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 MB
- 2021-05-10 发布
专题四 水体的运动
高频命题点一 水循环
高频命题点二 河流补给和河流特征的分析
高频命题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总纲目录
网络构建
核心解读
“三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
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
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高频命题点一 水循环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
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海南单科,19,3分)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答案
B 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
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海水流动速度
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
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排
除D选项。
2.(2018海南单科,20,3分)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
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答案
C 此题宜用排除法。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
比渤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大不过南海
海域,故排除A、B、D选项。
浙江宁波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
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
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
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
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
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三模)“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
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答案
A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
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
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项正确。
4.(2018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三模)“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
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
C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使水流沿
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因此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C项正
确。
1.水循环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
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
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
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
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
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
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
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
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
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有泉水
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
1.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
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
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
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
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
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
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的思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
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
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
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
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
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
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
的危机。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
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
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7课标Ⅰ,6,4分)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
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答案
C 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
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
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告之年均降
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
2.(2017课标Ⅰ,7,4分)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
发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
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
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
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
3.(2017课标Ⅰ,8,4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
B 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大量种植耐旱
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
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
错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
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
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16课标Ⅲ)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
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答案
B 本题考查水循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
地表水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下渗
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
烈,B项正确;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不会导
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D项错误。
5.(2016课标Ⅲ)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水循环。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错
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减少,②错误;森林植被恢
复后,蒸发(腾)量增加,③正确;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多,地下径
流增加,④正确。选择C项。
6.(2016课标Ⅲ)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
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D 本题考查水循环。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部分甲河流域坡面径流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
高频命题点二 河流补给和河流特征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
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
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
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8河南濮阳二模)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答案
C 材料显示: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
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重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为主,故C正确。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主要以夏秋季为主,
与材料信息不符;该地纬度高,降水以降雪为主,则雨水补给比重
小;地下水补给稳定但水量较少。
2.(2018河南濮阳二模)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
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答案
D 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
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正
确。“总径流量变化较小”,说明降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则A错
误。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甲湖及入湖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丙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
C.甲湖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D.甲湖区湖水盐度低而且终年不冻
答案
B 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南美洲西部,甲湖两侧有高山阻
挡,降水少,湖泊及入湖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A项不
符合题干要求;丙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B项符合题干要
求;冰雪融水有季节性,甲湖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C项不符
合题干要求;甲湖区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低,位于热带,终年不冻,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推测可知乙湖
( )
A.西风凛冽 B.日照强烈
C.降水丰沛 D.年温差大
答案
B 推测可知乙湖东西两侧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风
力小,A项错误;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烈,B项正确,C项错误;位于
山区,地势高,年温差小,D项错误。
1.三种补给类型的河流的流量特点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图解河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减少,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下游水位变化平稳
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
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水位陡涨陡落
—
铺设渗水砖
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水位变化平缓
—
【
方法技巧
】
1.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
法
(1)
若河流含沙量大
,
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
,
水土流失
严重。
(2)若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
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2.根据流量变化曲线图判断河流补给类型的方法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多为雨水补
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洪水期、枯水期出现季节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
给。
(3)春季和夏季都出现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
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断流往往是气
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
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5课标Ⅱ)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答案
C 从蒙特利尔各月气温分布图上可以判断出其气温低
于0℃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3月,从而推断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
期大致为4个月,C项正确。
2.(2015课标Ⅱ)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
B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点的成因。河流结冰状况取决
于温度,影响河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河流流速、河流
流向等。圣劳伦斯河的四段河流,纬度相差不大,流向相同,而在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道上建有水电站,表明该段河流落差
大,流速快,冬季可能不结冰,故B项正确。
3.(2015课标Ⅱ)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在防治凌汛危害的措施中绿化河堤是无效的,加深河
道是难以操作和不现实的,故排除①②,分段拦冰可以减缓冰坝的
形成,拓宽河道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故C项正确。
高频命题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正常情况下,秘鲁沿岸水温由近岸向外海升高,以20℃等温线为冷
暖区域的边界,外海是广阔的暖水水域,而近岸则是狭长的冷水水
域,冷水区域的等温线通常与海岸的走向保持一致。下图为秘鲁
沿岸表层水温(单位:℃)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影响该海域形成冷暖水域的主要
因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透明度
C.洋流性质
D.太阳辐射
答案
C 由材料可知“秘鲁沿岸水温由近岸向外海升高”。
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东南信风带,风从陆地吹向海
洋,从而形成离岸风,进而形成离岸流,深层冷水上泛形成寒流,水
温较低,向外海冷水上泛减弱,温度较高,故C项正确。
2.(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每年6—7月图示海域渔场渔获量
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东南信风减弱
B.河流流量减少
C.秘鲁寒流加强
D.海水光照减弱
答案
A 每年6—7月,该海域东南信风减弱,上升流受到抑制从
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饵料减少,因此渔业资
源减少,渔获量减少。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
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
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四川德阳二诊)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
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附近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
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
形成流冰。海水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
以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日本北海道沿岸,
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
可能是洋流和季风。
4.(2018四川德阳二诊)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
关。其原因是
( )
A.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B.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
C.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D.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答案
A 鄂霍次克海易形成流冰是由于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
低,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盐度较高而未冻结。黑
龙江为鄂霍次克海表层汇入淡水,使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易凝
结成浮冰,A项正确。
1.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受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的影响,洋流的分布、
流向及性质呈现出较明显的规律,如下图(北半球冬季):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
运动的大洋环流。
(3)南半球40
°
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方法技巧】
1.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
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由水温高的
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是暖流,如图(a);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
水温高的海区的是寒流,如图(b)。
(3)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
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
流,B为寒流。
(4)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②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2.洋流的主要应用领域
(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
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根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时为北
半球夏季,逆时针时为北半球冬季。
(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
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2013
年
4
月
5
日
,
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
,
实现
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
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1.(2015四川文综)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答案
A 南美洲以南至非洲以南航程正好处在西风带和西风
漂流影响之下,帆船可以顺风顺流航行。故选A。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据此,
完成下面两题。
2.(2017湖北黄冈质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答案
D 结合图示,根据洋流分布规律知: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
流,常年受西南风吹拂;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是顺时针洋流系统
的组成部分;③洋流为北印度洋夏季环流,该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
动,说明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南半球为冬季。
3.(2017湖北黄冈质检)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
是
(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K海域的渔场是因上升流而形成的
D.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
D Q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P地因受千岛
寒流影响,冬季气温低。K海域的渔场因寒暖流交汇而成;M海域
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