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31 KB
- 2021-05-11 发布
2019
届二轮复习
阅读理解专题
从高考真题解读七选五类型阅读理解
目
录
700
分考法 完美应对
解题策略
解题步骤
题型说明
命题分析
研究高考 明确考况
600
分考点 真题例解
Passage 1
Passage 2
研究高考 明确考况
题型说明与命题
题型说明
命题分析
题型说明
该题型的阅读材料长度为
300
词左右,文中有五处空白,文后有七个选项,要求考生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
(
均为完整的句子
)
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白处的最佳选项。该题型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前后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和理解长难句的能力。
题型说明
文中的五处空白一般分布于各个段落的段首、段中或段尾。其选项一般分为四类:主题概括句、过渡句
(
反映文章结构
)
、细节理解句
(
反映上下文逻辑关系
)
、结论句。多余的两个选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设置,例如主题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句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细节理解句与上下文脱节等。
命题分析
近年来,高考“
7
选
5”
的选文以说明文居多,主要考查标题概括、主题句和过渡句等。今后,对主题句及过渡句的考查将仍是“
7
选
5”
的考查重点。
600
分考点 真题例解
Passage 1
Passage 2
体裁:说明文 题材:介绍说明 主题:家居颜色的设计技巧 词数:
260
建议用时:
6 ′
Passage 1
[课标全国
Ⅰ2018
]
【
语篇导读
】
文章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家居颜色设计的技巧。
开篇介绍颜色在家居设计中的地位,为下文引出话题作铺垫。
Passage 1
[课标全国
Ⅰ2018
]
【
命题点
】
考查主题概括句。主题句可能位于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段落的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如果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开头,考生除了需要对下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外,还需要注意上下文各段首句的句式是否有统一的句式特点。考生可通过句式特点及对该段其余内容的总结锁定答案
;
如果主题句位于段落中间或末尾,考生则需对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总给,概括段落主题,以锁定答案。
点明文章话题
——
介绍实用的家居颜色设计技巧。
Passage 1
[课标全国
Ⅰ2018
]
【
命题点
】
考查结论的概括句。通常出现在段尾,考生应注意在选项中查找表示结果、结论、总结等意思的信号词,如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Hence , thus, in short,
in a word, to conclude
等,选项中也可能出现前文的同义此句,如果没有出现总结性的词句,考生则需要留意设空处前的一句或两句,重点阅读以锁定关键词。
介绍大型物件,如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的颜色选择。。
本段介绍中等物件,如沙发、餐桌或书架等的颜色选择。
Passage 1
A . While all of them are useful
B . Whatever you’re looking for
C . If you’re experimenting with a color
D . Small color choices are the ones we’re most familiar with
E . It’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to use too many small color pieces
F . So it pays to be sure, because you want to get it right the first time
G . Color choices in this range are a step up from the small ones in two major ways
[课标全国
Ⅰ2018
]
Passage 1
1.
B
【
解析
】
根据设空处前的关键信息
you want
以及
are you just looking for
可知,此处是想说明无论你寻找的是什么,颜色都是让房间有你想要的感觉的关键。
B
项(无论你寻找的是什么)符合语境。
2.
A
【
解析
】
根据设空处前的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help designers
(有很多不同的技巧帮助设计者)与设空处后的
they can get a little complex
(它们可能会有点复杂)可知,前后文之间为转折关系。
A
项(尽管它们都是有用的)符合语境,
While
意为“尽管;虽然”,为提示词。
3.
D
【
解析
】
根据上一段最后一句中的
the small ones, the medium ones, and the large ones
以及后两段的平行结构
Medium color choices
和
The large color decisions
可推测出,此处应含有
Small color choices
。故选
D
项。由本段的
little spots of color
和
small color choices
也可得出答案。
4.
G
【
解析
】
通读
7
个选项并结合设空处所在段落可知,
G
项中
Color choices
和
a step up from the small ones
与段首的
Medium color choices
呼应,
two major ways
与该段最后一句表达的内容相呼应。故选
G
项。
5.
F
【
解析
】
由前一句中的
the time, effort and relative expense put into it are significant
可知,大型物品的颜色选择费时、费力、费钱
,
意义重大。
F
项句意为:所以购买时要有把握,因为你想第一次就买对它。因此,
F
项是对前句含义的承接,故选
F
项。
[课标全国
Ⅰ2018
]
体裁:夹叙夹议 题材:个人经历 主题:露营的好处
词数:
225
建议用时:
6 ′
Passage 2
[课标全国
Ⅰ 2017
]
【
语篇导读
】
三年前,作者对露营一无所知,也不认为自己会喜欢露营。然而后来有过几次露营的经历,作者和他的家人开始爱上了露营,甚至为露营购买了设备齐全的房车。作者认为露营是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方式,也建议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回归自然的方式。
文章开头作者先指出自己曾经并不喜欢露营。
Passage 2
[课标全国
Ⅰ2017
]
【
命题点
】
本空考查过渡句。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句的位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段落当中
;
另一类位于段与段之间。高考试题中对过渡句的考查主要设在段落里。解决这类题时,考生应同等关注设空处前后的句子,即“瞻前顾后”,从而找出前后衔接,过渡自然的句子。
【
命题点
】
本空考查细节理解句。细节理解句出现在段落内部,通常考查段落内句子之间,特别是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时,考生应注意上下文中的细节信息,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锁定答案。
Passage 2
[课标全国
Ⅰ 2017
]
本段介绍了作者经历上次旅行之后的改变,在那之后作者一家不仅多次露营,并且近期还购买了带有洗手间和嵌入式电视机的旅行房车。
Instead
一词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情况相反。
本段介绍作者对待露营的态度。
Passage 2
A. This time there was no tent.
B. Things are going to be improved.
C. The trip they took me on was a rough one.
D. I was to learn a lot about camping since then, however.
E. I must say that I have certainly come to enjoy camping.
F. After the trip, my family became quite interested in camping.
G. There was no shade as the trees were no more than 3 feet tall.
[课标全国
Ⅰ 2017
]
Passage 2
1.
