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2021-05-11 发布
专题 6 电场、磁场的基本性质
【2018 年高考考纲解读】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电场的性质与特点
(3)静电场的分布(电场线及等势面规律)结合电场中区域的任意两点
①比较其 E、φ
②移动点电荷+q、-q 时,W 电及 Ep 的变化
(4)考查磁场的性质、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
(5)考查洛伦兹力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题型一般为计算题
【命题趋势】
(1)电场的性质与特点结合曲线运动条件、功能关系等主干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一般为选择
题;
(2)电容器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综合电路分析的问题考查,应该出现在选择题中;
(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结合力学运动规律、功能关系及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等考点
综合考查,仍将是命题的热点.
(4)考查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平衡运动的问题;
(5)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重点、难点剖析】
电场与磁场是历年高考试题中考点分布的重点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电场、磁场
性质的考查,涉及运动与力的关系、功与能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等重要力学规律,试题
题材新颖丰富,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电
场力与能的性质,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磁场等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命题热点。
在今后的高考中,对电场力和能的考查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
动仍会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一、带电粒子的拐弯问题
第一步,由带电粒子的运动曲线判断出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带电粒子所受合力在曲面的凹
侧)。
第二步,把电场线方向、受力方向与带电的电性相联系,从而判断出带电粒子的电性或电场力
做功的情况。
第三步,将电场线的疏密与电场力、加速度及做功情况的变化相联系,从而判断出力、加速度
及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加速(只受电场力)
(1)匀强电场中,v0 与 E 平行,可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求解:a= ,E=,v2- =2ax。也可用
动能定理: mv2- =qU(匀强与非匀强电场都可以)。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偏转
(1)分析方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偏转规律:
偏转位移 y= 则 y=
偏转角:tan θ= tan θ=
三、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的方法
第一类方法——动力学方法(包括运动的分解)。运用动力学方法,要做好受力分析和运动情
况的分析,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运动的分解与合成是解决曲线运
动的基本方法。
第二类方法——功能关系法。此类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运动的初、末状态及运动过程中各
力做功的情况,因此要分析清楚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各力的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常用方法:画轨迹,画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
运动轨迹,并确定圆心和半径,圆心确定后,根据数学知识和洛伦兹力公式求出半径。
2.确定圆心的方法:
①画出粒子在运动轨迹上的任两点的速度方向,作速度的垂线,则两垂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②圆心必定在圆中任一条弦的中垂线上,作出速度的垂线和一条弦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
圆心。
3.不同边界的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圆心、半径。
(1)直线边界
(2)平行边界(存在临界条件)
五、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的方法
(1)找圆心画轨迹;
(2)寻半径列算式;
(3)理关系定时间;
(4)由对称找规律。
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问题时常用的几何关系:
(1)四点:分别为入射点、出射点、圆心、入射速度与出射速度的交点;
(2)三个角:速度偏转角、圆心角、弦切角,其中偏转角等于圆心角,也等于弦切角的两倍。
【易错警示】
1.对电场的分布与特点理解不全面,,导致错误
对等量及不等量同种、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特点,不能从合成的角度进行熟练的分析和判
断。
2.对图象分析不到位导致错误
对于常见的描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象,要研究各时刻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受力情
况及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
3.把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混淆
左手定则用来判断安培力、洛伦兹力,右手定则用来判断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
流方向及判断通电导线、通电圆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
4.不能正确地找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状态
对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能够由一条确定轨迹想到多条动态轨迹,并结合
具体问题判定临界问题。
【题型示例】
题型点 1、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及计算
【例 1】【2017·新课标Ⅰ卷】在一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 与该点到点电荷的
距离 r 的关系如图所示。电场中四个点 a、b、c 和 d 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 Ea、Eb、Ec 和 Ed。
点 a 到点电荷的距离 ra 与点 a 的电势 a 已在图中用坐标(ra, a)标出,其余类推。现将
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 a 点依次经 b、c 点移动到 d 点,在相邻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场
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Wab、Wbc 和 Wc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a:Eb=4:1 B.Ec:Ed=2:1 C.Wab:Wbc=3:1
D.Wbc:Wcd=1:3
【答案】AC
【变式探究】(2016·全国卷Ⅰ,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
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解析 由 C= εrS
4πkd可知,当云母介质移出时,εr 变小,电容器的电容 C 变小;因为电容器接
在恒压直流电源上,故 U 不变,根据 Q=CU 可知,当 C 减小时,Q 减小。再由 E=U
d,由
于 U 与 d 都不变,故电场强度 E 不变,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2015·江苏单科,2,3 分)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 西 汉 末
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 说,但下列不属于
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解析 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着磁场,当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穿过小线 圈 的 磁
通量发生变化,小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 是静电现象,故选
项 C 正确.
