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92 KB
- 2021-05-11 发布
第十六专题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4
-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两次世界大战
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
.
不同点
-
5
-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相同点
:
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
均由少数大国操纵
;
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
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
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
6
-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
.
相同点
(1)
根源
:
都是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2)
影响
:
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
,
都壮大了美国的实力
,
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
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
7
-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不同点
-
8
-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三、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
9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例题
(2017
天津文综
,7)“12
月
18
日
,
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
……
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
:
反对会外交涉
;
取消二十一条
;
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
;
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
,
致电张仲述
,
请其在美仍
‘
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
’
。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
”
上述史实发生于
(
)
A.
五四运动期间
B
.
巴黎和会期间
C.
华盛顿会议期间
D
.
开罗会议期间
分析推理
结合时间信息
“12
月
18
日
”
以及
“
与日交涉原则
”
即可判断出市民大会的召开与华盛顿会议有关。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
与日交涉原则
”“
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
”“
在美
”“
太会
”,
并联系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
可判断
C
项正确。
答案
:
C
-
10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以题说法
华盛顿体系
1
.
建立
:1921—1922
年
,
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
,
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
,
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2
.
影响
(1)
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
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2)
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重新确认了对华
“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
的原则。
(3)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4)
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
11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1
.(2019
天津文综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
,
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
,
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
“
成本
+
固定利润
”
为条件的防务合同
,
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
A.
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
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
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
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题干材料
,
可知为了适应美国政府关于军备竞赛的特殊订单
,
美国一些大小企业在合同方式上作了相应的调整
,
这体现了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
故
A
项正确。军备竞赛只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一种具体表现
,
不是美国的根本国策
,
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失业问题
,
只是提到了大小公司合同方式上的改变
,
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军备竞赛会引发的消极影响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2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2
.(2016
天津文综
,6)
日本军部在
1907
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
,
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
;1923
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
1913
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
“
橙色作战计划
”;
巴黎和会后
,
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
,
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
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
日本实施
“
大东亚共荣圈
”
计划
D.
美国推行
“
门户开放
”
政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
20
世纪初美日对亚太地区的争夺。题干中日本把美国列为假想敌
,
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
,
这些行为说明美日矛盾突出
,
再根据题干中美国
“
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
”,
可知美日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
故
B
项正确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
不符合材料信息
,
排除
A
项
;“
大东亚共荣圈
”
计划是日本在
1940
年提出的
,
故
C
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限定
,
可排除
;“
门户开放
”
政策是美国提出的
,
其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
,
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3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3
.(2015
天津文综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
,
日本声称是为了
“
永保东亚和平
”
及
“
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
”;
日本首相发表演说
,
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材料看
,
日本声称对德宣战是为了保卫东亚和平、维护日英同盟利益
,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
“
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
可以判断日本对德宣战的真正目的在于掩盖其参战意图并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
故
B
项正确。
A
项是表象
,
没有具体指出两国矛盾之所在
,
故错误。 日本参与对德作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
故
C
项错误。
D
项是日本参战的借口
,
故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4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冷战、局部战争与世界和平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发生
“
热战
”
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
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
,
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
,
但在亚洲
,
在冷战中出现了
“
热战
”
。局部
“
热战
”
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
,
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
,
导致局部战争发生。
-
15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2)
直接原因
①
20
世纪
50
年代初
,
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
,
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
,
更是
“
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
”
。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
,
既可以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
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
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②
在越南
,
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
,
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
,
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
16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2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的原因
(1)
地区资源及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
冷战格局的影响
,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
(3)
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
.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
“
新思维
”,
苏联寻求与美国的缓和
,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争霸中处于攻势
,
局部战争增多。
(2)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战后存在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
,
原来抑而未发的各种矛盾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出来。
-
17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二、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
18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例题
(2016
天津文综
,11)1990
年
11
月
,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决议
,“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
,
除非伊拉克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或之前
……
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
(
指无条件撤军
),
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
……
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
。依此决议
,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
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
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
联合国大会的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分析推理
中国之所以投了弃权票主要是因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包括使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
19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精准解答
关键句
: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
说明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A
项正确
;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
并不等于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B
项错误
;“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决议
”
说明联合国的军事行动没有违背大国一致原则
,C
项错误
;D
项不是题干反映的主旨
,
故排除。
答案
:
A
-
20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以题说法
关于海湾战争
1
.
背景
①
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长期存在尖锐的争端。
②
1990
年
8
月
,
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
③
联合国通过决议
,
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
,
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
,
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
2
.
经过
①
1991
年
1
月
,
多国部队实施
“
沙漠风暴
”
行动
,
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
②
1991
年
2
月
,
多国部队发动代号为
“
沙漠军刀
”
的地面攻势
,
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
战争基本结束。
-
21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3
.
特点
①
海湾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
这场战争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
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②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
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
,
规模大
,
节奏快
,
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
22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毫无疑问
,
联合国在诞生之际有着美好的理想以及雄心勃勃的冲劲
;
但在
70
多年的成长、挫折、观望种种经历之后
,
它的威望经受了挑战
,
它的地位和构架也到了重新定位的阶段。联合国面对美苏争霸无奈的同时
,
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趋势
,
给联合国带来发挥作用的机遇
,
并且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另一方面
,
联合国也出现了秘书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第二任秘书长达格
·
哈马舍尔德
,
他的身影出现在发生民族斗争的各个角落。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
冷战接近尾声
,
世界的关系出现缓和
,
联合国内部也出现了以常任理事国为核心、安理会集体发挥作用的新运行机制
,
加之发展中国家与联合国的互动越来越积极活跃
,
联合国如同获得了新生
,
在化解国际矛盾中发挥了积极的斡旋作用。
(1)
根据材料
,
指出联合国的作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联合国作用越来越明显的原因。
-
23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三十七
突破点三十八
参考答案
:
(1)
作用
:
减少了局部战争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
推动了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
缓解了国际矛盾。
(2)
原因
:
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
;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联合
;
著名历史人物的积极贡献
;
国际格局的转变
,
国际关系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