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5-10 发布
第二篇
常考主观题逐空特训
——
打造综合大题的
“
精品组件
”
专题二 化学基本计算题空的研究
热点题空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热点题空二 物质组成及含量计算
栏目索引
热点题空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考必备
2.
明确一个中心
必须以
“
物质的量
”
为中心
——
“
见量化摩,遇问设摩
”
3.
掌握两种方法
(1)
关系式法
多个反应连续发生时,起始物与目标产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2)
差量法
①
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
“
理论差量
”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
(
理论差量
)
及差量
(
实际差量
)
与未知量列成比例式,然后求解。如:
2C(s)
+
O
2
(g)
==
=2CO(g) Δ
H
Δ
m
(
固
)
,
Δ
n
(
气
)
,
Δ
V
(
气
)
2 mol
1
mol
2
mol
Q
24 g
1
mol
22.4
L(
标况
)
②
使用差量法时的注意事项
a.
所选用差量要与未知量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b.
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和对应,即
“
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
。
4.
巧用
“
三守恒
”
对点集训
题组一 化学常用计量的应用
1.
检测明矾样品
[
含砷酸盐,
M
(As)
=
75
]
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需配制砷标准参照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取
0.132 g As
2
O
3
,用
NaOH
溶液完全溶解后,配制成
1 L Na
3
AsO
3
溶液,则此溶液
1 mL
相当于含砷的质量为
____
mg
。
答案
0.1
解析
1 L Na
2
AsO
3
中含砷的质量:
则
1 mL
此溶液中含有
0.1 mg As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解析
(2)
取上述溶液,配制
1 L
含砷量为
1 mg·L
-
1
的砷标准溶液。需取用上述
Na
3
AsO
3
溶液
____
mL
。
10
解析
设需
Na
3
AsO
3
溶液
V
mL
,
0.1
V
mg
=
1 mg·L
-
1
×
1 L
,
V
=
10
。
1
2
3
4
5
6
7
8
9
2.CO
2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CO
2
通入氨水生成
NH
4
HCO
3
,
NH
4
HCO
3
很容易分解。
2.00 mol
NH
4
HCO
3
完全分解,分解产物经干燥后的体积为
_____L
(
标准状况
)
。
89.6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2)
某
H
2
中含有
2.40 mol CO
2
,该混合气体通入
2.00 L NaOH
溶液中,
CO
2
被完全吸收。如果
NaOH
完全反应,该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1.2 mol·L
-
1
≤
答案
解析
c
(NaOH)
≤
2.4 mol·L
-
1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
2.40 mol CO
2
被完全吸收,
NaOH
也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Na
2
CO
3
(
此时
NaOH
的浓度最大
)
或
NaHCO
3
(
此时
NaOH
的浓度最小
)
或
Na
2
CO
3
和
NaHCO
3
的混合物。用极值思想分析两个特殊情况:
①
CO
2
+
NaOH
==
=NaHCO
3
,
n
(NaOH)
=
n
(CO
2
)
=
2.40 mol
,
②
CO
2
+
2NaOH
==
=Na
2
CO
3
+
H
2
O
,
n
(NaOH)
=
2
n
(CO
2
)
=
4.8 mol
,
综合
①②
可知,
NaOH
溶液的浓度应该为
1.2 mol·L
-
1
≤
c
(NaOH)
≤
2.4 mol·L
-
1
。
1
2
3
4
5
6
7
8
9
3.
取一定量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
(Fe
2
O
3
和
Cu
2
O
的混合物
)
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
3.2 g
,滤液中
Fe
2
+
有
1.0 mol(
资料:+
1
价的铜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
2Cu
+
==
=Cu
+
Cu
2
+
)
,则样品中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
0.55 mol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加入稀
H
2
SO
4
时涉及到的反应有:
Fe
2
O
3
+
6H
+
==
=2Fe
3
+
+
3H
2
O
Cu
2
O
+
2H
+
==
=Cu
+
Cu
2
+
+
H
2
O
2Fe
3
+
+
Cu
==
=2Fe
2
+
+
Cu
2
+
则
n
(Cu
2
O)
=
0.5 mol
+
0.05 mol
=
0.55 mol
。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二 原子守恒及关系式法的
应用
4
.
