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0 KB
- 2021-05-11 发布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90分)
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B. 原子半径大小:Na>S>O
C.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 金属性强弱:Na>Mg>A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有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Na>S,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O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半径最小,则原子半径:Na>S>O,故B不选;
C.金属性:K>Na>Li,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有碱性强弱:KOH>NaOH>LiOH,故C不选;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有金属性强弱:Na>Mg>Al,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HCl、MgCl2、NH4Cl B. NH3、H2O、CO2
C. CO、Na2O、CS2 D. CaCl2、NaOH、N2O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HCl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MgCl2中氯离子和镁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4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所以三种物质含有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不选;
B. NH3、H2O、CO2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B选;
C. CO中只含C、O之间形成的共价键,Na2O中氧离子和钠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S2
中只含C、S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所以三种物质含有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不选;
D. CaCl2中只含离子键,NaOH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N2O中只含N、O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所以三种物质含有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35Cl−和37Cl−离子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 HClO的结构式:H−Cl−O
C. HF的电子式:
D. 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35Cl- 和37Cl-的核电荷数都是17、核外都有18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都为,A项正确;
B项,HClO的结构式为H—O—Cl,B项错误;
C项,HF中只有共价键,HF的电子式,C项错误;
D项,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该原子表示为,D项错误;
答案选A。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W)> r(Z)> r(Y)> r(X)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据此解题;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r(Mg)>r(Si)>r(S)>r(O),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Mg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Z为Si元素,W为S元素,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Si的,故C错误;
D.W为S元素,X为O元素,因为O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O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的,故D错误;
总上所述,本题选B。
5.①、②、③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来形象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 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 ①、②、③的质量数相同
D. ①、②、③形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质子和中子只存在于原子核中,电子总在核外的轨道上。
A.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①②③的核内均含有1个质子且分别含0、1、2个中子,A正确;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所有核素属于同一种元素,B正确;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①②③的质量数依次为1、2、3,C错误;
D.根据质子数可知该原子为H原子,其单质为氢气,具有还原性,D正确;
答案选C。
6.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I2 B. NH4Cl C. NaCl D. H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I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
B. NH4Cl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NaCl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
D. HNO3中只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7.U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铀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U原子核中含有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为同一核素 D. U与U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为235-92=143,故A错误;
B.U中质子数为9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外电子数为92,故B错误;
C.U和U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故C错误;
D.U与U的质子都为92,中子数分别为143、146,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D。
8.放射性物质铱—192可使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则19277Ir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
A. 115 B. 38 C. 269 D. 15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分析解答。
【详解】19277Ir中质子数是77,质量数是192,又因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192-77-77=38。答案选B。
9.X +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2、8、8,则X位于周期表的位置是( )
A. 第四周期第 IA 族 B. 第三周期第 0 族
C. 第三周期第 IA 族 D. 第三周期第 VIIA 族
【答案】A
【解析】分析:X+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X的原子序数是2+8+8+1=19,为钾元素,据此判断在周期表的位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钾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因此位于第四周期第IA族,答案选A。
10.23Na与23Na+比较,相同的是( )
A. 微粒半径 B. 化学性质 C. 最外层电子数 D. 中子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23Na为质量数为23的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3Na+为质量数为23的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而钠离子只有两个电子层,所以微粒半径 Na>Na+,A错误;
B.23Na为质量数为23的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易失电子,表现出强的金属性;23Na+为质量数为23的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达到稳定结构,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错误;
C. 23Na为质量数为23的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3Na+为质量数为23的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C错误;
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11=12,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2016年11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118号元素符号为Og,至此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均已填满。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18 B. 中子数为179
C. 核外电子数为118 D. O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就是根据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多少命名的, 118号元素原子序数为118,A正确;
B.质子数是118,质量数是297,所以中子数=297-118=179,B正确;
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C正确;
D.该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原子不清楚,每种原子在该元素中所占比例也不知道,因此不能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2.Ne是最早发现的Ne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汤姆逊(J.J.Thomson)和阿斯通(F.W.Aston)在1913年发现了Ne。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e和Ne是同分异构体 B. Ne和Ne属于不同的核素
C. Ne和Ne的性质完全相同 D. Ne转变为Ne为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e和N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错误;
B. Ne和N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的核素,B正确;
C. Ne和Ne的电子数相同,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质量数不同,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C错误;
D. Ne转变为Ne,原子核发生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1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6个纵行,16个族
B. 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C. 每个短周期都既包含金属元素也包含非金属元素
D.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A错误;
B. 第I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B错误;
C. 第一周期是短周期没有金属元素,故C错误;
D.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硅,锗,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11、19的碱金属元素,是ⅠA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最左边,2号元素为零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最右边,A错误;
B.原子序数2、3分别位于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B错误;
C.原子序数为6、12、14的不在同一族,C错误;
D.原子序数为31的位于第ⅢA,原子序数为6、14、32位于第ⅣA族,原子序数为7的位于第ⅤA,位置合理,故D正确。
答案选D。
15.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是( )
