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0 KB
- 2021-05-11 发布
-
1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2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雅典民主政治
-
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
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与评价
(1)
特征
①
主权在民
: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
;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
,
官职不再受财富和门第限制。
②
权力制约
:
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
,
受到由公民直接广泛参与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
③
法律至上
: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
,
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
在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④
公民意识
:
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
公民人人皆可为政
,
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城邦至上、政治为本
,
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⑤
直接民主
:
古雅典民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
,
这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
是西方民主的滥觞。
-
6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评价
①
积极作用
: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
,
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
消极作用
:
雅典民主政治是原始小国寡民的产物
,
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
,
适用范围只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
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极少数人的民主
,
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
其民主性质和运作方式是非常原始的
,
同时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7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1
(2018
课标全国
Ⅲ
,32)
公元前
5
世纪
,
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
公民的成功
“
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
。据此可知
,
在当时雅典
(
)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雅典民主政治。
-
8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
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
,
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通过论辩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现象十分活跃
,
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强调公民在参政过程中论辩的能力非常重要
,
但并不是强调必须能言善辩
,
故
A
项错误
;
由题干无法反映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危机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强调的是公民通过论辩表达自己的想法
,
并没有强调出现了
思想纷争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B
-
9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对点演练
1
(1)
托马斯
·
卡伦德写道
:“
在历史的某个时刻
,
在欧洲郇
(
xún
)
窄的一隅
,
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
,
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
,
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
……
闻名遐迩。
”
材料反映的是
(
)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不列颠文明
D.
阿拉伯文明
A
解析
:
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答时
,
可采用排除法。古罗马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
不符合
“
郇窄的一隅
”;
大不列颠岛上煤炭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
,
不符合
“
自然资源极其匮乏
”;
阿拉伯文明与题干
“
欧洲
”
不符。因此
,B
、
C
、
D
三项均可排除。题干材料符合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
同时古希腊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
,
故选
A
项。
-
10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古代雅典人认为
,
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
,
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这表明
(
)
A.
智者的出现有必然性
B.
政治取舍取决于辩论
C.
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D.
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C
解析
: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材料强调了公民大会辩论程序的重要性
,
故
C
项正确
;
智者存在诡辩的倾向
,
并不利于正确决策
,
故
A
项错误
;
辩论只是公民大会投票前的程序
,
投票才能决定政治取舍
,
故
B
项错误
;
辩论只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环节
,D
项扩大了概念范畴。
(3)
在古代雅典
,
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
,
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
,
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
11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D
解析
:
从题干中的三个现象来看
,
它们共同体现了雅典公民的责任意识
,
故
D
项正确。成人宣誓不可能起到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的作用
,
也与权利观念无关
,
故
A
、
B
、
C
三项错误。
-
12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罗马法
1
.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
1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
由公民法到万民法
-
1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3
.
成熟
:
共和国晚期自然法的形成
(1)
含义
: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
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
是对具体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2)
内容
:
在自然法体系下
,
人人生而平等
,
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
即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
)
。
(3)
特点
:
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
,
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4)
意义
: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
1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4
.
由零散到形成体系
(1)
零散
:
罗马帝国皇帝颁布的法令
;
法学家进行法律解释
,
以充实罗马法律。
(2)
形成体系
:
查士丁尼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
汇编成《
民法大全
》。
5
.
历史影响
(1)
维系统治
:
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
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稳固帝国的统治
,
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法的
精神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
-
16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罗马法的特征
(1)
从地位上看
,
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
,
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
从形式上看
,
罗马法体现出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
从内容上看
,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
调整了财产关系
,
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
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
从作用上看
,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
,
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
从局限上看
,
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
,
对于被统治者而言
,
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
,
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
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
17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2
(2018
课标全国
Ⅱ
,32)
罗马共和国时期
,
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
,
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
知识
:
古代罗马法。
-
18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贵族的利益
,
贵族的特权并没有被取消
,
故
A
项错误
;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6
世纪汇编成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
可知在这一斗争中
,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使得公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
,
故
C
项正确
;
标志自由民获得相同权利的是万民法的颁布
,
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C
-
19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3
(2016
课标全国
Ⅰ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
罗马法
“
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
,
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
,
但却从来没有消失
,
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罗马法
(
)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旨在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掌握以及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罗马法的影响。
-
20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罗马法
……
却从来没有消失
,
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从材料信息看
,
罗马法尽管一次次
“
隐藏
”,
但却从未
“
消失
”,
而且一次次
“
重新出现
”,
这体现了罗马法在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中的渗透
,
故选
A
项。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并非全为罗马法所确立
,
排除
B
项
;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部分沿袭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
而非罗马法
,
排除
C
项
;
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欧洲社会
,
而非不断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排除
D
项。
答案
:
A
-
21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4
(2016
天津文综
,3)
孟德斯鸠曾说
:“
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
,
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
……
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
……
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
……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
在孟德斯鸠看来
,
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
)
A.
