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 MB
- 2021-05-10 发布
第
2
讲 物质结构与性质
(
选修
)
-
2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3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4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5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6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7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019
全国
Ⅰ
)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
Cu
和
Mg
后
,
形成一种被称为拉维斯相的
MgCu
2
微小晶粒
,
其分散在
Al
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
,
形成所谓
“
坚铝
”,
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下列状态的镁中
,
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
是
(
填序号
)
。
(2)
乙二胺
(H
2
NCH
2
CH
2
NH
2
)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
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
。乙二胺能与
Mg
2+
、
Cu
2+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
,
其原因是
,
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
填
“Mg
2+
”
或
“Cu
2+
”)
。
-
8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3)
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
-
9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4)
图
(a)
是
MgCu
2
的拉维斯结构
,Mg
以金刚石方式堆积
,
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
,
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
Cu
。图
(b)
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
,Cu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x
=
pm,Mg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y
=
pm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
则
MgCu
2
的密度是
g·cm
-3
(
列出计算表达式
)
。
-
10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答案
(1)A
(2)sp
3
sp
3
乙二胺的两个
N
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Cu
2+
(3)Li
2
O
、
MgO
为离子晶体
,P
4
O
6
、
SO
2
为分子晶体。晶格能
MgO>Li
2
O
。分子间作用力
(
相对分子质量
)P
4
O
6
>SO
2
-
11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解题要领
(1)A
、
B
、
C
、
D
四个选项分别表示的是基态的
Mg
+
、基态的镁原子、激发态的镁原子和激发态的
Mg
+
,
因第二电离能要大于第一电离能
,
且处于基态的电子比处于激发态的电子稳定
,
因此电离需要的能量大
,
即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
,
最大的是属于基态的
Mg
+
,
所以
A
项正确。
(2)N
和
C
的价电子对数均为
4,
因此
N
、
C
的杂化类型均为
sp
3
。乙二胺中氮原子有孤电子对
,Mg
2+
、
Cu
2+
有空轨道
,
易形成配位键
;
因此乙二胺能与
Mg
2+
、
Cu
2+
形成稳定环状离子。由于离子半径
r
(Cu
2+
)>
r
(Mg
2+
),
且
Cu
2+
含有的空轨道数比
Mg
2+
多
,
所以
Cu
2+
与乙二胺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高于
Mg
2+
与乙二胺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
(3)
离子晶体的熔点通常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
;Li
2
O
和
MgO
为离子晶体
,
晶格能
MgO>Li
2
O;P
4
O
6
、
SO
2
为分子晶体
,
分子间作用力
P
4
O
6
>SO
2
,
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MgO
、
Li
2
O
、
P
4
O
6
、
SO
2
。
-
12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13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2
.(2018
全国
Ⅰ
)Li
是最轻的固体金属
,
采用
Li
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
,
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
(1)
下列
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
,
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
、
(
填序号
)
。
(2)Li
+
与
H
-
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
,
r
(Li
+
)
小于
r
(H
-
),
原因是
。
(3)LiAlH
4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
,LiAlH
4
中的阴离子立体构型是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
LiAlH
4
中
,
存在
(
填序号
)
。
A.
离子键
B.
σ
键
C.
π
键
D.
氢键
-
14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4)Li
2
O
是离子晶体
,
其晶格能可通过图
(a)
的
Born-Haber
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
,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kJ·mol
-1
,
O=O
键键能为
kJ·mol
-1
,Li
2
O
晶格能为
kJ·mol
-1
。
(5)Li
2
O
具有反萤石结构
,
晶胞如图
(b)
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
0.466 5 n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
则
Li
2
O
的密度为
g·cm
-3
(
列出计算式
)
。
-
15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答案
(1)D
C
(2)Li
+
核电荷数较大
(3)
正四面体
sp
3
AB
(4)520
498
2 908
-
16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解题要领
(1)
基态
Li
原子能量最低
,
而电子排布图中
D
图所示状态为基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数越多
,
原子能量越高
,A
中只有
1
个
1s
电子跃迁到
2s
轨道
;B
中
1s
轨道中的两个电子
1
个跃迁到
2s
轨道
,
另一个跃迁到
2p
x
轨道
;C
中
1s
轨道的两个电子都跃迁到
2p
x
轨道
,
故
C
表示的能量最高。
(2)Li
+
核电荷数较大
,
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
,
导致其半径小于
H
-
。
(3)
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LiAlH
4
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
中心原子采用
sp
3
杂化
,LiAlH
4
中存在离子键和
σ
键。
(4)
根据循环图中数据可知
,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
520
kJ
·
mol
-1
, O=O
键的键能是
249×2
kJ
·
mol
-1
=498
kJ
·
mol
-1
,Li
2
O
的晶格能
是
2908
kJ
·
mol
-1
。
-
17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1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原子结构
有关原子结构的思维路径
-
1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
(1)
电子排布式 如
Cr: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
(2)
简化电子排布式 如
Cu:[Ar]3d
10
4s
1
(3)
价电子排布式 如
Fe:3d
6
4s
2
(4)
电子排布图
(
或轨道表示式
)
如
S:
-
2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有怎样的递变规律
?