A
B
C
A B、Mg、Si B. Be、Na、Al C. O、P、Cl D. C、Al、P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一定在第二周期,B、C在第三周期。所以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C分别为:x+7,x+9,所以,2x+16=4x,解得x=8,所以A、B、C是O、P、Cl,故选C。
16.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的原子序数是58,A正确;
B. 根据名称“铈”可判断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
C.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C正确;
D.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正确。
答案选B。
17.下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B. HF、HC1、HBr、HI的沸点逐渐升高
C. 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D. 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F2、Cl2、Br2、I2的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
B.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HC1、HBr、HI都高,HC1、HBr、HI属于分子晶体,三者的沸点逐渐升高,故B错误;
C.K是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无法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Na,故C错误;
D.碱金属单质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无过氧化锂生成,故D错误;
答案为A。
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C. 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
D. 1molU的中子数比1molU的中子数少3NA个
【答案】B
【解析】A、二者均为碳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正确;B、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3、4,B错误;C、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8、7,C正确;D、由N=A-Z可知1 mol的中子数比1 mol的中子数少3NA个,D正确。答案选B。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的化学键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全部是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正确;
B、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正确;
C、全部是共价键的才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有共价键,错误;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正确;
故答案选C。
20.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 非金属性:YY>Z D. 原子序数:Z>Y>X
【答案】A
【解析】
【分析】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化学式判断X、Y、Z分别是同周期的第七、第六、第五主族元素。
【详解】A、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是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正确;
B、根据A判断,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错误;
D、X的原子序数最大,Z的原子序数最小,错误;
答案选A。
21.下列各分子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H2O、CO B. MgF2、H2O
C. KOH、Mg(OH)2 D. HCl、HBr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CO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均含有的都是极性共价键,A错误;
B.MgF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H2O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的是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B正确;
C.KOH、Mg(OH)2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C错误;
D.HCl、HBr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答案选B。
22.在元素周期表中,分别与周期数、主族序数相同的一组是( )
①质子数 ②核电荷数 ③电子层数 ④原子序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A. ③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周期数=核外电子数层数,而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因此答案选A。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既含吸引力又含排斥力,故B错误;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原子,故C错误;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KOH,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2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称为离子键
B.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 非金属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离子键的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个方面;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有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和BeCl2就是两种共价化合物;氢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与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HCl分子;NH4+
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铵盐为离子化合物,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错误的为A,其余的三个均正确;
故答案选A。
25.下列有关氢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 )
A. 稳定性:H2S>HF B. HCl的电子式为
C. 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D. 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F的非金属性强于S,则稳定性:H2S<HF,A错误;
B.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
C.一个D2O分子所含中子数为1×2+8=10,C错误;
D.卤素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D正确;
答案选D。
26.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NaF、NH4Cl B. NaOH、NaClO C. CaO、Na2O2 D. MgCl2、Mg(O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氟化钠中只存在离子键,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次氯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B正确;
C、氧化钙中只存在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C不合题意;
D、氯化镁中只存在离子键,氢氧化镁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D不合题意;
答案选B。
2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核素14C的质子数为14
B.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H、D、T互为同位素
D. 氨水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14C的质量数为14,A错误;
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错误;
C. H、D、T都是氢元素,质量数依次为1、2、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氕氘氚互为同位素,C正确;
D. 氨水是混合物,其中一水合氨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D错误;
答案选C。
28.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2属于绿色燃料,C的氧化物用于生产光导纤维,D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同主族上一周期元素的2倍,B、C为同周期元素,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E的最外层电子数.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五种元素中有两种金属元素
B. 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C. 元素D、E分别与元素A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A2D>AE
D. 元素B、D、E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B>D>E
【答案】B
【解析】
分析】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2属于绿色燃料,则A为H元素;C的氧化物常用于玻璃的生产,则C为Si元素;D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同主族上一周期元素的2倍,则D为S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E为Cl元素;B、C为同周期元素,则B位于第三周期,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E的最外层电子数,则B最外层电子数=7-6=1,为Na元素。
【详解】A.五种元素中,只有Na(B)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C、D、E分别为Si、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
C.元素D、E分别S、Cl,非金属性:Cl>S,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A2D<AE,故C错误;
D.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D>E>B,故D错误;
故选B。
29.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与X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不反应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答案】A
【解析】
【分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故W、Z为非金属,原子序数Z>W,W处于第二周期,Z处于第三周期,X、Y、Z同周期,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则原子序数Y>X,且二者处于第三周期,X、Y、Z的原子序数Z>Y>X。
【详解】A.W、Z同主族且W位于Z上方,原子半径Z>W,X、Y、Z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Z>W,A正确;
B.若W为氧,X为钠,则二者常温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B错误;
C.W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水、氟化氢时,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同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W为C,Z为Si时,W氢化物沸点较低,C错误;
D.若W为N元素,Y为Mg元素,二者的原子序数相差5,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为Y3W2,D错误。
故答案选A。
3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二位;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W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