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50 KB
- 2021-05-11 发布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自主训练(三)
出卷:高一历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满分为7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40分钟。
3.本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翟 D.韩非
5.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来源:Z#xx#k.Com]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6.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9.《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
A.审议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2000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7.7
52.3
165.3
185.8
213
232.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10.5
35
135.8
210.2
246.4
270.3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所示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③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④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认定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行星,后命名为海王星。与这一发现密切相关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21.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22.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23.下图为某一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4. 1952-1965年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前列。当时联邦德国经济发展
的模式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社会市场经济
2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
A. 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 C.能源危机 D.粮食短缺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3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
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5分)
温州人文高中2019-2020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自主训练(三)答题卷
26(1)
26(2)
26(3)
27(1)
27(2)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B
D
C
B
D
A
A
C
C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D
A
C
A
B
B
B
A
D
B
26.(10分)
(1)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
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虚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至上。(3分)
(2)特征: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2分)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分)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2分)
27.(10分)
(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3分)
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 。(2分)
(2) 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2分)
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