分别有什么应用
?
(1)
递变规律
:
在元素周期表中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
(
注意第
Ⅱ
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
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
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
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
应用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用于
:
①
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
电离能越小
,
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
,
金属性越强
;
反之越弱。
②
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
I
1
、
I
2
……
表示各级电离能
):
如果某元素的
I
n+
1
≫
I
n
,
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
+
n
。如钠元素
I
2
≫
I
1
,
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
:
①
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
②
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正或负
);
③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
2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例
1
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
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K
3
[Fe(CN)
6
]
溶液可用于检验
(
填离子符号
),
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
、
N
、
O
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用元素符号表示
)
。
(3)
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4)
已知某元素
M
与铜能形成化合物
,
且
M
和铜的电负性分别为
3.0
和
1.9,
则
M
与铜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
填
“
离子
”
或
“
共价
”)
化合物。
-
2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分析推理
(1)
由原子序数怎样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原子序数
<18
时
,
直接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
;
原子序数
>18
时
,
一般常用
“0
族定位法
”,
其关键在于
:
①
熟记各周期
0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2
、
10
、
18
、
36
、
54
、
86
等
;
②
掌握周期表中每纵行对应的族序数。如
26
Fe,26-18=8,
则
Fe
在第四周期第
Ⅷ
族
(
第
8
纵行对应第
Ⅷ
族
)
。
(2)
由原子序数怎样书写电子排布式
?
原子序数
<18
时
,
直接根据构造原理书写
,
如
16
S,1s
2
2s
2
2p
6
3s
2
3p
4
。原子序数
>18
时
,
如第四周期元素
,
用原子序数
-18
就是其外围电子数
,
然后将外围电子数依次填入能级即可。如
28
Ni,28-18=10,
则
Ni
的电子排布式为
[Ar]3d
8
4s
2
。注意
:
①
能级交错
(
先排
4s,
再排
3d);
②
24
Cr
及
29
Cu
的外围电子排布特殊
(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半满和全空状态时
,
体系的能量最低
),
分别为
3d
5
4s
1
、
3d
10
4s
1
;
③
电子填充时先排
4s
再排
3d;
书写时先写
3d
再写
4s;
失电子时
,
先失
4s
再失
3d
。
-
2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判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应注意哪些事项
?
均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判断。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
:
同周期从左至右呈增大趋势
,
但当原子轨道呈全满、半满、全空状态时
,
第一电离能反常
,
即第
Ⅱ
A
族、第
Ⅴ
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
同主族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电负性递变规律
:
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
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4)
怎样根据电负性判断化学键类型
?
通常是根据电负性的差值来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
进而判断化合物的类型
,
一般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
,
差值小的则主要形成共价键。如
Cu
、
Cl
两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
1.9
和
3.0,
则两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
一般差值大于
1.7
时形成离子键
),
化合物类型为共价化合物。注意利用电负性的差值判断化学键类型只是一般规律
,
不是绝对的。
-
2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答案
(1)
第四周期第
Ⅷ
族
(
2)Fe
2+
[Ar]3d
6
或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6
N>O>C
(
3)3d
10
4s
1
(
4)
共价
-
2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1
元素
A
的基态原子占据哑铃形原子轨道的电子总数为
2,
元素
B
与
A
同周期
,
其基态原子占据
s
轨道的电子数与
p
轨道相同
;C
是
A
的同族相邻元素
;D
是
B
的同族相邻元素。则
:
(1)D
原子核外
L
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C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
的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
(2)
已知
A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中
A
、
D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
D,
则
A
、
B
、
C
、
D
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
B
、
C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
(1)2s
2
2p
6
1s
2
2s
2
2p
6
3s
2
3p
2
2
(2)O>S>C>Si
O>C>Si
解析
哑铃形是
p
轨道且电子总数为
2,A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
2
2s
2
2p
2
,
为碳元素
;B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
2
2s
2
2p
4
,
为氧元素
;C
、
D
分别为
Si
、
S;
由
C
、
S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
S
可知
S
的电负性大于
C
。
-
2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两大理论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有关推测或解释分子立体构型的思维路径
-
2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如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
(1)
判断分子中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
其中
: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
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
),
x
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如
S
,
中心原子为
S,
σ
键电子对数为
4,
孤电子对数
=(6+2-4×2)
÷
2=0,
则价层电子对数为
4+0=4
。
-
2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构型
:
-
2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
如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
?