过氧乙酸
(
)
常用作纺织品漂白剂。
(1)
乙醛能与
O
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乙酸,若有
11.2 L O
2
(
标准状况下
)
参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浓度为
40%
的过氧乙酸
____
g
。
9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
某纺织厂污水中过氧乙酸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污水加入硫酸酸化,然后加入过量
KI
溶液充分反应,加入
NaOH
溶液调节为弱碱性,用
Na
3
AsO
3
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答案
①
I
-
将过氧乙酸还原为乙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CH
3
COOOH
+
2I
-
+
2H
+
==
=
I
2
+
CH
3
COOH
+
H
2
O
1
2
3
4
5
6
7
8
9
②
取污水水样
100.00 mL
,按上述方法测定污水中过氧乙酸含量,消耗
0.010 00 mol·L
-
1
Na
3
AsO
3
标准溶液
8.50 mL
。计算污水中过氧乙酸物质的量浓度
(
写出计算过程
)
。
答案
n
(CH
3
COOOH)
=
n
(Na
3
AsO
3
)
=
0.010 00 mol·L
-
1
×
8.5
×
10
-
3
L
=
8.50
×
10
-
5
mol
1
2
3
4
5
6
7
8
9
5.[2017·
全国卷
Ⅰ
,
26(5)]
用凯氏定氮法
(Kjeldahl method)
来测定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测定过程
如下
已知:
NH
3
+
H
3
BO
3
===NH
3
·H
3
BO
3
;
NH
3
·H
3
BO
3
+
HCl===NH
4
Cl
+
H
3
BO
3
。
取某甘氨酸
(C
2
H
5
NO
2
)
样品
m
克进行测定,滴定时消耗浓度为
c
mol·L
-
1
的
盐酸
V
m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____
_
_%
,样品的纯度
≤
___
_
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处理后,甘氨酸
(C
2
H
5
NO
2
)
样品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入
NH
3
·H
3
BO
3
中。根据氮原子守恒得如下关系式:
C
2
H
5
NO
2
~
N
~
NH
3
·H
3
BO
3
~
HCl
n
(C
2
H
5
NO
2
)
=
n
(N)
=
n
(HCl)
=
cV
×
10
-
3
mol
1
2
3
4
5
6
7
8
9
6.
准确称取
a
g
岩脑砂
(
主要成分为
NH
4
Cl)
,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
(
发生的反应为:
2NH
4
Cl
+
3CuO
3Cu
+
N
2
↑
+
2HCl
↑
+
3H
2
O
↑
)
,
利用
下列
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之比。
1
2
3
4
5
6
7
8
9
(1)
设置装置
H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
。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对测定氯化氢
的
质量产生影响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2)
若装置
I
增重
b
g
,利用装置
K
测得气体体积为
V
L(
已知常温常压下
气体
摩尔体积
为
24.5 L·mol
-
1
)
,则岩脑砂中
m
(N)
∶
m
(Cl)
=
___________(
用含
b
、
V
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
。若测量体积时气体温度高于常温
(
其他
操作均正确
)
,则
m
(N)
比正常值
_____(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
答案
解析
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装置
I
碱石灰增重的质量为
HCl
,可计算
m
(Cl)
,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N
2
的体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再计算
m
(N)
,因为气体测量时温度偏高,导致
V
增大,所以
m
(N)
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三 电荷守恒及电子守恒的应用
7.FeCl
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
处理污水比
FeCl
3
高效,且腐蚀性小。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
NaClO
3
氧化酸性
FeCl
2
废液得到
FeCl
3
。若酸性
FeCl
2
废液中
c
(Fe
2
+
)
=
2.0
×
10
-
2
mol·L
-
1
,
c
(Fe
3
+
)
=
1.0
×
10
-
3
mol·L
-
1
,
c
(Cl
-
)
=
5.3
×
10
-
2
mol·L
-
1
,则该溶液的
pH
约为
____
。
答案
解析
2
解析
酸性溶液中
c
(OH
-
)
忽略不计
,
根据电荷守恒
,
c
(Fe
3
+
)
×
3
+
c
(Fe
2
+
)
×
2
+
c
(H
+
)
=
c
(Cl
-
)
,
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
c
(H
+
)
=
c
(Cl
-
)
-
c
(Fe
2
+
)
×
2
-
c
(Fe
3
+
)
×
3
=
5.3
×
10
-
2
mol·L
-
1
-
2.0
×
10
-
2
mol·L
-
1
×
2
-
1.0
×
10
-
3
mol·L
-
1
×
3
=
1.0
×
10
-
2
mol·L
-
1
,所以
pH
=
2
。
1
2
3
4
5
6
7
8
9
8.
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
[
2016·
全国卷
Ⅲ
,
28(2)
]
“
氧化
”
中欲使
3 mol
的
VO
2
+
变为
,
则
需
要
氧化剂
KClO
3
至少为
____
mol
。
答案
解析
0.5
1
2
3
4
5
6
7
8
9
(2)
[2015·
全国卷
Ⅱ
,
28(1)]
工业上可用
KClO
3
与
Na
2
SO
3
在
H
2
SO
4
存在下制得
ClO
2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
答案
解析
2
∶
1
解析
由题给的反应物中有
KClO
3
、生成物中有
ClO
2
,可知氧化剂为
KClO
3
,还原剂为
Na
2
SO
3
。
1 mol KClO
3
生成
1 mol ClO
2
时得到
1 mol
电子,
1 mol Na
2
SO
3
生成
1 mol Na
2
SO
4
时失去
2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
1
。
1
2
3
4
5
6
7
8
9
9.[2016·
全国卷
Ⅰ
,
28(4)(5)]NaClO
2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4)
“
尾气吸收
”
是吸收
“
电解
”
过程排出的少量
ClO
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
,该
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___
。
答案
解析
2
∶
1
O
2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5)
“
有效氯含量
”
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
Cl
2
的氧化能力。
NaClO
2
的有效氯含量为
_____
。
(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
答案
解析
1.57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利用电子守恒解题的思维模板计算
练后反思
1
2
3
4
5
6
7
8
9
特别提醒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1
2
3
4
5
6
7
8
9
热点题空二
物质组成及含量计算
高考必备
2.
