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00 KB
- 2021-05-11 发布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角度分析,下列哪项与其它三项存在明显不同( )
A. 变形虫 B. 一池塘 C. 一片森林 D. 生物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而池塘、森林、生物圈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生态系统层次,其中生物圈属于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变形虫与其他三项存在明显不同。故选: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下列各项关于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属于RNA病毒,可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D. 高等植物具有所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HIV属于R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A错误;
B、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属于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C正确;
D、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B. 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精子等,并将其命名为细胞
C.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D.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A错误;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精子等,但是并没有命名细胞,罗伯特虎克命名了细胞,B错误;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C错误;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植物叶表皮细胞图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要将叶表皮细胞放大至最大可选择甲中②③⑤组合
B. 观察表皮细胞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C. 换成高倍镜后,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D. 由乙变成丙,需要先移动装片再转动转换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目镜,②是高倍目镜;物镜中③是高倍物镜,④是低倍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②是高倍目镜;③是高倍物镜,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被放大的倍数越大,故若要将叶表皮细胞放大至最大可选择甲中②③⑤组合,A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这时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变大,B正确;换成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由乙变成丙,需要先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操作相关知识和技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力。
5.下列四组生物中,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草履虫、棉花、酵母菌 B. 烟草、大豆、烟草花叶病毒
C. 念珠藻、颤藻、发菜 D. 酵母菌、衣藻、蓝球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草履虫是原生动物,棉花是高等植物,酵母菌是真菌,细胞结构有所区别,A
错误;烟草、大豆是高等植物,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烟草花叶病毒与烟草、大豆有较大区别,B错误;念珠藻、颤藻、发菜都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最相似,C正确;衣藻是真核生物,蓝球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它们的结构有较大差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中各种生物所属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6.以下关于蓝藻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等构成染色体
B. 发菜与菠菜、油菜等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结构
C. 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
D.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属于自养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拟核中只有DNA,没有染色体,A错误;
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菠菜和油菜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差异很大,B错误;
C、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C正确;
D、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7.下列选项中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A. 葡糖糖、果糖、纤维素 B. 糖原、蔗糖、葡萄糖
C.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D.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性糖,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而蔗糖属于二糖,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均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还原性糖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熟记常见的还原糖种类。
8.下列化合物中均含有C、H、O、N、P的是( )
A. 氨基酸、麦芽糖、脱氧核苷酸 B. 血红蛋白、核糖核苷酸、脂肪
C. 葡萄糖、球蛋白、核糖核苷酸 D. RNA、核苷酸、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元素异同的考查,梳理糖类、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4、ATP、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详解】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有些还含有P、S,麦芽糖的组成元素为C、H、O,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C、H、O、N、Fe,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B错误;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为C、H、O,球蛋白的组成元素为C、H、O、N元素,有些还含有P、S,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RNA、核苷酸、D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答题。
9.关于蛋白质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是因为肽键断裂而使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仅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有关
C. 蛋白质变性和盐析均涉及到它的空间结构改变
D. 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有的还含有P、S等元素;(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多种多样,氨基酸数量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3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详解】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不被破坏,A错误;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B错误;盐析只是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得蛋白从水溶液中析出。析出后的蛋白可以重新用低盐溶液溶解,因此盐析没有涉及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C错误;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变性与盐析的实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0.现有200个氨基酸,含有208个氨基和206个羧基,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由2个多肽(1个为环状多肽,1个为链状多肽)组成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数、游离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是( )
A. 198、10、8 B. 198、2、2 C. 199、9、7 D. 199、10、8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详解】(1)已知组成该蛋白质氨基酸有200个,含有2条肽链,由于两条肽链中,1条为环状多肽,1条为链状多肽,链状多肽中,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而环状多肽中,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所以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链状肽链数=200-1=199个;(2)该蛋白质中氨基总数为208个,说明R基团上有氨基8个,而环状多肽一端无游离的氨基,则200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数=R基团上氨基数+链状肽链数=8+1=9个;(3)该蛋白质中羧基总数为206个,说明R基团上有羧基6个,而环状多肽一端无游离的羧基,则200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的羧基数=R基团上羧基数+链状肽链数=6+1=7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1.刚挤出的鲜羊奶有两种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2012N165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
A. 脂肪和乳糖 B. 乳糖和蛋白质 C. 麦芽糖和核酸 D. 蔗糖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元素组成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的应用题目,分析题干可知,C12H22O11含有的元素是C、H、O,其分子式属于二糖的分子式,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是乳糖;C1864H2012N165O221含有的主要元素是C、H、O、N,分子式与蛋白质的分子式符合,最可能是蛋白质。