答案 C
2.(2015·安徽理综,20,6 分)已知均匀带电的无穷大平面在真空中激 发电场的场强大
小为 σ
2ε0,其中σ为平面上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量,ε0 为常量.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
极板正对面积为 S,其间为真空,带电量为 Q.不计边缘效应时,极板可看作无穷大导体板,
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两极板间相互的静电引力大小分别为( )
A. Q
ε0S和Q2
ε0S B. Q
2ε0S和Q2
ε0S
C. Q
2ε0S和 Q2
2ε0S D. Q
ε0S和 Q2
2ε0S
3.(2015·浙江理综,16,6 分)如图所示为静电力演示仪,两金属极板分别固定于绝缘支
架上,且正对平行放置.工作时两板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表面镀铝的乒乓球用绝
缘细线悬挂在两金属板中间,则( )
A.乒乓球的左侧感应出负电荷
B.乒乓球受到扰动后,会被吸在左极板上
C.乒乓球共受到电场力、重力和库仑力三个力的作用
D.用绝缘棒将乒乓球拨到与右极板接触,放开后乒乓球会在两极板间来回碰撞
解析 根据静电感应近异远同的特性可知乒乓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A 错误; 乒 乓 球
不可能吸在左极板上,B 错误;库仑力就是电场力,C 错误;乒乓球与右极板接触后带正电,
在电场力作用下向负极运动,碰到负极板正电荷与负极板上的负电荷中和后带负电,在电场
力作用下又向正极板运动,这样会在两极板间来回碰撞,D 正确.
答案 D
4.(2015·山东理综,18,6 分)直角坐标系 xOy 中,M、N 两点位于 x 轴上,G、H 两点坐标
如图.M、N 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 Q 的正点电荷置于 O 点时,G 点处的电场强
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 k 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 G 点,则 H 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分别为( )
A.3kQ
4a2,沿 y 轴正向 B.3kQ
4a2,沿 y 轴负向
C.5kQ
4a2,沿 y 轴正向 D.5kQ
4a2,沿 y 轴负向
解析 因正电荷 Q 在 O 点时,G 点的场强为零,则可知两负电荷在 G 点形成的电场的合场
强与正电荷 Q 在 G 点产生的场强等大反向大小为 E 合=kQ
a2;若 将正电荷移到 G 点,则正电
荷在 H 点的场强为 E1=k Q(2a)2=kQ
4a2,因两负电荷在 G 点的场强与在 H 点的场强等大反向,
则 H 点的合场强为 E=E 合-E1 =3kQ
4a2,方向沿 y 轴负向,故选 B.
答案 B
题型 2、电场的基本性质
【例 2】【2017·新课标Ⅲ卷】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 xOy 平面,平面内 a、b、c 三点的
位置如图所示,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0 V、17 V、2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5 V/cm
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 1 V
C.电子在 a 点的电势能比在 b 点的低 7 eV
D.电子从 b 点运动到 c 点,电场力做功为 9 eV
【答案】ABD
【变式探究】(2016·全国卷Ⅱ,15)如图 1,P 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 P 为圆心的两个
圆。带电粒子 Q 在 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 为轨迹上的三
个点。若 Q 仅受 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 a、b、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ac,速度大
小分别为 va、vb、vc,则( )
图 1
A.aa>ab>ac,va>vc>vb
B.aa>ab>ac,vb>vc>va
C.ab>ac>aa,vb>vc>va
D.ab>ac>aa,va>vc>vb
解析 由库仑定律 F=kq1q2
r2 可知,粒子在 a、b、c 三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 Fb>Fc>Fa,
由 a=F
m可知 ab>ac>aa。根据粒子的轨迹可知,粒子 Q 与场源电荷 P 的电性相同,二者之间
存在斥力,由 c→b→a 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且 Wba>|Wcb|,结合动能定
理可知,va>vc>vb,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举一反三】(2015·新课标全国Ⅰ,15,6 分)(难度★★)如图,直线 a、b 和 c、d 是处于匀
强 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
N、φP、φQ.一电子由 M 点分别运动到 N 点和 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 负功相等.则
( )
A.直线 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B.直线 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
C.若电子由 M 点运动到 Q 点,电场力做正功
D.若电子由 P 点运动到 Q 点,电场力做负功
解析 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由 M 点分别运动到 N 点和 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有 WMN=WMP<0,而 WMN=qUMN,WMP=qUMP,q<0,所 以有 UMN=UMP>0,即φM>φN=φP,匀强电
场中等势线为平行的直线,所以NP 和 MQ 分别是两条等势线,有φM=φQ,故 A 错误,B 正确;
电子由 M 点 到 Q 点过程中,WMQ=q(φM-φQ)=0,电子由 P 点到 Q 点过程中,WPQ=q(φP
-φQ)>0,故 C、D 错误.