-
3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
如何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
(1)
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
:
杂化轨道数
=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
中心原子的
σ
键个数
-
3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
:
(3)
根据中心原子的成键类型判断
:
如果中心原子形成一个三键
,
则为
sp
杂化
;
如果形成一个双键
,
则为
sp
2
杂化
;
如果全部是单键
,
则为
sp
3
杂化。
-
3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3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NH
3
极易溶于水
,
其立体构型为
,
试判断
NH
3
溶于水后
,
形成
NH
3
·H
2
O
的合理结构
:
(
填字母代号
),
推理依据
是
。
-
3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分析推理
(1)
怎样比较键角大小
?
当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时
,
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相比
,
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有更大的排斥作用
,
因此有孤对电子会使键角变小
,
孤对电子越多
,
键角越小。
-
3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怎样判断分子的极性
?
根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立体构型共同判断
:a.
完全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O
3
除外
);b.
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完全对称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
非对称性分子是极性分子。
根据经验规律判断
:
对于
AB
n
型分子
,
若中心原子
A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则为非极性分子
,
否则为极性分子。
答案
(1)
②③⑤
①④
非极性
(2)
①
sp
和
sp
2
三角锥形 大于
②
sp
3
杂化 极性
(3)
三角锥形
(b)
NH
3
·H
2
O
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
3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2
第二周期中碳、氮、氧是构成生命物质的三种主要元素
,
在生产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1)
第二周期中
,
第一电离能处于
B
与
N
之间的元素有
种。
(2)BF
3
与一定量水形成
(H
2
O)
2
·BF
3
晶体
Q,Q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R:
①
BF
3
属于
分子
(
填
“
极性
”
或
“
非极性
”);
②
R
中阳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
杂化
;
③
H
3
O
+
中
H—O—H
键角比
H
2
O
中
H—O—H
键角大
,
原因是
。
-
3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乙烯酮
(CH
2
=C=O)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
,
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
。
答案
(1)3
(2)
①
非极性
②
三角锥形
sp
3
③
H
2
O
分子中氧原子有两对孤电子对
,H
3
O
+
中氧原子只有一对孤电子对
,
排斥力较小
(3)sp
2
和
sp
-
3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解析
(1)
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2p
能级半充满的氮原子和
2s
能级全充满
2p
能级全空的铍原子第一电离能要比同周期相邻原子高
,
故第一电离能介于
B
、
N
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
Be
、
C
、
O
三种元素。
(2)
①
BF
3
分子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
是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完全对称性分子
,
属于非极性分子
;
②
H
3
O
+
中氧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
sp
3
,
但氧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
,
所以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
阴离子中
B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
杂化轨道类型为
sp
3
;
③
H
2
O
和
H
3
O
+
中中心原子
O
的杂化类型均为
sp
3
,
但氧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不同
,H
2
O
中有两对孤电子对
,H
3
O
+
中只有一对
,
排斥力较小。
(3)
第一个
C
形成一个双键
,
杂化类型为
sp
2
,
第二个
C
形成两个双键
(
相当于一个三键
),
杂化类型为
sp
。
-
3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粒子间作用与分子的性质
有关分子性质的思维路径
-
4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对物质性质有哪些影响
?
-
4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4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
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
有怎样的规律
?
