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50 KB
- 2021-05-10 发布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尝试性计算,首先发表行星运动的三个
定律的科学家是
A. 哥白尼 B. 第谷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答案】D
【解析】
开普勒首先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故 D 正确.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中变化的是
A. 速度 B. 速率 C. 周期 D. 转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恒定,即速率恒定,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故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转动过程中周期和转速都是恒定的,故 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太阳系中有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 4 倍,则
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
A. 10 年 B. 2 年 C. 4 年 D. 8 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地球半径为 R,则行星的半径为 4R,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3 3
2 2
(4 )R R
T T
行
解得:
34 8T T T 行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1 年,则说明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 8 年.
A.10 年与计算结果不符,故 A 不符合题意.
B.2 年与计算结果不符,故 B 不符合题意.
C.4 年与计算结果不符,故 C 不符合题意.
D.8 年与计算结果相符,故 D 符合题意.
4.某同学利用体重计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在一次实验中,她先蹲在体重计上,如图所示,
在她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站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 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 体重计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D. 体重计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该同学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站姿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先做加速度
竖直向上的加速运动,后加速度竖直向下的减速运动。所以,先超重,后失重;故 A、B 错
误;
CD.设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为 F,人运动的加速度为 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稳定时:
F mg ,人加速向上运动时:F mg ma ,故 F mg ma mg ,同理,人减速上升
时: mg F ma , F mg ma mg ,故体重计示数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 错,
D 对;
故选 D。
5.如图所示,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 v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y gtv ,所以速度与时
间成正比,故 A 正确.
6.如图,篮球沿优美的弧线穿过篮筐,图中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相应点速度方向的是( )
A. 1v B. 2v C. 3v D. 4v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曲线运动特征可知,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上该点的
切线方向上,所以图中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相应点速度方向的只有 3v ,故 C 正确.
7.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每隔相等的时间落下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每一个小球
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及这些小球在空中的连线将分别是( )
A. 抛物线、倾斜直线 B. 竖直直线、倾斜直线
C. 抛物线、竖直直线 D. 竖直直线、折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球离开飞机后将做平抛运动,所以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与飞机速度相同,所以在空中各个小球应在同一
条竖直线上,所以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8.如图所示,小球以 10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0.8s 时到达 P 点,取
210 /g m s ,则
A. 0.8s 内小球下落的高度为 4.8m
B. 0.8s 内小球下落的高度为 6.3m
C. 小球到达 P 点的水平速度为 10m/s
D. 小球到达 P 点的竖直速度为 12m/s
【答案】C
【解析】
【分析】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时间求出下降
的高度以及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
【详解】小球下落的高度 h= 1
2 gt2= 1
2 ×10×0.64m=3.2m.故 AB 错误.小球在水平方向上
的速度不变,为 10m/s.故 C 正确.小球到达 P 点的竖直速度 vy=gt=8m/s.故 D 错误.故
选 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
式灵活求解.
9.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 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
人”。若已知引力常量为 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地球上一个昼夜
的时间为 1T (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为 2T (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
距离为 1L ,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 2L ,可估算出( )
A. 地球的质量
2gRM G
地 B. 太阳的质量
2 3
2
2
2
4 LM GT
太
C. 月球的质量
2 3
1
2
1
4 LM GT
月 D. 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对地球表面的物体有 2
MmG mgR
,则
2gRM G
地 ,选项 A 正确;
B.由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
22 2
2 2
4GM M M LL T
太 地
地 ,可得
2 3
2
2
2
4 LM GT
太 ,
选项 B 正确;
CD.因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半径未知,无法求出月球的质量,也无法求出月球的密
度,太阳的半径未知,则太阳的密度也无法求出。选项 CD 错误。
故选 AB。
10.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
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 380 km 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A. 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 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 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BCD
【解析】
根据 2
2
MmG mr mar
知,“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而同步卫星的
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所以“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角的速度,周期小于
地球自转的周期,故 A 错误;C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的环绕速度,所以“天舟一号”
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正确;地面重力加速度为 2
GMg R
,故“天舟一号”的向心
加速度 a 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g,故 D 正确.