答案 B
2. (2015·江苏单科,8,4 分)(难度★★)(多选)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 的
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 c、d 到正电
荷的距离相等,则( )
A.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C.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
D.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
解析 由题图知,a 点处的电场线比 b 点处的电场线密集,c 点处电场线比 d 点处电场线
密集,所以 A、C 正确;过 a 点画等势线,与 b 点所在电场线的 交点与 b 点位置比较知 b
点的电势高于 a 点的电势,故 B 错误;同理分析可得 d 点电势高于 c 点电势,故 D 正确.
答案 ACD
3. (2015·海南单科,7,5 分)(难度★★★)(多选)如图,两电荷量分别为 Q(Q>0) 和
-Q 的点电荷对称地放置在 x 轴上原点 O 的两侧,a 点位于 x 轴上 O 点与 点电荷 Q 之间,b
点位于 y 轴 O 点上方.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b 点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B.正的试探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零,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右
C.将正的试探电荷从 O 点移到 a 点,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
D.将同一正的试探电荷先后从 O、b 两点移到 a 点,后者电势能的变化较大
解析 因为等量异种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场方向为平行于 x 轴指向 负电荷,所以
电场方向与中垂线方向垂直,故中垂线为等势线,因为中垂线 延伸到无穷远处,所以中垂
线的电势为零,故 b 点的电势为零,但是电场强 度不为零,A 错误;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
电场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方向平行于 x 轴向右,在中点 O 处电势为零,O 点左侧电势
为正,右侧电势 为负,又知道正电荷在正电势处电势能为正,故 B 正确;O 点的电势低于
a 点的电势,电场力做负功,所以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C 正确;O 点和 b 点 的 电 势
相等,所以先后从 O、b 点移到 a 点,电场力做功相等,电势能变化相同,D 错误.
答案 BC
4.(2015·四川理综,6,6 分)(难度★★★)(多选)如图所示,半圆槽光滑、绝缘、 固
定,圆心是 O,最低点是 P,直径 MN 水平.a、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 电小球(视为点电
荷),b 固定在 M 点,a 从 N 点静止释放,沿半圆槽运动经过 P 点到达某点 Q(图中未画出)时
速度为零.则小球 a( )
A.从 N 到 Q 的过程中,重力与库仑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
B.从 N 到 P 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从 N 到 Q 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加
D.从 P 到 Q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小于电势能增加量
解析 a 从 N 点静止释放,过 P 点后到 Q 点速度为零,整个运动过程只有重 力和库仑力
做功,库仑力方向与 a 速度方向夹角一直大于 90°,所以库仑力 整个过程做负功.小球
a 从 N 到 Q 的过程中,库仑力增大,库仑力与重力的 夹角减小,所以它们的合力一直增
大,故 A 错误;
带电小球 a 受力如图所示,在靠近 N 点的位置,合力与速度夹角小于 90°, 在 D 点合力
与速度夹角大于 90°,所以小球 a 从 N 到 P 的过程中,速率应先增大后减小,故 B 正确;从
N 到 Q 的过程中,库仑力一直做负功,所以电势 能一直增加,故 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可
知,P 到 Q 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 量等于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增加量之和,故 D 错误.