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
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
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
知识
:
罗马对外征服的影响。
-
22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题干信息
“
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
”“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
说明罗马逐渐失去凝聚力
,
所以
D
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
A
、
B
两项
,
故排除
;
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后
,
其自治观念增强
,
这不利于罗马帝国的统一
,C
项说法错误。
答案
:
D
对点演练
2
(1)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
,
被告上法庭
,
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
,
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
葡萄树
”
说成了
“
葡萄
”,
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
“
树木
”
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2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B
-
2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析
:
本题从一个具体案例透视罗马法的特点。原告权利受到了侵害
,
法庭受理了他的诉求
,
说明法庭意在保护他的利益
,
最后却判他败诉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法律不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
也不是审判程序不公正
,
而是他将葡萄树说成了葡萄
,
导致其诉求不符合法律要求了
,
所以
A
、
C
两项错误。这个案例说明法官审判案件时
,
拘泥于形式
,
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
,
而不顾事实真相
;
判决依据是法律条文
,
表面看来判决结果是合法的、公正的
,
但这仅是形式正义而非实质正义、结果正义
,
由此可推知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
故
B
项正确。案件审判过程中
,
法官未对法律进行任何解释
,
而是死抠字眼
,
因为当时不允许法官解释法律
,
法官只能原封不动地套用法律
,
故
D
项错误。
-
2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
各种民事诉讼
,
即使是再小的事由
,
也由法庭处理
;
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
,
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
;
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
,
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号哭。这反映了古罗马
(
)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B.
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统治者极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
法律条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D
解析
:
根据题干材料
,
可知《十二铜表法》中的法律条文涉及民事诉讼、债务、丧葬等日常生活
,
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
A
、
B
两项
,C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
26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3)
《十二铜表法》中说
:“
以后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奴隶参与了立法
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C
解析
:
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根据材料信息
“
以后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这种做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
故选
C
项。古罗马时期奴隶没有公民权
,
不可能参与立法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习惯法
,
故
B
项不符合题意
;
成文法的规定能否被修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
27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4)426
年
,
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
:
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
,
则依照五大法学家
(
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
)
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
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
,
则以多数为准
;
如不能形成多数
,
则以伯比尼安
(
五大法学家之一
)
的观点为准
;
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
,
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
A.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
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
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
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D
-
28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析
: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法理依据。题干材料反映了执法者进行自行选择时需要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
并不是
“
任意
”,
故
A
项错误
;C
项强调贵族的权力
,
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
根据材料中
“
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
,
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
可知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和五大法学家的意志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
所以
D
项为正确答案
,B
项说法错误。
(5)
古罗马法规定
:
所谓欺诈债权人
,
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
,
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
(
如挥霍财产、转让财产、增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
),
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
)
A.
注重法律裁判程序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
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
29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B
解析
: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原则。材料信息强调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故
B
项符合题意
;
材料是法律原则而不是裁判程序
,A
项不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证据、诚信等问题
,
故排除
C
、
D
两项。
-
30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
.
智者学派
(1)
观点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2)
评价
①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
忽视了
伦理道德
。
-
31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
苏格拉底
(1)
观点
①
强调知识的作用
,
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
,
提出
“
美德即知识
”
(
即
“
知德合一
”)
。
②
主张
“
认识你自己
”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
自我
”
。
③
尊重理性
,
追求思想自由。
(2)
影响
: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
人
”
的学问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
柏拉图
: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
著有《
理想国
》。
4
.
亚里士多德
: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
,
人类是最高级的。
-
32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1)
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
提倡怀疑精神
,
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
强调人的价值
,
崇尚人的理性
,
追求思想自由。
(4)
重视知识的作用
,
强调好学深思
,
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
3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5
(2017
课标全国
Ⅰ
,32)
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
,
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
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
而且争权夺利
,
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②
知识
: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
3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题干材料反映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与人的相似性
,
并联系公元前
5
世纪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
可知人文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
故
B
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中希腊神话广泛流传的信息
,
可排除
A
、
C
两项。材料信息与民主进程无关
,
故排除
D
项。
答案
:
B
-
3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
3
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
,
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最终毁灭
,
但悲剧的整体气氛不是悲惨
,
而是
“
悲壮
”
。材料主要说明
(
)
A.
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
B.
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
C.
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
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
D
解析
:
本题以古代希腊戏剧为切入点
,
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
,
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
项表述过于绝对
,
排除
;
材料强调的是向命运抗争的反抗精神
,
所以
D
项正确
,B
项错误
;C
项表述有误
,
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