练
1. D 2. A 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的特点可知
,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是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降低,影子增长。结合材料中方向可知,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北移动。第2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即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变远。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考清单
太阳直射点 越大 太阳直射点 夏至 极昼 冬至 极夜 等长
长 短 长 极昼 短 长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10°N 赤道 10°S 南半球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秋分日
小试牛刀
(1)D (2)C
变式训练
1. B 解析: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1月至春分日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选B。
2. D 3. B 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00,即东八区的区时,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显示太阳7:09日出,17:36日落,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选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A、C、D错误。
命题角度二
7:00 7:00 10小时 昼短夜长 北半球 东北 14小时
小试牛刀
(1)A (2)D
变式训练
1. A 2. B 3. D 解析:第1题,晨线与昏线交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其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故选项A正确。第2题,晨昏线上切点的地方时可能为12:00或0:00,交点位于①点时,表示75°E的地方时为12:00或0:00,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15:00或3:00,故选项B正确。第3题,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说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回归线移动,可能向北回归线移动,也可能向南回归线移动,故A、B、C选项不能确定。故选D。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考清单
太阳直射 递减 越大 相同 增大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18:00 30°E 正午太阳高度 45° 21°34′ 68°26′ 北
小试牛刀
(1)A (2)C
变式训练
1. D 2. B 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第2题,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题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
A、C、D项错误。
命题角度二
小 冬 大 夏 北回归线 冬至 高 小 加长 降低
小试牛刀
(1)D (2)A
变式训练
1. B 2. C 解析:第1题,如果某建筑位于该大厦南面,即使距大厦很近,采光也不会受大厦的影响,A项错误;周边建筑越高,其顶层受大厦遮挡阳光越少,其采光受大厦的影响越小,B项正确;太阳高度越小,采光受影响的建筑物越多,太阳高度越小,天气不一定越冷,C项错误;采光受影响的建筑与大厦朝向不一定一致,D项错误。第2题,受大厦遮挡阳光的区域应该位于大厦的北面,且越靠近大厦,被遮挡阳光的时间越长。远离大厦的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区域,受大厦遮挡少,冬至日日照时间会大于2小时,A项错误;大厦东西两侧的区域在冬至日的上午和下午都会得到超过2小时的光照,B项错误;③图表示位于大厦北面的区域,由东西两侧向中间,被遮挡的区域逐渐增加,光照可能小于2小时,C项正确;距离大厦越远的地区,受遮挡的范围应该越小,D项错误。
命题角度三
12:00 16:20 8:00 南半球 北 短 小
小试牛刀
(1)B (2)C
变式训练
1. C 2. A 解析:第1题,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120°-(14:08-12: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A市冬至日昼长=(14:08-10:00)×2=8小时16分,教材上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9分钟,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可知,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高。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故选C。第2
题,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四 五带划分与四季更替
高考清单
夏季 太阳辐射 最短 最低 回归线 极圈 极昼极夜 热带 温 正南 正北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15° 1° 180° 195°
小试牛刀
C
变式训练
1. D 2. B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地球处于①④之间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①②之间为春分。因此以春分位置为起点,逆时针公转240°为“小雪”,即图示中的④位置。第2题,从小雪至冬至这段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该段时间,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伦敦日出时刻越来越晚;南半球为夏半年,悉尼昼变长夜变短。
图型攻略
南半球 极昼 切点 极昼 0(24) 南回归线
小试牛刀
(1)D (2)C
即学即练
1. C 2. A 解析:第1题,E点为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应为0(24)
时,太阳高度角为0°,A、B错误;由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图中D点为北极点,A地在B地以东,时间应比B地早,D错误;D点为北极点,BE是昏线,则B位于赤道上,即弧ABC为赤道的一部分,A位于赤道上,昼长12小时,D位于极圈内,昼长24小时,因此该日A地的昼长比D地短12小时,C正确。故选C。第2题,由上题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半球为夏季。地中海沿岸国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A正确;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为干季、草木枯黄,我国新疆棉花正处于生长季节,B、C、D错误。故选A。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08 17:39:575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16:42:31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工业地域类型2021-05-08 14:26: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