答案 BC
题型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或磁场中的运动
【例 3】【2017·北京卷】(16 分)如图所示,长 l=1 m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
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
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 q=1.0×10–6 C,匀强电场的场强 E=3.0×103 N/C,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 F 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 m。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 v 的大小。
【答案】(1)3.0×10–3 N (2)4.0×10–4 kg (3)2.0 m/s
【解析】(1)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式可知,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
F=qE=1.0×10–6×3.0×103 N=3.0×10–3 N
(3)撤去电场后,小球将绕悬点摆动,根据动能定理有
得
【变式探究】(2016·全国卷Ⅰ,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
意图如图 1 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
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
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 12 倍。此离
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
图 1
A.11 B.12
C.121 D.144
解析 设质子的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 m1、q1,一价正离子的质量和电荷量为 m2、q2。对于任意
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
qU=1
2mv2-0,得 v=2qU
m ①
在磁场中 qvB=mv2
r ②
由①②式联立得 m=B2r2q
2U ,由题意知,两种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加
速电压 U 不变,其中 B2=12B1,q1=q2,可得m2
m1=2
2
2
1
2
1=144,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 (2015·新课标全国Ⅱ,14,6 分)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
置.若在两板中间 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 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 45°,再由 a 点从静止释放一 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 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时,带电微粒静止有 mg=qE,现将两板绕过 a 点的轴(垂直
于纸面)逆时针旋转 45°后,两板间电场强度方向逆时针旋转 45°,电场力方向也逆时针旋
转 45°,但大小不变,此时电场力和重力的合 力大小恒定,方向指向左下方,故该微粒
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2015·江苏单科,7,4 分)(难度★★)(多选)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
围足
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变式探究】 (2015·海南单科,5,3 分)(难度★★★)如图,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
两极
板相距 l.在正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q>0)的粒子;在负极板附 近有另一质
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两粒子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两粒子
同时经过一平行于正极板且与其相距 2
5l 的平面.若 两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重
力,则 M∶m 为( )
A.3∶2 B.2∶1 C.5∶2 D.3∶1
解析 设电场强度为 E,两粒子的运动时间相同,对 M 有:aM=Eq
M,2
5l= 1
2
Eq
M t2;对 m 有:
am=Eq
m ,3
5l=1
2
Eq
m t2,联立解得M
m=3
2,A 正确.
答案 A
【变式探究】(2015·天津理综,7,6 分)(难度★★★)(多选)如图所示,氕核、氘核、氚
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地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 E1 之后进入电 场 线 竖
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E2 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 不计粒子重力及
其相互作用,那么( )
A.偏转电场 E2 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C.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D.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解析 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后速度 v0=2E1dq
m ,出偏转电场时的纵向速度 vy=2
2
qL2
2E1md,所
以偏转电场 E2 对粒子做功为 W=1
2m(v2
0+v2
y)-1
2mv2
0=2
2
L2
4E1dq,故做功一样多,故 A 正确;粒
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为 v=2
0
2
y
2
y= 2
1
2
2
q
m,与比荷有关,故速度不一样大,故 B 错误;纵向
位移 y=1
2at2=E2L2
4E1d,即位移与比荷无关,由相似三角形可知,打到屏幕上的位置 相同,故
D 正确;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 t=L+L′
2E1d ×m
q,与比荷有关,故 C 错误.
答案 AD
【变式探究】(2015·山东理综,20,6 分)(难度★★★)(多选)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
为 d, 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 时刻,质量为 m 的带电微粒以初 速
度 v0 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T
3时间内微粒匀速运动,T 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
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g.关 于微粒在 0~T 时间内运动的描
述,正确的是( )
A.末速度大小为 v0
B.末速度沿水平方向
C.重力势能减少了 1
2mgd
D.克服电场力做功为 mgd
解析 因 0~T
3内微粒匀速运动,故 E0q=mg;在T
3~2T
3 时间内,粒子只受重力作用,做平抛运
动,在 t=2T
3 时刻的竖直速度为 vy1=gT
3 ,水平速度为 v0; 在2T
3 ~T 时间内,由牛顿第二定
律 2E0q-mg=ma,解得 a=g,方向向上, 则在 t=T 时刻,vy2=vy1-gT
3=0 粒子的竖直
速度减小到零,水平速度为 v0,选项 A 错误,B 正确;微粒的重力势能减小了ΔEp=mg·d
2=
1
2mgd,选项 C 正确;从射入到射出,由动能定理可知,1
2mgd-W 电=0,可知克服电场力做功
为 1
2mgd,选项 D 错误;故选 B、C.
答案 BC
题型 4 磁场、磁场力
例 4.(2016·北京理综,17)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
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
感线分布示意如图 9。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 9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全国Ⅱ,18,6 分)(难度★★)(多选)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解析 指南针不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故 A 错误;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 明地球具有
磁场,故 B 正确;当附近的铁块磁化时,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 近铁块的干扰,故 C
正确;根据安培定则,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 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会产
生磁场,指南针会偏转与导线垂直,故 D 错 误.