【详解】C12H22O11中H含量较低,O含量较高,所以C12H22O11不是脂肪,C1864H2012N165O221中有N元素,不是乳糖,A错误;分析C12H22O11可知,该化合物是二糖,又存在于牛乳汁中,因此是乳糖,C1864H2012N165O221含有的主要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B正确;麦芽糖属于植物二糖,动物乳汁中不存在,C1864H2012N165O221中无P元素,不是核酸,C错误;动物体内没有蔗糖,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糖的分类和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布的不同点,在应用此知识点进行解题时要通过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
1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B. 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
D. 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体现了“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和功能的考查,梳理糖类的分类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其功能各不相同。核酸不能提供能量,多糖中的纤维素也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是生物大分子,C正确;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体现了“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大分子的基础知识,对于糖类、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理解并形成知识点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3.下面关于DNA和RNA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中都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
B. SARS病毒体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
C.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5种含氮碱基
D. DNA与RNA的区别不仅体现在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也有区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故只含有一种五碳糖,4种碱基,A错误;
B、SARS病毒体内的核酸是RNA,初步水解后可得到4种核苷酸,B错误;
C、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含氮碱基,C错误;
D、DNA与RNA所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前者所含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种类也不相同,前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T,后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U,D正确。
【点睛】对于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分类、功能、两种核酸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是脂肪、RNA、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属于大量元素
B. 纤维素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D. 糖类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中的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元素;核酸和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纤维素属于多糖,只含C、H、O三种元素。
【详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磷元素,A错误;
B、纤维素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
C、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异很大,C错误;
D、糖类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D。
15.小鼠体内由A、G、U、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数是( )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A、T、G、C碱基,RNA中含有A、U、G、C碱基。
【详解】小鼠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小鼠体内含有碱基A、T、U、G的核苷酸共有6种。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B. 脂质中的脂肪有保温、缓冲、减压、免疫和催化作用
C. 胆固醇的种类包括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D. 维生素D能够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A、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A正确;
B、脂质中的脂肪有保温、缓冲、减压作用,但不具有免疫和催化作用,B错误;
C、固醇的种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错误;
D、维生素D能够促进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D错误。
故选A。
17.如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
A. 糖原和RNA B. 糖原和DNA C. 蔗糖和RNA D. 淀粉和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抓住两个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质”就很容易解答此题。
【详解】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有半乳糖、乳糖、糖原,不会含有淀粉和蔗糖,淀粉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但主要是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和核酸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18.人体内的某种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可能作为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 B. 不可能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
C. 不可能是核酸的成分之一 D. 可能对维持体温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与脂质中的脂肪、固醇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其中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脂肪具有储能、缓冲、减压、保温作用,固醇中的性激素可以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某种化合物可能为糖类与脂肪,可能作为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A
错误;此化合物可以是性激素,可以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B错误;此化合物可能为糖类,而核酸中含有五碳糖,C错误;此化合物可以是脂肪,具有维持体温的作用,D正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糖类的元素组成以及主要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9.在马铃薯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O43-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是
A. C、H、O、N、P B. K、Ca、Mg、S
C. Mn、Mo、Cu、Zn D. K、Ca、Mg、Fe
【答案】B
【解析】
【详解】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Ga、Mg等,题干中给出C、H、O、N、P,故还必需的大量元素还有K、Ca、Mg、S,B正确。
故选B。
20.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小麦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均可找到
B.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为C、H、O、N、Ca、P
C.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C,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 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小麦细胞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均可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为C、H、O、N、P、S,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均可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
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D错误。
故选A。
21.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
B. 图1的肽链完全水解需要123个水分子
C. 从图2可推知图1的肽链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 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中看出,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形成,有123个肽键,A错误;
B、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123个水分子,B正确;
C、图2中R基上有2个游离的羧基,蛋白质应共有3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图2中含有R基是②④⑥⑧,D错误。
故选:B。
22.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
B. 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C. 叶绿素含镁、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运动员饮料中含钾、钠离子较多,主要是补充因大量出汗带走的钾、钠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生理作用等知识。
【详解】晾晒的温度较低,所以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A正确.
正在萌发的种子吸收了大量的水分,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代谢变得旺盛起来,B正确.
叶绿素含镁、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C错误.
运动员大量出汗,损失钾、钠离子较多,因此要引用饮料进行补充,D正确.
