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50 KB
- 2021-05-10 发布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正确,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 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
2.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 SO 2-4 时,先用盐酸将待检验溶液酸化,再滴加 BaCl2 溶液
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3+时,用硝酸酸化
D.定性检验 SO2-3 ,将 BaCl2 溶液用 HNO3 酸化
3.从海带中提取碘要经过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对应的
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漂白粉对游泳池进行杀菌消毒
B.将适量的铜、锌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 NO 的集气瓶;冷却 NO2 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 SO3 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 NO2 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 Na2O2;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摩尔任何物质均含有 6.02×1023 个分子
B.1 mol 氧气的质量为 16 g
C.500 mL 2.5 mol·L-1 NaCl 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 mol·L-1
D.标准状况下,11.2 L 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A
7.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B.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C.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
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
溶液浓度偏高
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 能使品红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加热后都能恢复原来颜色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
明原溶液中含有 K+,不含 Na+
C.用滴加 BaCl2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方法鉴别 K2CO3 和 NaHCO3
D.少量 CO2 通入 CaCl2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CO2 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
9.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食物变质 B.青铜器生锈 C.燃放烟花爆竹 D.利用蒸馏法获得蒸馏水
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NO3、CO2、CaCO3 都属于酸 B.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C.SO2、SiO2、CO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 Fe(OH)3 胶体中的 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 ClO−+Cl−+H2O
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 +H2↑2AlO−
C.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铁粉:3Cu2++2Fe 2Fe3++3Cu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 H2SiO3↓+2Na+
13.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Ca(NO3)2 溶液中:Na+、NH+4 、CO2-3 、CH3COO-
B.加铝粉能产生大量 H2 的溶液中:Na+、NH+4 、NO-3 、Cl-
C.3% H2O2 溶液中:Fe2+、H+、SO2-4 、Cl-
D.强酸性溶液中:Na+、Mg2+、SO2-4 、Cl-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
B.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会逐渐变暗
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金属钠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15.有关 NaHCO3 和 Na2CO3 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 Na2CO3 产生的 CO2 体积
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 Na2CO3 是 NaHCO3 的
两倍
C.等质量 NaHCO3 和 Na2CO3 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CO2 一样多
16. 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 NaOH 溶液除去 中的
B. 铝表面有氧化膜保护,铝锅可以长时间盛放酸性溶液
C.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D. 三氧化二铝为两性氧化物故可以做耐火材料
17. 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 具有漂白性
B. 等物质的量的 和 Cl2 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红色褪去
C. 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 具有漂白性
D.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18.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 括号中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 难挥发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强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 吸水性
D. 浓硫酸干燥氯气 脱水性
19.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20.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氮气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可生成 NO2
21.SiO2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可用盐酸除去石英砂(主要成分为 SiO2)中少量的碳酸钙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黏土和石英制成的,具有固定的熔点
22.某学生以铁丝和 Cl2 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从分类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③发生化学变化,最终得到的分散系为胶体
C.①反应中铁丝为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②涉及的所有物质均为电解质
2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 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 Cl2 的氧化性比 Br2 强
B.F 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 Br2 的氧化性比 I2 强
C.E 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 装置中 NaOH 溶液与 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
24.一定量 Cu 粉与浓 H2SO4 共热产生 SO2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下),下列情况不
可能的是( )
A.加入 Cu 的质量为 6.4 g B.加入的浓 H2SO4 中含溶质 0.2 mol
C.加入 Cu 的质量大于 6.4 g D.加入浓 H2SO4 中含溶质多于 0.2 mol
25.某工业废气所含氮氧化物(NOx)的氮氧质量比约为 7∶4,该 NOx 可表示为( )
A. N2O B. NO C. N2O3 D. NO2
二、填空题(共 2 题,共 24 分)
26.(12 分)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
(1)0.2 g H2 含有________个 H 原子。
(2)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 CO 和 CO2 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3)100 mL 硫酸钠溶液中 n(Na+)=0.20 mol,则其中 c(SO2-4 )=________。
(4)在 9.5 g 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 0.2 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该金
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6.72 L CO(标准状况)与一定量的 Fe2O3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Fe 与 CO2)后,生成 Fe 的质量
___g。
27. (12 分)硝酸被称为“国防化工之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浓硝酸与铜片的反应进行探究,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写 出 反 应 刚 开 始 阶 段 化 学 方 程 式 , 并 用 “ 双 线 ” 桥 表 达 电 子 转 移 的 方 向 和 数 目
______________,该阶段反应现象为 。
(2)最终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
停止时,再加入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试管将反应产生的 收集满并倒立在足量的水中,待试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试管
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________(相同条件下)
(4)若 铜与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时,产生 NO 和 NO2 混合气体共
标准状况 ,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三、实验题(共 2 题,共 20 分)
28.(12 分)有一含 NaCl、NaHCO3 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
反应产生的 CO2 和 H2O 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 C 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 U
形管 D 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 K1、K2,关闭 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④关闭活塞 K1、K2,打开 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活塞 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 C 的质量和 U 形管 D 的
质量。
(2)实验方案的评价及数据处理
①实验步骤⑤打开活塞 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样品质量为 w g,反应后 C 装置增加的质量为 m1 g 则 D 装置增重的质量为 g(用
含 m1 的代数式表达),混合物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 w、m1 的代数式表示)。
29.(8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
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们以教材中相关【科学探究】为基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
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 H2O 的质量 H2 体积 O2 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 分钟 298.2 g 1.243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钟时 H2、O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ol、________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______。
(3)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 的气体的体积为 L
四、计算题(共 1 题,共 6 分)
30.(6 分)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合金投入 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恰好反
应,共产生气体 5.6 L(标准状况下),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5mol·L-1 NaOH 溶液至过量,最终
产生白色沉淀 5.8g。
请计算:
(1)原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2)原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对应题号下方。(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D A C C D C D B B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D B C D C B B B A
二、填空题(共 2 题,共 24 分)
26.(每空 2 分,共 12 分)
(1)0.2NA (2)2∶1 (3)1.0 mol·L-1 (4)95 g·mol-1;24 (5)11.2
27.(每空 2 分,共 12 分)
3 浓 3 2 2 2O (双线桥略);铜片溶解,溶液变蓝色,
产生红棕色气体。
(2) 3Cu+2NO-3 +8H+===3Cu2++2NO↑+4H2O ; 溶液中的硝酸根与硫酸中的氢离子
重新具有硝酸的性质,可以继续反应。
(3)1/3
(4) 0.4 mol
三、实验题(共 2 题,共 20 分)
28. (每空 2 分,共 12 分)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④2NaHCO3 Na2CO3+H2O +CO2↑
(2)①使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完全被 C、D 吸收。
②44m1/18(或 22m1/9) 168m1/18W ×100%(或 28m1/3W ×100%)
29. (每空 2 分,共 8 分)
(1)0.1 ;0.05 (2)24.86 L·mol-1 (3)74.58 L
四、计算题(共 1 题,共 6 分)
30.(各 2 分)镁:2.4g 铝:2.7g (4 分) 盐酸的浓度为:5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