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 MB
- 2021-05-11 发布
第
8
讲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第
三
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考点一
知识整合
答案
中纬度环流
高
纬度
环流
低
纬度
环流
地转偏向力
答案
2
.
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赤道低气压
副
极地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低
纬
信风
极地高气压
极地东风
中
纬
西风
(3)
季节移动规律
随
的
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夏季
、冬季
。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
南
1
.
分析
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
答案
答案
(1)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
即
2
个气压带之间为
1
个风带;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
(
2)
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
深度思考
2
.
有
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单记忆为
“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对不对?为什么
?
答案
答案
不完全
对。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果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
。
解题探究
2013
年
12
月
27
日,我国南极科考船
“
雪龙
”
号在救援他国船只后被困南大洋。据此回答第
1
题
。
解析答案
1
.
下
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解析
依据气压带与风带分布规律可知,
①
图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的夏季
;
②
图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
;
③
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北,说明是北半球夏季
;
④
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冬季
。
则
符合
12
月份的是
②④
。
答案
D
解析答案
右
图
中
①
、
②
、
③
、
④
表示气压带,
⑤
、
⑥
、
⑦
表示风带,读图回答
2
~
3
题。
2
.
有关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
A
.
①
—
低气压带
—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
.
⑤
—
低纬信风带
—
东南风
C
.
②
—
高气压带
—
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
.
⑥
—
中纬西风带
—
西南风
解析
①
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
⑤
处信风带为东北风;
②
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
(
堆积下沉
)
;
④
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南风。
D
解析答案
3.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
A.
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
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C.
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
济南昼开始短于
夜
解析
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择项中,只有
D
项可能
发生。
D
北半球起亚中心与季风环流
考点二
知识整合
答案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高压
,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
亚洲
(
蒙古
—
西伯利亚
)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
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亚洲
(
印度
)
低压
答案
3.
季风
答案
1
月
7
月
东亚季风
A
风
C
风
南亚季风
B
风
D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和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季风仅仅存在于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答案
不对
。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深度思考
1.
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方法技巧
(2)7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
解题探究
(2015·
重庆文综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第
1
题。
1.
“
露气寒冷,将凝结
”
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
A.
蒙古高压
B
.
印度
低压
C
.
阿留申低压
D
.
夏威夷
高压
题组
一
北半球气压中心及其影响
解析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
A
解析答案
2.(2015·
安徽文综
)
右
图
为
“
世界某区域略图
”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
受沿岸寒流
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题
组二
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
(
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
)
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D
解析答案
季风环流 的判读
(
1)
通过
30°N
或
60°N
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
例如:
30°N
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
(
如
90°E
附近,即印度低压
)
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
60°N
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
(
如
70°E
附近,即蒙古
—
西伯利亚高压
)
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
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
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
30°N
或
60°N
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方法技巧
气压
带、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
考点三
知识整合
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
(1)
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
特征
答案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
纬
带
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
受
高气压
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
受
低气压
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西风
副热带
赤道
(2)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
特征
答案
气候
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
分为
两
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
的
的
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
的
的
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温和多雨
干湿
东北
季风
西南季风
2.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
、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
深度思考
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
明理由。
答案
不一定。并非
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答案
解题探究
(2014·
上海地理
)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第
1
题
。
1.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
带
C
.
西风带
D
.
东北信风
带
解析答案
解析
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
A
下图为
“
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
”
(
单位:
mm)
。读图完成
2
~
3
题。
2.
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冬季主要盛行
(
)
A.
东北风
B
.
西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北风
解析答案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B
3.
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
)
A.
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B
.
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
最大湖泊为内陆湖
D
.
全年的降水集中在
夏季
解析答案
解析
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东部降水量小,所以西部沿海地区地势高,为迎风坡,降水多;东西部差异显著;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B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
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
归纳总结
练出高分
右图为
“
大气环流示意图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关于
①②③④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
为动力上升
B.
②
为高空西风
C.
③
为热力下沉
D.
④
为东南信风
解析
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
①
为热力上升过程、
②
为高空西风、
③
为动力下沉过程、
④
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答案
2.
当
③
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
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
C.
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
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解析
③
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而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
(
北方
)
凸出。
C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图中风带为
(
)
A.
东南信风
带
B
.
中纬西风带
C.
东北信风
带
D
.
极地东风带
B
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
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
30°N
~
40°N
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C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图为
“
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
。读图回答
5
~
6
题。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解析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热带季风气候。
C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①
季风盛行时
(
)
A.
几内亚湾北部盛行
西南风
B
.
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
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
茂盛
D
.
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解析
①
为西南季风,其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A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图为陆地
(
用
110°E
代表
)
与海洋
(
用
160°E
代表
)
气压梯度
(
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
)
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
7
~
9
题。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洋流性质的变化
B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
答案
D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
A.
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N
附近
C.
中纬度地区
D
.
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
50°N
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
A.
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
多
B
.
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
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
涝
D
.
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答案
C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材料一表示的是
________(
南、北
)
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解析
根据极地高气压呈顺时针流动可知该图为北半球。
北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材料二
A
、
B
、
C
、
D
四地气候中,全年受
⑥
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_____
,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该气候的特征为
______________
。
解析
材料一中
⑥
为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中
A
为极地气候,
B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为地中海气候,
D
为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制约
H
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
。
水分
(
干旱
)
解析
图中
H
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其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为水分。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
。
(
多选
)
A.
当
E
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
B.
在
F
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G
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
①
带控制
D.B
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图中
E
为阿留申低压,其位置偏北时为北半球夏季,则我国东南沿海多发生台风,故选项
A
正确;
图中
F
处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故选项
B
错误;
图中
G
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材料一中
①
为赤道低气压带,故选项
C
正确;
图中
B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ACD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读
“
世界某区域图
”
(
图中曲线为等压线,单位:
hPa)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说出
①②
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结合
①②
两地所处地理位置,分别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判断气候类型并分析原因。
答案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①
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②
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简述图中
A
地此时的盛行风性质及形成过程。
解析
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判断
A
地风向及其性质。
答案
A
地盛行的是湿润气流。 形成过程: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为西北风。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5·
海南地理
)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
46°C
,内陆则高达
49°C
。读图完成第
12
题。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12.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
.
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
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
.
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解析
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D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
右
图
中,
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
13
~
14
题。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13.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
A.
降水较少
B
.
气温较高
C
.
风力较弱
D
.
光照较强
解析
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
S
市常被大雾笼罩。
C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14.
夏季,
S
市主要受
(
)
A.
季风影响
B
.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
高压控制
解析
S
市位于
30°N
~
40°N
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
15
题。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15.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
①
盛行西风
②
地形抬升
③
暖流增湿
④
反气旋活跃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
A
;
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
③④
说法错误,排除
B
、
C
、
D
。
答案
A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6
~
17
题。
16.
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
A.
东南风
B
.
西北风
C
.
西南风
D
.
东北风
解析
M
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
A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17.
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答案
C
高考题组
12
13
14
15
16
17
第
8
讲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第
三
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相关文档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10 20:38:302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8:05:307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6:19:42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青藏地2021-04-29 00:37:163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候类2021-04-28 10:44:45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