物质组成计算类型及方法总结
类型
解题方法
物质含
量
计算
①
根据关系式法、得失电子守恒法、滴定法等,得出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量。
②
由
①
中求出量,除以样品的总量,即可得出其含量
确定
物
质化学
式
的计算
①
根据题给信息,计算出可求粒子的物质的量。
②
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出未知粒子的物质的量。
③
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出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④
各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物质化学式的下标比
对点集训
题组一 有关物质含量的计算
1.
取
21.0 g
该
Ba(NO
3
)
2
晶体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并加入足量稀
H
2
SO
4
,反应完成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
18.64 g
,则该晶体的纯度为
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99.4%
解析
设产生
18.64 g BaSO
4
需
Ba(NO
3
)
2
的质量为
x
,依据
Ba
原子守恒,得关系式:
Ba
(
NO
3
)
2
~
BaSO
4
261
233
x
18.64
g
1
2
3
4
5
6
7
2.[2017·
全国卷
Ⅱ
,
26(4)]
草酸钙沉淀经稀
H
2
SO
4
处理后,用
KMnO
4
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
为
+
H
+
+
H
2
C
2
O
4
―
→
Mn
2
+
+
CO
2
+
H
2
O
。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 0 mol·L
-
1
的
KMnO
4
溶液
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
。
45.0%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3.
为了测定
NaClO
2
粗品的纯度,取粗产品
10.0 g
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取出
10
mL
溶液于锥形瓶中
,
再加入足量酸化的
KI
溶液
。
充分反应后
(NaClO
2
被还原为
Cl
-
,杂质不参加反应
)
,加入
2
~
3
滴淀粉溶液,用
0.20 mol·L
-
1
Na
2
S
2
O
3
标准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标准液
20.00 mL
,试计算
NaClO
2
粗品的纯度
________
。
(
提示:
2Na
2
S
2
O
3
+
I
2
===Na
2
S
4
O
6
+
2NaI)
90.5%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题组二 化学式的确定
4.
在空气中煅烧
CoC
2
O
4
生成钴氧化物和
CO
2
,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
2.41 g
,
CO
2
的体积为
1.344 L(
标准状况
)
,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Co
3
O
4
[
解题思路
]
答案
解题思路
1
2
3
4
5
6
7
5.
化合物甲和
NaAlH
4
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
H
2
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
H
2
,甲与
AlCl
3
反应可得到
NaAlH
4
。将
4.8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
2.24 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的
H
2
。甲的化学式
_____
。
答案
解析
NaH
解析
由
4.8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
2.24 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的
H
2
,可推断金属钠和
H
2
反应生成的甲为
NaH
,
NaH
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
2
,
NaH
与
AlCl
3
反应可得到
NaAlH
4
。甲的化学式为
NaH
。
1
2
3
4
5
6
7
答案
根据
1
2
3
4
5
6
7
7.
纯净的光卤石的组成可表示为
KCl·MgCl
2
·
n
H
2
O
。
实验
Ⅰ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纯净的光卤石中结晶水的含量。
答案
(1)
若装置
C
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
a
g
,实验前称量得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总质量为
b
g
,充分反应并冷却后,称量得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
质量
为
c
g
。则
KCl·MgCl
2
·
n
H
2
O
中
n
=
___________(
用含
a
、
b
、
c
的代数式表示
)
。
解析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实验
Ⅱ
:测定纯净的光卤石中
Mg
2
+
的质量分数。
取
w
g
纯净的光卤石溶于适当过量的稀硝酸中,再用水稀释,配制成
250 mL
溶液。取
25.00 mL
所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几滴
K
2
CrO
4
溶液
(
作指示剂
)
,用
c
mol·L
-
1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AgNO
3
标准溶液
V
mL
。
(
2)
纯净的光卤石中所含
Mg
2
+
的质量分数为
____%(
用含
w
、
c
、
V
的代数式表示
)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3)
若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结果会
_____(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
答案
解析
偏低
解析
起始时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
V
(
测
)
=
V
(
终
)
-
V
(
始
)
,则
V
(
测
)
偏小,导致测得的
Mg
2
+
的质量分数偏低。
1
2
3
4
5
6
7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