答案 BC
【变式探究】(2015·海南单科,1,3 分)(难度★★)如图,a 是竖直平面 P 上的一点,P 前有
一条形磁铁垂直于 P,且 S 极朝向 a 点,P 后一电子在偏转线圈和条形磁铁 的 磁 场
的共同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向右弯曲经过 a 点.在电子经过 a 点的瞬 间,条形磁铁的磁
场对该电子的作用力的方向(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解析 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在 a 点垂直 P 向外,电子在条形磁铁的磁场中向右 运动,由左手
定则可得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上,A 正确.
答案 A
【变式探究】 (2015·江苏单科,4,3 分)(难度★★)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
应 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 MN 相等,将它们分别挂 在 天 平
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 场发生微小变化,
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
解析 由题意知,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受安培力作用的有效长度越长,根据 F = BIL 知 受
安培力越大,越容易失去平衡,由图知选项 A 中导体的有效长度 最大,所以 A 正确.
答案 A
【变式探究】(2014·新课标全国Ⅰ,15,6 分)(难度★★)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
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 B
题型六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例 6.【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 P 点,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
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速率为 ,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
若粒子射入速率为 ,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则 为
A. B. C. D.
【答案】C
【变式探究】(2016·江苏单科,15)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 9 甲所示,置于真空中的 D
形金属盒半径为 R,两盒间狭缝的间距为 d,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被加
速粒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q,加在狭缝间的交变电压如图乙所示,电压值的大小为 U0,
周期 T=2πm
qB 。一束该粒子在 t=0~T
2时间内从 A 处均匀地飘入狭缝,其初速度视为零。现
考虑粒子在狭缝中的运动时间,假设能够出射的粒子每次经过狭缝均做加速运动,不考虑粒
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图 9
(1)出射粒子的动能 Em;
(2)粒子从飘入狭缝至动能达到 Em 所需的总时间 t0;
(3)要使飘入狭缝的粒子中有超过 99%能射出,d 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 (1)粒子运动半径为 R 时
qvB=m
v2
R
且 Em=1
2mv2
解得 Em=q2B2R2
2m
(2)粒子被加速 n 次达到动能 Em,则 Em=nqU0
粒子在狭缝间做匀加速运动,设 n 次经过狭缝的总时间为Δt,加速度 a=qU0
md
匀加速直线运动 nd=1
2a·Δt2
由 t0=(n-1)·
T
2+Δt,解得 t0=πBR2+2BRd
2U0 -πm
qB
(3)只有在 0~(
T
2-Δt)时间内飘入的粒子才能每次均被加速,则所占的比例为η=T
2
由η>99%,解得 d<
πmU0
100qB2R
答案 (1)
q2B2R2
2m (2)
πBR2+2BRd
2U0 -πm
qB
(3)d<
πmU0
100qB2R
【举一反三】(2015·新课标全国Ⅰ,14,6 分)(难度★★)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
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 力),从
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
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全国Ⅱ,19,6 分)(难度★★★)(多选)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
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 k 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 圆 周 运
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 k 倍
B.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 k 倍
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 k 倍
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
解析 设电子的质量为 m,速率为 v,电荷量为 q,设 B2=B,B1=kB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vB=mv2
R ①
T=2πR
v ②
由①②得:R=mv
qB,T=2πm
qB
所以R2
R1=k,T2
T1=k
根据 a=v2
R ,ω=v
R可知
a2
a1=1
k,ω2
ω1=1
k
所以选项 A、C 正确,选项 B、D 错误.
答案 AC
【变式探究】(2015·广东理综,16,4 分)(难度★★★)在同一匀强磁场中,α粒子(
4
2He)和质
子(
1
1H)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则α粒子和质子( )
A.运动半径之比是 2∶1
B.运动周期之比是 2∶1
C.运动速度大小之比是 4∶1
D.受到的洛伦兹力之比是 2∶1
【变式探究】(2015·四川理综,7,6 分)(难度★★★★)(多选)如图所示,S 处有一电子源,
可向纸面内任意方向发射电子,平板 MN 垂直于纸面,在纸面内的长度 L= 9.1 cm,
中点 O 与 S 间的距离 d=4.55 cm,MN 与 SO 直线的夹角为θ,板所 在平面有电子源的一
侧区域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2.0×10-4 T.电子质量 m=9.1×10-
31 kg,电量 e=-1.6×10-19 C,不计电 子重力.电子源发射速度 v=1.6×106 m/s 的一个电子,
该电子打在板上可能 位置的区域的长度为 l,则( )
A.θ=90°时,l=9.1 cm B.θ=60°时,l=9.1 cm
C.θ=45°时,l=4.55 cm D.θ=30°时,l=4.55 cm
答案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