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地理意义。
2、学生通过读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说出青藏地区、西北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以及它们大致的分解线。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读图、讲解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活动)
1、从复习中国地理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知识。
(1)在地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它们大致的走向。
(2)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3)在填充图中完成1、2题。
小结:
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它是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先大致经过的地区,将我国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
2、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我国年平均气温等图,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填充图册p1,3题。
3、 阅读:秦岭和淮河,学生讨论:课文活动题2.
4、 学生朗读:课文秦岭--淮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段。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 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通过界限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学生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
2、 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的提示,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限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季风影响)
学生活动:
讨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体现出的区域特征。
(半湿润) (干旱)
3、 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观察界限B,其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因素)
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中地势阶梯与界线部分的示意图,观察界限C,说明影响因素 地理因素)
名称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我国季风区北部冬季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我国季风区南部冬季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2
西北地区非季风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寒冷。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一线:
1、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秦岭--淮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他们大致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为界
2、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
教学反思:
2
相关文档
-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021-05-10 19:19:1631页
-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2021-05-10 18:52:5515页
-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2021-05-10 16:53:0024页
-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021-05-10 16:52:5911页
- 地理计划总结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总2021-05-10 16:37:454页
- 初中地理中考优化训练题和答案62021-05-10 16:27:107页
- 最新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2021-05-10 14:25:1437页
-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021-05-10 14:08:2913页
-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2021-05-10 13:31:2540页
-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2021-05-10 12:50: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