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9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 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 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细胞周期的物质变化。
【解题思路】G1期要合成蛋白质,为细胞进入S期做准备,所以A错。新合成的两个染色单体有共同的着丝粒连接,还是计做一个染色体,所以B错。秋水仙素作用于M期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分裂停止,因此处于M期的细胞会增多,D错。
2. 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
(mmol·L-1)
细胞外浓度
(mmol·L-1)
K+
140.0
3.0
Na+
18.0
145.0
A. 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 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 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主动运输的判断。
【解题思路】考虑两点:①主动运输的特点,从浓度低运到浓度高的地方;②离子通道运输属于易化扩散;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3. 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 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 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
【解题思路】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所以B错;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所以得到多条肽链,C错;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是在原核生物中,D错。
4.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解题思路】种群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表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据出生率的概念可得:20/100×100%=20%,A错。若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年龄结构组成中生殖前期所占比例大、生殖后期所占比例小(即增长型的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出生率会增高。稳定型的出生率不会有明显变化,D错。
5.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1
2
3
4
5
6
组别
光照(16h/d)+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茎长
第5题图
光照(16h/d)+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光照(16h/d)
光照(8h/d)+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光照(8h/d)+赤霉素
光照(8h/d)
A. 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 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 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 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植物激素(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为背景,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重在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解释、分析。
【解题思路】从题干中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植物茎伸长的影响。日照时间长短、赤霉素的有无及赤霉素抑制剂的有无为研究的三个自变量。1-6组相互对照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日照时间长可促进茎伸长(1和4组),时间短则抑制茎伸长;赤霉素可促进茎伸长(1和2组、5和6组);赤霉素素抑制剂可抑制茎的伸长(2和3组)。故C错,A错。4、5两组对比可得,该植株本身可以产生赤霉素,因此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错。
6.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小鼠
皮肤组织
皮肤细胞
培养细胞1
培养细胞2
甲
乙
丙
丁
第6题图
A. 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B. 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
C. 丙过程得到的细胞大多具有异倍体核型 D. 丁过程得到的细胞具有异质性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克隆技术—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考查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原理及流程的理解。
【解题思路】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为分离细胞(从供体动物内获取组织或器官,剪碎,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原代培养(将配置成的细胞悬浮液置于培养箱中培养,通常指分裂10代以内的细胞)→传代培养(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培养瓶壁上脱落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及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也指50代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或传至40-50代的细胞,遗传物质通常无变化,经由分离出的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生成,染色体数量及遗传物质无变化,而超过50代的细胞则易出现遗传物质改变,甚至带有癌变特点而获得不死性。从题图所示的技术操作流程看,经过丙过程得到培养细胞1,当属在原代培养范围内,染色体形态及数目没有明显改变,不会出现异常核型,故C错。
二、非选择题:
30. (14分)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盐浓度
(mmol·L-1)
最大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 CO2·m-2·s-1)
根相对电导率
(%)
0(对照)
31.65
1.44
27.2
100
36.59
1.37
26.9
500
31.75
1.59
33.1
4
900
14.45
2.63
71.3
注: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请据表分析回答:
(1)表中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最小光强度称为____________。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原因是CO2被还原成____________的量减少,最大光合速率下降;而且有机物分解增加,____________上升。
(2)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膜受损,电解质外渗,使测定的________升高。同时,根细胞周围盐浓度增高,细胞会因________作用失水,造成植物萎蔫。
(3)高盐浓度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_______增加,使气孔关闭,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
参考答案:(1)光饱和点 减少 三碳糖 呼吸速率(2) 根相对电导率 渗透(3)脱落酸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察必修一中细胞代谢的基础知识,为容易题。
【解题思路】(1)通过表格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比较,不难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最大光合速率在下降,呼吸速率在上升,根的相对电导率在上升。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是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高盐浓度与低盐和对照相比,是减少。(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时,植物细胞内的水会透过原生质层出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渗透。此外,根据题目的提示可以确定第三小题是调节气孔关闭的物质,所以是脱落酸。
31.(12分)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
4
(3) 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 ②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③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命题立意】本题以未成年小鼠为实验材料,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以及绘图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答时要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紧扣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来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1)通过表格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比较,不难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最大光合速率在下降,呼吸速率在上升,根的相对电导率在上升。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是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高盐浓度与低盐和对照相比,是减少。(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时,植物细胞内的水会透过原生质层出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渗透。此外,根据题目的提示可以确定第三小题是调节气孔关闭的物质,所以是脱落酸。
32. (18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________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___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_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参考答案:(1)单倍体育种(2)抗性非糯性3/16 (3)非抗糯性
(4)抗虫基因 质粒 DNA连接酶
【命题立意】本题以玉米的育种为背景,主要考察了常见育种方法的判断和应用以及遗传图解的书写,侧重知识的整合能力。
【解题思路】(1)丙的性状可以稳定遗传,所以丙是由甲的花粉先培养成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植株,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世代的育种方法就叫做单倍体育种。(2)由第一小题可知丙是纯合子(ttgg),又甲和乙(T_G_)杂交只得到抗性非糯性(T_G_)和非抗非糯性(ttGg)的个体,所以乙的基因型为TtGG,F1抗性非糯性个体的基因型为TtGg,再根据基因型推的表现型和比例即可(3)略(4)略 .。
4
相关文档
- 2020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2021-05-10 18:45:4815页
-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62021-05-10 18:45:3219页
-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2021-05-10 18:45:1018页
- 2019届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高三上2021-05-10 18:44:485页
- 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2021-05-10 18:44:2018页
- 高考生物考点10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2021-05-10 18:44:1810页
- 高考课标卷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答2021-05-10 18:42:476页
- 【生物】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21-05-10 18:41:329页
-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5-10 18:41:0526页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2021-05-10 18:38:49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