(1)
溶解性
:
依据
“
相似相溶
”
的规律
,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
,
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
,
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
,
溶解性越好。
“
相似相溶
”
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
如乙醇和水互溶
(C
2
H
5
OH
和
H
2
O
中的羟基相近
),
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2)
手性
: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
,
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
,
镜面对称
,
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
,
互称手性异构体
,
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3)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
(HO)
m
RO
n
,
如果成酸元素
R
相同
,
则非羟基氧原子数
n
越大
,
酸性越强
,
如
HClO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
,
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
,
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
5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同种类型晶体
:
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越大
,
则熔沸点越高
,
反之则越低。
①
离子晶体
:
一般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
,
离子半径越小
,
则晶格能越大
,
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
如熔点
:MgO>NaCl
。
②
分子晶体
: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
,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
熔沸点越高
,
如熔沸点
:SnH
4
>GeH
4
>SiH
4
>CH
4
;
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接近
),
分子的极性越大
,
其熔沸点越高
,
如熔沸点
CO>N
2
;
对于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
支链越多
,
熔沸点越低
;
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
如熔沸点
H
2
O>H
2
Te>H
2
Se>H
2
S
。
③
原子晶体
:
原子半径越小
,
键长越短
,
键能越大
,
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
如熔点
:
金刚石
>
碳化硅
>
硅。
④
金属晶体
: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
,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
,
金属键越强
,
金属熔沸点越高
,
如熔沸点
:NaCH
3
OH>CO
2
>H
2
H
2
O
与
CH
3
OH
均为极性分子
,H
2
O
中氢键比甲醇多
;CO
2
与
H
2
均为非极性分子
,CO
2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
范德华力较大
(4)
离子键和
π
键
(
键
)
(5)0.148
0.076
-
76
-
解析
(1)Co
是
27
号元素
,
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7
4s
2
或
[Ar]3d
7
4s
2
。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
第一电离能越大
,
金属性越强
,
第一电离能越小
,
故第一电离能
O>Mn
。氧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2s
2
2p
4
,
其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
2,
锰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3d
5
4s
2
,
其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
5,
故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较多的是
Mn
。
(2)CO
2
和
CH
3
OH
中的中心原子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是
2
和
4,
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sp
和
sp
3
。
(3)
四种物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H
2
O
、
CH
3
OH
都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
一个水分子中两个
H
都可以参与形成氢键
,
而一个甲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
H
可用于形成氢键
,
所以水的沸点高于甲醇。
C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H
2
的
,
所以
CO
2
分子间范德华力大于
H
2
分子间的
,
则沸点
CO
2
高于
H
2
,
故沸点
H
2
O>CH
3
OH>CO
2
>H
2
。
-
77
-
-
78
-
3
.
由
P
、
S
、
Cl
、
Ni
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
回答下列问题。
(1)
基态
Cl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P
、
S
、
Cl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SCl
2
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
,
该分子立体构型为
。
(3)
已知
MgO
与
NiO
的晶体结构
(
如下图
)
相同
,
其中
Mg
2+
和
Ni
2+
的离子半径分别为
66 pm
和
69 pm
。则熔点
:MgO
(
填
“>”“<”
或
“=”)NiO,
理由是
。
-
79
-
(4)
若
NiO
晶胞中离子坐标参数
A
为
(0,0,0),B
为
(1,1,0),
则
C
离子坐标参数为
。
答案
(1)1s
2
2s
2
2p
6
3s
2
3p
5
Cl>P>S
(2)sp
3
V
形
(3)>
Mg
2+
半径比
Ni
2+
小
,MgO
的晶格能比
NiO
大
-
80
-
解析
(1)
基态
Cl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1s
2
2s
2
2p
6
3s
2
3p
5
,
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的趋势
,
第一电离能排序时
,P
电子排布有半充满结构
,
第一电离能较高
,
高于
S
而低于
Cl,
所以第一电离能
: Cl>P>S
。
(2)SCl
2
中
S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2+ ×(6-1×2)=4,
采取
sp
3
杂化方式
,
含两对孤对电子
,
所以该分子构型为
V
形。
(3)
晶体结构相同时
,
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强度越大
,Mg
2+
半径比
Ni
2+
小
,MgO
的晶格能比
NiO
大
,
熔点
:MgO>NiO
。
(4)
题中已经给出了坐标系的三个方向示意图
,
晶胞是边长为
1
的正方体
,C
离子坐标是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元2021-05-10 16:16:38104页
- 2020届二轮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021-05-10 15:46:029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实验2021-05-10 14:00:57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解答题之物质2021-05-10 10:25:1946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考大题专练2021-05-10 09:57:0810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章物质2021-05-09 03:20:1820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2021-05-09 02:44:0112页
-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2021-05-09 02:04:558页
-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2021-05-09 01:44:5776页
- 2020届二轮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021-05-09 01:19:0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