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 MB
- 2021-05-11 发布
桃花源记
说 课 稿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翻译全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读全文。
•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
学会文章叙事手法,语言描写生动的特点。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
领会作者的淡然超脱的思想,感受文中透出的
对生活的美好构想。
一、美图导入,吸引眼球
二、通力合作,了解文意
1、搜集整理资料(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
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
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
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
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
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诗》等。
2、注音
• 豁然( ) 俨然 ( ) 阡陌( )(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谒太守( ) 便舍船( )
屋舍( )
三、过手整理,细心积累
笔记整理
• 1、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
无论、不足、如此)
• 2、重点词语(缘溪行、甚异之、欲穷其林、
桑竹之属、阡陌等)
• 3、一词多义(舍、寻、为)
四、时空对接,直入心境
•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去
见桃花源内哪些人呢(包括作者)?想问
他们什么呢?(请做一个采访记录,采访
问题自拟)
• 示例:
采访武陵人
1、请问:你为什么对桃林美景感到惊异?
2、…………?
五、对比阅读,拓展眼界
•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
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
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
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
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
相鸣叫。
• 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
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
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
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
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
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
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
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 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
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译文,你从此
文中发现了什么?和《桃花源记》相比有
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六、小结
时代在不断的变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
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之后,有多少人
多少事留在我们后代的心中。
陶渊明,桃花源,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个伟
大的名字,我们记住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
卷。相信大家会为这样的生活去奋斗的!
七、拓展作业
假如有机会让你给陶渊明写一封信,
你会怎样写呢?
(注意书信的格式)
八、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
进入 风景优美
访问 ==> 桃花源 人情温暖=>对美好生活的构想
离开 民风淳朴
再寻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桃花源记 (18)_鲁2021-05-10 23:49:1634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6散步_人教版(20162021-05-10 22:56:292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孙权劝学 (6)_鲁2021-05-10 22:28:2022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核舟记 (18)_鲁教2021-05-10 20:22:3416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孙权劝学 (7)_鲁2021-05-10 12:39:2241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大雁归来 (17)_鲁2021-05-08 23:13:254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安塞腰鼓 (15)_鲁2021-05-08 16:18:411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陋室铭 (4)_鲁教2021-05-07 17:57:472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口技 (17)_鲁教版2021-05-06 15:25:302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邓稼先 (8)_鲁教2021-05-06 11:33:3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