11.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
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
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相同的
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 L,质量之比为 m1:m2=3:2.则可知( )
A. m1、m2 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2:3
B. m1、m2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2
C. m1、m2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之比为 1:1
D. m2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2
5 L
【答案】AC
【解析】
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1r1ω2
=m2r2ω2.则 1 2
2 1
2 3
r m
r m
= .因为 r1+r2=L,则 r1= 2
5 L,r2= 3
5 L.根据 v=rω,知 v1:v2=r1:
r2=2:3.故 AC 正确,BD 错误.故选 AC.
12.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
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B. 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C. 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
D 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冬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由开普
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速率最大,选项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
CD.春夏两季平均速率比秋冬两季平均速率小,又因所走路程基本相等,故春夏两季时间长.
春夏两季一般在 186 天左右,而秋冬两季只有 179 天左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
意.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 15 分。
1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
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斜槽的______由______ 释放,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经过的一系
列位置,如图中 a、b、c、d 所示;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调节斜槽的末端必须使之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 O 点和过 O
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 O 为原点,以竖直线为 y 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
迹;
(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
(3)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 L,则小球经过图中 a、b、c、 d 四个点的时间间隔 T=_____,小
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v0=_____(用 L、g 表示);
(4)b 点的竖直向下的分速度 vbY =______,b 点的合速度 vb =______。(计算结果用 L、g 表示)
【答案】 (1). 同一位置 静止 水平 (2). BAC (3). L
g 2 gL
(4). 3
2 gL 5
2 gL
【解析】
【详解】A..让小球多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经
过的一系列位置,如图中 a、b、c、d 所示;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调节斜槽的末端必须使之水平,记下平抛初位置 O 点和过 O 点
的竖直线;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BAC;
(3).根据 2y gT 可得
LT g
即小球经过图中 a、b、c、 d 四个点的时间间隔 LT g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0
2 2Lv gLT
;
(4).b 点的竖直向下的分速度
3 3
2 2bY
Lv gLT
b 点的合速度
2 2
0
5
2b bYv v v gL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7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
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进行物理实验,在高度为 h 的位置上自由释放
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 t 到地面,已知该星球半径为 R,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1) 2
2h
t
;(2) 2hR
t
【解析】
【详解】(1)小球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不变,故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由
运动位移规律可知
21
2h gt
所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2
2hg t
(2)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故由万有引力做向心力可得
2
2
GMm mv mgR R
所以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2 hRv gR t
15. 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万有引力常量为 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
影响.
(1)求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 v1;
(2)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为 T,求卫星运行半径 r;
【答案】(1) gR (2)
2 2
3
24
gR Tr
=
【解析】
试题分析:(1)地表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物体的重力近似相等即: 2 GMm mgR
=
若发射成卫星在地表运动则卫星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即:
2vmg m R
=
解得: v gR
(2)由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可得
2
2 2
4GMm m rr T
=
又 2 GMm mgR
=
解得:
2 2
3
24
gR Tr
=
16.如图所示,倾角为 37°的斜面长 l=1.9 m,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 O 点将一小球以 v0=3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由静止释放斜面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
垂直于斜面的速度在斜面 P 点处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s2,sin37°=0.6,cos37°=0.8),求:
(1)抛出点 O 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1.7 m;(2)0.125
【解析】
【详解】(1)设小球击中滑块时的速度为 v,竖直速度为 vy,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
0tan37
y
v
v
设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t,竖直位移为 y,水平位移为 x,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vy=gt
21
2y gt
x=v0t
设抛出点到斜面底端的高度为 h,由几何关系得
h=y+xtan37°
联立解得
h=1.7 m
(2)设在时间 t 内,滑块的位移为 s,由几何关系得
cos37
xs l
设滑块的加速度为 a,由运动学公式得
21
2s at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
联立解得
μ=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