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50 KB
- 2021-05-10 发布
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35 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一次,核 DNA 分子含量减半两次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核 DNA 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始终相同
C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分裂一次,核 DNA
分子含量在减Ⅰ、减Ⅱ末期均减半,A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 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核 DNA 分子数目是染色体数
目的 2 倍,C 错误;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 正确。]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能够配对
B.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定是四分体
C.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定是一个四分体
C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配对,有丝
分裂过程不发生配对,A 错误;复制后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
体,但不是四分体,B 错误;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一
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 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才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此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不是一个四分体,D 错误。]
3.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B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同
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 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
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 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
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 正确。]
4.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
C [该细胞分裂模式图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该细
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 正确;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
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 错误、D 正确。]
5.右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
B.此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
D.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两个精子
B [由题图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
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
体,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是精细胞。]
6.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
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换部分片段
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 2 或 4 条染色体
D [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
为初级精母细胞,故只能发生于睾丸中,不会发生于卵巢中,A、B 项错误;同源
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于四分体时期,而图示为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C 项错误;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
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他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染色体,D 项正确。]
7.如图表示人类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在
甲、乙、丙、丁四个连续时期的统计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的细胞表示卵原细胞
B.乙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丙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正在发生分裂
D.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乙和丙
C [分析可知,图中阴影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空白表示核 DNA 分子数。甲
时期的细胞表示卵原细胞,乙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丙时期为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前期、中期,丁时期的细胞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A 项正确;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 项正确;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才发生着丝点分裂,C 项错误;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乙和丙,D 项正确。]
8.某植物的正常细胞中含 10 条染色体、10 个核 DNA 分子,且细胞中存在
纺锤丝,则该细胞可能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由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之比为 1∶1 可知,细胞中没有染色
单体,又由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9.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A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卵细
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数目的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
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不
需经过变形。]
10.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a 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 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①与④过程中核 DNA 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C.a 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 过程能产生生殖细胞
D.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C [a 属于有丝分裂,b 属于减数分裂,A 错误;①④过程核 DNA 含量增加
的原因都是 DNA 复制,B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减数分
裂过程能产生生殖细胞,C 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⑤,②对应有丝分裂时期,不
会发生交叉互换,D 错误。]
11.图 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图 1 图 2
(1)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 CD 段形
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图 2 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DE 段。
(3)就图 2 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
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示可知,图 1 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
情况,AB 段为分裂间期。(1)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 DNA 复制(或染色体
复制),图 1 中 CD 段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减半,是因为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离。(2)图 2 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 1 个 DNA
分子,应处于图 1 中的 DE 段;图 2 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都有 2 条染色单体,因此都有 2 个 DNA 分
子,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3)图 2 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共有 4 条
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8 个 DNA 分子,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之比为 1∶2,
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答案] (1)DNA 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12.如图所示,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
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
回答:
图 1 图 2
(1)图 1 中 a、b、c 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 1 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
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 1 中Ⅱ时期的数量关系对应图 2 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
2 中________的过程。
(3)图 2 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1)染色单体的数量可以为 0,由此可确定 b 表示染色单体。图 1 中的
Ⅰ为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2)图 1
的Ⅱ中有 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8 个 DNA 分子,与图 2 中的乙相对应。由
Ⅱ变为Ⅲ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
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由第(2)小题知初级卵母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为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绘图的第一步是标出横、纵坐标的含义。本题中绘
图时要特别注意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有:间期
DNA 分子复制,DNA 含量逐渐加倍后,1 条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 分子;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1 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
[答案] (1)b Ⅰ、Ⅱ (2)乙 乙→丙 (3)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如
图所示。
[等级过关练]
13.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二倍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
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
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 f 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C [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 错误;
图乙中有染色单体,图乙不可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不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
B 错误;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和减数第
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该过程中,C 正确;若图丙表示果蝇
精巢内的几种细胞,f 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D 错误。]
14.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
上 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变化
②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 DNA 分子
③在 MN 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目相同的 DNA
④在 IJ 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
体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C [由于间期 DNA 复制加倍,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 DNA 数量
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错误;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染色体上
与 DNA 分子数相等,即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 DNA 分子,②正确;在 MN 段,
着丝点分裂,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后又暂时加倍,所以每个细胞内
都含有和体细胞数目相同的 DNA,③正确;IJ 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四分体时
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在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
体的自由组合,④正确。]
15.图 1 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比例的变
化关系;图 2 表示此动物处于某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图 1
图 2
(1)此动 物 一定 是 ________(填“ 雌 性” 或 “雄 性”), 依 据 是 图 2 中 的
________,此图和另一性别的同一时期的区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至乙过程是________分裂。
(2) 图 2 中 ________ 细 胞 处 于 图 1 中 的 CD 段 , DE 段 形 成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期。
(3)图 2 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
(4)图 2 中丁细胞的子细胞称为________。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
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了________。
[解析] (1)图 2 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配,由此
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雌性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
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至乙过程是有丝分裂。
(2)图 1 中 CD 段,染色体数∶核 DNA 数=1∶2,即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图
2 中丙细胞和丁细胞中均含染色单体,故二者与图 1 中的 CD 段对应;DE 段形成
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图 2 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 4 条染色体、8 条染
色单体。
(4)图 2 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
子细胞为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其上所含基因应该完
全相同,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 (1)雄性 丙细胞 雌性个体内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
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有丝
(2)丙、丁 着丝点分裂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3)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4)精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