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5-10 发布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市从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筛选出刺绣、编织、木雕等多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在贫困人口集中的深度贫困乡镇举办非遗传统技艺培训班,探索出一条把文化“软资源”转化为“硬实力”的文化扶贫之路。非遗资源助力脱贫攻坚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②非遗的传承以市场化开发为前提
③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2019年8月,习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这表明
①东西方的文化特质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趋于一致
②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规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年来,故宫借势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以产品推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把自身成功打造成超流量。并实现与产业的结合,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
①新媒体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农业学、天文历法与医学等领域,重视经验总结,主要服务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这说明我国的古代科技
①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一则优秀的公益广告如同一股清流,能够给人以启迪与温暖,唤醒正能量与道德良知。由此可见,成功的公益广告
①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唯一方式
②只有借助最新科技才能发挥力量
③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④有助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开学第一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每年一次的成长仪式。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联合制作了2019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让莘莘学子重温了面对五星红旗应有的信仰和荣耀,启迪着孩子们对国家的赤诚热爱。由此可见,该节目
①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②旨在规定大众传媒传播文化的方向
③为今后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是一个承载使命、面向未来的生动课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能够永葆红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得益于红色基因的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
①在与时俱进中展现红色基因的鲜明特色
②在传承中发挥红色基因这一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
③在铸魂育人中凸显红色基因的价值本色
④在放眼世界中发挥红色基因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9年7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检视问题不足,清醒认识当前文化和旅游市场现状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着不小差距,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这一要求
①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②是为了建立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
③旨在杜绝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文化传媒的商业性
④是因为腐朽和落后的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70年白驹过隙,70年岁月如歌,70年春华秋实。每个人星星点点的梦想,汇聚成新中国的时代光芒,凝聚成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这启示我们
①要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时代精神
②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④要将以梦想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强国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11.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这体现了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12.2018年夏天,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制作的MV《哲学有点甜》刷爆了朋友圈。“海风吹拂过,爱琴海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多反思勤训练哲学有点甜,这快乐不会变哲学有点甜”。哲学的甜来自于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学好哲学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所在
③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与“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B.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1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④-① D.④-①-③
1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说法与其观点相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古时只有天子拥有通天祭天之权,天子颁朔,按照历法所作对农事、政事的安排与实施,因而亦被理解为一种“代天理物”之事、由此,其政事行为亦被赋予了某种本原于、出自于“天”的神圣性的意义。“代天理物”从本质来说
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承认物质是第一性
C.“天”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7.2018年8月13日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首次以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传统作为基础学术架构,以“学以成人”为主题展开哲学研讨。下列中国传统古语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理生万物、理在事先”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B.“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8 .21世纪,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不仅推动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主要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人类文明进步,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要说出这个时代需要说的话,说出解决这个时代问题的话。这表明我们的哲学思想
①对时代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②要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只能反映新时代的研究成果
④要总结概括时代认识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的作用
②意识会影响实践活动的结果
③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
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9年4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通过在迄今为止最深、最灵敏的X射线巡天中,发现了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形成的磁星所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证实了双中子星并合直接产物可以是大质量毫秒磁星(即中子星),进而深化了对中子星基本属性的议识,证实了之前的理论预言。对双中子星并合的研究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研究是认识发展的唯一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某科研课题组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首次设计出一种新型单位点界面催化剂结构,在低温高效去除氢气中微量,制备高纯氢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表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B.科学技术是科学实验的动力
C.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2.由于科技水平的有限,目前人类只能在地球上观察火星,是通过光的反应来实现的。天文学家通过测算,以火星离地球最长距离来算,光从地球到火星,再从火星返回地球大约需要40分钟。然而事物始终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40分钟前的火星与40分钟后的火星不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知
A.真理中包含着错误,有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B.人对天体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C.人对天体的认识虽然来自于其本身,但这是主体的凭空想象
D.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火星不是它实时的状态
23.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12分)
27.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文化如何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8分)
(2)“饮其流者怀其源。”请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6分)
28.2019年,中央宣传文化部门和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小分队近1.2万支,在各地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文艺活动。一支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用心演出、倾情奉献,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厚文化氛围,凝聚起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文化进万家活动不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弘扬了特色民族文化。社火、木偶戏、秧歌、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和面花、泥塑、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展演、展览,千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该活动的举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12分)
29.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会上,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学较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做法。“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知识面更广。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过早受到了娱乐化、低俗化信息的冲击。中小学生的人生现、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讲究吃穿,有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碰到一点困难就发愁。”张淑琴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情况很有些着急。
但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张淑琴担心的情况正在好转。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临沂编写了《沂蒙精神教育读本》。在小学和初中都开设了沂蒙精神教育课程,并组织了艺术表演、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总书记听后指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C
7.B
8.A
9.A
10.D
11.C
12.B
13.C
14.D
15.A
16.D
17.B
18.C
19.A
20.C
21.C
22.D
23.C
24.B
25.D
26.(12分)【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4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4分)③文化塑造人生,“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分)
27.【答案】(1)(8分)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文化创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分)②要站在时代的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话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等创新。(2分)③发挥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作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分)④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2分)
(2)(6分)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分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分)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分)
28.(12分)【答案】①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分)②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3分)③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④要把中华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推广开来。(3分)
29.(12分)【答案】①意识具有能动性。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把握方向,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新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