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00 KB
- 2021-05-11 发布
高考解答题典型方法之数列
新课程全国卷的试卷结构是固定的,一般来说,第17题考查三角函数或数列问题,并且分为两个小问,难度为中等,但是要获得满分,需要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快速熟练,书写规范。
一.基础知识整合
1.熟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两种形式;前n项和公式.
2.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优化解题思路.
3.正确理解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4.正确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或等差中项、等比中项进行证明.
5.熟悉并掌握数列的求和方法:裂项法、并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
6.掌握简单的递推数列及其求解方法.
二、高考题型分析
在新课程全国卷的考查中,目前数列内容是安排在17题进行,难度为中等,试题入口一般为三个方向:(1)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出发构建题设关系;(2)由数列的通项与前项和构建题设关系;(3)由简单的递推数列构建题设关系.
数列求和问题是数列中的重要知识环节,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是运用公式;而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一般用倒序相加法、通项化归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等.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概率、数列的实际应用等知识交汇点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此类问题在客观题和解答题中都有所体现,难度不一,求解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根据所学数列知识及题目特征,构造出解题所需的条件.
(一)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考查
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不等式)已知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成等差数列,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 (等差数列与错位相减法)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满足, ,求的前项和
(二)对数列的通项与前项和的考查
3.(等比数列与错位相减法)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Ⅰ)求,,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4.(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倒序相加法)设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Ⅰ)若为等差数列, 推导的计算公式;
(Ⅱ)若, 且对所有正整数n, 有. 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
(三)对简单的递推数列的考查
5. (等比数列与递推数列、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设数列的首项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证明,其中为正整数.
6. (等比数列的证明、简单的递推数列的求解)在数列中,
(Ⅰ)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四)数列求和的应用
7.(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裂项法求和、数列与不等式)
正项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对于任意的,都有
8. (等比数列的证明、裂项法求和)
已知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
(Ⅰ)设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Ⅱ)设求的前项和.
(五)对数列与不等式的考查
9.(等比数列、不等式与分类讨论)已知等比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不等式与分类讨论)已知首项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证明().
11. (简单的递推数列、等比数列的证明、不等式与放缩法) 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
12. (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等差数列与不等式、裂项法求和)
已知数列满足对任意的,都有,且.
(1)求,的值;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不等式对任意的正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技巧20122021-05-11 10:32:256页
- 【英语】2019届二轮复习书面表达专2021-05-11 10:29:139页
- 2020高考化学冲刺素养提升专项练九2021-05-11 10:28:481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考政治新设2021-05-11 10:28:145页
- 【生物】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5-11 10:27:406页
- 江苏物理高考真题附答案2021-05-11 10:27:4017页
- 高考数学压轴题精编精2021-05-11 10:27:0116页
- 2016届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达标训2021-05-11 10:27:005页
-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2021-05-11 10:26:0115页
- 2015广东省高职高考真题数学卷2021-05-11 10:25:4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