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0 KB
- 2021-05-10 发布
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四)
(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某地理爱好者于冬至日测得P地部分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如图,读图回答1~2题。
1.P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 )
A.(33°N,110°E) B.(33°N,120°E)
C.(36.5°N,120°E) D.(36.5°N,110°E)
2.关于P地此日可见的现象比较可信的是( )
A.渔民出海捕捞带鱼
B.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C.黄土高坡厚厚积雪
D.遍地分布常绿阔叶林
解析:1.A 2.D 第1题,据图分析北京时间11:00与14:20时太阳高度相等,根据正午对称原理,该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为12:40,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同时根据图示推断当地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大于30°,计算出当地的纬度小于36.5°,综上故选A。第2题,此日为冬至日,气候寒冷,天气恶劣,不利于出海捕捞带鱼,A错;此日,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B错;冬季,黄土高原地区虽有积雪,但由于纬度较低,积雪容易融化,C错;通过第一题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故选D。
(2019·江苏省七市第三次调研)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于 2018年6月28日至 2019年1月18日执行第七次“和谐使命”任务。下图为“和平方舟”医院船行驶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和平方舟”医院船从舟山港出发到汤加航行途中大多(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4.从厄瓜多尔到智利航段( )
A.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 B.降水较多,多海雾
C.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沿岸雨林植被广布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图示,“和平方舟”医院船从舟山港出发到汤加航行时间是在7月份,先后受到夏季风和东南信风影响,逆风向行驶;同时先受到日本暖流和南北赤道暖流影响,逆洋流行驶,因此航行途中是逆风逆水,故选C。第4题,该地分布着自南向北流的秘鲁寒流,水温低,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A正确;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寒流等影响,降水较少,多海雾,B错;该地由于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秘鲁渔场,C错;沿岸降水少,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形成广阔的热带荒漠,D错。故选A。
(2019·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三模拟) 下图分为图1和图2两部分,图1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风力 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 D.≥10 ℃积温
6.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④⑥
解析:5.A 6.B 第5题,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风带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大于等于10摄氏度
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第6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B。
(2019·广东省六校联考)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 )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 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 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8.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9.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坚硬 B.河流较多
C.降水较少 D.断裂较少
解析:7.B 8.C 9.D 第7题,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崖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岩层破碎后,流水沿断裂处溶蚀,地下暗河溶洞发育,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剧烈,形成峡谷,后来纵向及横向处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地下暗河出露,悬瀑形成,故选B。第8题,由图可知,悬瀑底处海拔低于溶洞、暗河及瀑布顶端,说明流水下蚀作用强于溶蚀,C对;降水大小及发育的河流流量大小与否对悬瀑形成无关,A错;悬瀑不是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差,是流水下蚀形成的,B错;河流下蚀速度快于溶蚀,下蚀后分离的岩体在流水溶蚀下,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形成,与溯源侵蚀无关,D错。故选C。第9题,读图可知,湘西峰脊峡谷地区峡谷众多,而形成峡谷的基础是断裂发育,在断层处,岩石破碎,被流水侵蚀形成多个峰脊,而台地峡谷区域台地较少,是由于断裂较少,故选D。
(2019·华文大教育联盟质量检测)如图为某海域表层某时段平均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海域表层水温变化规律直接受控于(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寒、暖流交汇 D.大气环流
11.5~6月图示海域水温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 )
①西风漂流位置北移 ②太阳辐射减弱
③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增强 ④反气旋活动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10.C 11.A 第10题,图示海域东部为厄加勒斯暖流、南部为西风漂流,受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由北向南先递增再递减,等温线向西弯曲。第11题,5~6月,受西风带北移影响,西风漂流位置北移;太阳直射点北移,该海域太阳辐射减弱,水体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弱,水温不断降低,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