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11 发布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题号
考点
难度
1
岩石的类型
★
2
地质过程的判读
★
3
地质作用的判读
★
4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
5
风化作用
★★
6
沉积岩的形成
★★
7
岩浆岩的形成
★★
8
地质作用先后的判读
★★
9
沉积岩的特点
★★
10
沉积岩形成的影响因素
★★
11
外力作用
★★
12
外力地貌
★★
13
喀斯特地貌
★★★
14
风蚀地貌
★★
15
地壳物质循环
★★★
16
综合考查各类地貌
★★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野外考察。图甲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的照片,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侵入岩的一种。图乙是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图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三题。
甲
乙
丙
1.(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甲中的“独山莲花”和图乙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丙中的( )
A.A和B B.B和D
C.D和C D.A和C
答案 D “独山莲花”的岩石属于侵入岩,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图中A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B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因此D项正确。
2.(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丙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岩浆—①—A—③
B.沉积物—④—C—⑤—D
C.岩浆—②—B—④
D.沉积物—④—C—③—B
答案 A “独山莲花”主要是岩浆侵入岩层,然后外力侵蚀形成的,A项正确。
3.(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丙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 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其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项正确。
读图,回答下题。
4.(2019北京西城期末)图示两个主要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 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 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答案 B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图示两个主要大陆为非洲、南美大陆,分别位于非洲板块、美洲板块,A项错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为生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B项正确;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消亡边界形成海沟,C项错误;非洲无贯通南北的山脉,D项错误。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9北京朝阳期中)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下列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答案 C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最强。
6.直接以岩石风化物为物质基础而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C 岩石风化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示意该石林的不同形成阶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岩石的成因是( )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答案 C 花岗岩是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的,C项正确。
8.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答案 B 岩浆的侵入活动乙是在地下完成的;后经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山地甲;再经外力作用破坏花岗岩的表面形态形成丁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花岗岩的破坏加深,形成石林景观丙。B项正确。
下图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处八米高的崖壁景观,由约8亿年前的岩石组成。经过复杂的地质变迁其岩层基本保持水平,历经漫长的风化溶蚀,岩层像一摞古书, 码放整齐,记录了当地漫长的地质变迁,被形象地为“崖壁藏书”。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9.(2018北京海淀练习)上图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怪石嶙峋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岩层水平,层理明显 D.宽浅沟槽,相间分布
答案 C 由材料信息可知, 该处“岩层基本保持水平”,说明岩层水平;该处“岩层像一摞古书,码放整齐,记录了当地漫长的地质变迁”,说明该处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故C项正确。
10.(2018北京海淀练习)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水文、植被 B.植被、土壤
C.岩石、气候 D.土壤、地形
答案 C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气候。
下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与图示地区岩石、地貌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页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B.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C.页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答案 D 由图可知,页岩形成于岩层最底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流水堆积地貌是冲积物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球状风化地貌是岩浆岩受风化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12.图示地区( )
A.岩层、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
B.岩层①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C.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答案 A 由图可知,页岩形成于岩层最底部,是最早形成的岩层;②是喀斯特地下溶洞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形成于①岩层之后,即岩层、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岩层①是石灰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④处为河曲地貌,左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烈,右岸为凸岸,沉积作用显著;暗河存在于地下,通过地下径流参与水循环。故A项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13.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褶皱隆起
答案 B 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14.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的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气流中
②上层岩石较坚硬,底部岩石较松软
③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
④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图乙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造成的,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风力侵蚀作用弱,故③错误。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5.(2018北京文综,4,4分)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 C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16.(2018北京四中期末)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部分新疆地貌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为 。
(2)分别描述图中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景观特点。
(3)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 (外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外力 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外力 的结果。
答案 (1)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2)雅丹地貌:大片高出地表的土(山)丘、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有层理结构。
沙丘地貌: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
(3)风力 侵蚀 堆积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可知,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据此推测吐鲁番盆地可能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特点
是大片高出地表的土(山)丘、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有层理结构;而沙丘地貌具有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的特征。第(3)题,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动力都是风力作用。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08 17:39:575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16:42:31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工业地域类型2021-05-08 14:26: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