【点睛】无机盐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调节血浆pH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无机盐都会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要注意补充。
23.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
B. 使用双缩脲试剂时,要先把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
C. 可用稀释的蛋清液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
D. 不能选用西瓜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还原糖含量太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马铃薯块茎富含淀粉,但淀粉属于非还原糖,因此不能用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
B、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把0.1 g/mL的NaOH溶液和0.05 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B错误;
C、用鸡蛋清作原料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成蛋白质稀释液,C正确;
D、不能选用西瓜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西瓜有颜色影响实验结果砖红色沉淀的观察,D错误。
故选C。
24.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正确;
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相同,D错误。
故选:D。
25.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想图1转化成图2,正确的叙述是( )
A. 视野变亮
B.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C. 视野观察到的实际面积变小
D. 图2放大的倍数小于图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1中视野比图2视野大,故图2的放大倍数大,视野暗,观察到的视野面积小。
【详解】A. 图2放大倍数比图1大,视野变暗,A错误;
B. 图2中的图像在图1中位于右上方,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错误;
C. 图2放大倍数比图1大,视野观察到的实际面积变小,C正确;
D. 图2放大的倍数大于图1,D错误。
【点睛】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6. 观察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的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A应该是碳元素
B. 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化学元素占干重的百分比,则A应该为氧元素
C. 若该图为活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C、H、O
D. 若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该图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化学元素含量,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A错误;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化学元素占干重的百分比,则A应该为碳元素,故B错误;若该图为活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故C错误;若该图表示脱水后的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某肽链由5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含有2个丙氨酸(C3H7O2N),现脱掉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和羧基均增加4个 B. 肽键数目减少4个
C. 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D. 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此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50肽是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其中2个丙氨酸分别位于21号和49号,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增加2个氨基和羧基,所以将2个丙氨酸脱掉形成两条肽链和3个氨基酸后,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详解】A、根据图示,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2个,则该过程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2×2=4个,A正确;
B、根据图示,该五十肽是一条多肽链,脱掉2个丙氨酸共需断裂2×2=4个肽键,因此该过程肽键数目减少了4个,B正确;
C、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8个,C正确;
D、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了4个,D错误。
故选D。
28.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 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右图中1-3可分别表示( )
A. 核酸、多肽、糖原 B. DNA、蛋白质、糖原
C. DNA、RNA、纤维素 D. 多肽、RNA、淀粉
【答案】D
【解析】
图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0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图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综合三幅图,图1~3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RNA、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D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名师点睛】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29. 草履虫体内既含DNA,又含RNA。将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 )
A. 一种五碳糖 B. 5种含氮碱基 C. 4种核苷酸 D. 8种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草履虫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磷酸组成,因此将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的蛙心脏所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脏时,蛙心脏收缩不能维持;而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脏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D. 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实例说明无机盐对蛙心脏的收缩这一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说明其提供了能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只有_________这一种细胞器。
(3)图中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_,因此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答案】 (1). C (2). 无细胞结构 (3). 活细胞 (4). D (5). 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6). 核糖体 (7). B (8). 叶绿素和藻蓝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D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详解】(1)图中C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这也是原核细胞唯一含有的细胞器,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图中B为蓝藻细胞,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结构组成和生活方式,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识图分析图中生物的类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2.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如图是它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___肽,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脑啡肽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3)脑啡肽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________个,水解后的产物有________种。
(5)脑啡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现________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________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答案】 (1). 五 (2). 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4). 如口服此药物,在消化道内药物被消化液分解,失去药效 (5). 4 (6). 4 (7). 紫 (8). 肽键
【解析】
【分析】
1、该化合物为多肽,因此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使多肽不同。
4、图中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NH2),1个羧基(-COOH),4个肽键(-CO-NH-)。
5、化合物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详解】(1)由题图知,脑啡肽中有4个肽键(-CO-NH-),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因此,该化合物名称为五肽(或多肽);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即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多肽结构不同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如果脑啡肽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3)脑啡肽是一种多肽,该药物在人体消化道内可被消化液分解而失去药效,因此脑啡肽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
(4)脑啡肽中的肽键结构-CO-NH-共有4个,因此水解时需要4分子水,形成5个氨基酸,5
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5-OH、-H、-H、-CH2-C6H5、-CH2-CH(CH3)2,R基有4种,因此该化合物水解生成4种氨基酸。
(5)脑啡肽中含有肽键,化合物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特点,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识记蛋白质鉴定的方法和颜色反应,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结合所学的蛋白质的知识点能够识图分析脑啡肽的结构组成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3.某课外学习小组在某受污染水域采集到水样,欲对水样中的生物及其成分进行鉴定,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若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实验前需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对细胞进行处理,其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再用_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若此细胞为真核细胞,则染色后细胞核呈现_________色,细胞质呈现_________色。
(2)小组成员在该水样中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鉴定其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3)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一种原生动物,咨询老师得知其体内可能含有脂肪颗粒,则可采用苏丹III进行染色,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的_________洗去浮色,若其体内出现____________色颗粒即可确定为脂肪。
【答案】 (1).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 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4). 绿 (5). 红 (6).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7). 50% (8). 酒精 (9). 橘黄
【解析】
【分析】
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2
、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1)若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实验前需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对细胞进行处理,其可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上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因此染色后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2)可以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鉴定细胞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实验过程中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
【点睛】本题考查DNA、RNA的鉴定实验和脂肪的鉴定实验以及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细胞内DNA、RNA分布和鉴定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以及颜色变化,识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把握脂肪的鉴定方法和颜色反应,理解实验中酒精的作用。
34.如图为甲、乙两种核酸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核酸乙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1、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___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图中甲乙核酸共有______种碱基,有______种核苷酸。
【答案】 (1). 核糖核酸 (2). 核酸乙中含有碱基U (3). 磷酸(基团) (4).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5). 核糖 (6). 遗传信息 (7). 遗传 (8). 变异 (9). 5 (10). 7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乙图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故甲为DNA分子,乙图为RNA分子。甲图中1磷酸、2腺嘌呤、3脱氧核糖、4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乙图中5是核糖。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核酸乙中含有碱基U,为核糖核酸。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结构1、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磷酸(基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核酸的种类、结构组成和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正确判断图中甲乙的核酸类型,理解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区别,识记核酸的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和核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