D
【
解析
】
根据前文可知,三年前作者认为露营和自己无关,而后文中表明作者热爱露营,暗示此处作者对待露营的情感态度应该出现改变。
D
项中的
however
就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其次,
If anyone had told me three years ago that I would be spending most of my weekends camping
暗示作者态度的转变就在三年前,
D
选项中的
since then“
自从那时起”和前文时间吻合。故选
D
项。
2.
C
【
解析
】
根据后文
We slept in a tent, cooked over an open fire, and walked a long distance to take the shower and use the bathroom.
可知,作者第一次露营条件很艰苦,
C
选项“
The trip they took me on was a rough one.”
中的
rough
暗示了这一点,符合语境。故选
C
项。
3.
A
【
解析
】
根据前文
We slept in a tent, cooked over an open fire, and walked a long distance to take the shower and use the bathroom.
可知,作者第一次露营时住帐篷,露天生火做饭,走很远的距离去洗澡上厕所,条件很艰苦。而后文中
Instead, we had a popup camper with comfortable beds and an air conditioner.
说明作者第二次露营有床有空调。
A
选项“
This time there was no tent.”
,即“这次没有帐篷了”,暗示作者进行了第二次露营,而且条件比较好,符合语境。故选
A
项。
[课标全国
Ⅰ2017
]
Passage 2
[课标全国
Ⅰ 2017
]
4.
F
【
解析
】
根据后文
we bought a twenty-eight-foot travel trailer complete with a bathroom and a built-in TV set. There is a separate bedroom, a modern kitchen with a refrigerator. The trailer even has matching carpet and curtains.
可知
,
作者一家为了露营买了房车,里面设备齐全。既然花了这么大精力,说明作者一家人是喜欢露营的。
F
选项“
After the trip, my family became quite interested in camping.”
,即“那次露营之后,我的家人开始对它感兴趣”符合语境,故选
F
项。
5.
E
【
解析
】
根据后文
It must be true that sooner or later, everyone finds his or her way back to nature. I recommend that you find your way in style.
可知,作者希望每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回归自然的方法,而根据前文可知作者回归自然的方式就是露营。
E
选项“
I must say that I have certainly come to enjoy camping.”
,即“我必须得承认我真的开始享受露营”,既是对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态度转变的一个总结,也很好地衔接了后文。故选
E
项。
700
分考法 完美应对
解题策略
解题步骤
解题策略
分析篇章结构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文脉络是解题的关键。语篇通常由段落构成
,
所以分析篇章结构包括两个层次
:
一是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
,
也就是语篇层次
;
二是分析每个段落内部的层次
,
即句际层次,尤其是选项与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
是确定答案的主要依据。
策略
1
解题策略
策略
2
辨别语境线索
语境线索主要指反映上下文关系的衔接手段
,
如篇章结构、词语重现、逻辑关系、连接、指称、同构等。
词语重现是指词语的重复出现
,
但这里不是指词语的简单重现
,
而是指某一词语可能以不同词性、数、格、时态等形式出现
,
如
read, reading, reader, readers
; 还可能是以同义词、近义词甚至反义词等形式出现。
解题策略
逻辑关系是指上下文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
包括时间先后关系、因果关系等。
连接是指用连接词或连接语表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
如
and, however
。
指称是指用代词替代前文已出现的人物、事件、物品等
,
如
he, she, they
。
同构是指上下文使用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
解题策略
策略
3
注意一些关键词
(1)
注意代词。代词是用来指代名词或句子的。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出现的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通过代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推断出它指代的成分的类型,进而从选项中找到答案。
解题策略
(2)
注意特殊疑问词。如果选项中或设空处前出现特殊疑问词,一定要把这句话仔细读几遍,因为针对不同特殊疑问词的回答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对
why
的回答,要有
because
等表示原因的词;对
when
的回答,要有表示时间的状语;对
where
的回答,要有表示地点的状语;对
how
的回答,要有表示方式或程度的状语等。
解题策略
(3)
注意连接词或短语。
①因果关系:
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等;
②并列关系:
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等;
解题策略
③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instead, though, yet,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conversely, otherwise
等;
④递进关系:
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not only… but also…
等。
解题步骤
步骤
1
通读整篇文章
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把握段落语脉,寻找主题句,理出文章的中心,掌握文章结构及文章大意。
注意文章的开始与结束段落,尤其是文章首段及末段的首尾句,因为“开门见山”与“结尾总结”为常见的写作方式。首段的首尾句很可能是全文的主题所在,并简要指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时甚至会以提纲的形式呈现。
解题步骤
步骤
2
详读段落
在短时间内,找出每段内容的关键词,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句子按意义分出层次,再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段的主题句或主旨大意。
解题步骤
步骤
3
步骤
4
通读复检
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检查逻辑关系。
明确各选项的含义,抓住其关键词,根据文章整体结构与具体内容,将选项填入文中。填写时尤其要注意各选项的句子衔接手段及句中的衔接标志词。
定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