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8 KB
- 2021-05-10 发布
将相和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强读说练习。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悟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2、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8课《将相和》这篇课文,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是哪三个?我们请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举手发言)
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每个小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学生1
4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经过: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在洞察秦王的诡计后,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大夫。
学生2:“渑池之会”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经过:秦王要赵王鼓瑟,侮辱赵王;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用“拼命”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
结果:蔺相如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学生3:“负荆请罪”的起因: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
经过:廉颇想要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见面采取了避而不见的方法。并说明回避的原因,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廉颇听了后,知错就改,并且负荆请罪。
结果: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二、新课。
1、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①小组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4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面两件是因。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②说说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忠贞爱国
廉颇:光明磊落、英勇善战、知错就改、忠贞爱国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①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②小组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第三段(第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深受启发,觉得顾全大局,
4
团结友爱很重要。你们受到启发没有?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要团结互助,只有全班团结一心,才能把我们的班级工作搞好。另外,老师准备了几句名言警句与大家共勉。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四、作业。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阴谋( )计 同心( )力 理( )气壮
无( )之宝 负( )请罪 ( )头丧气
攻无不( ) 完( )归赵 战无不( )
2、修改病句。
①秦国最强盛,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②我因为避着廉将军,所以是为我们赵国啊!
4
相关文档
- 一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习:照样子写词2021-05-10 13:53:121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zh2021-05-10 13:52:2019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2021-05-10 13:52:1214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比尾巴》2021-05-10 13:50:3044页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附2021-05-10 13:50:156页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62021-05-10 13:50:064页
- 安徽省淮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2021-05-10 13:49:581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卖炭翁》 (7)_2021-05-10 13:49:4922页
-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及2021-05-10 13:49:4810页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水从哪里来2021-05-10 13:49:39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