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50 KB
- 2021-05-09 发布
www.ks5u.com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病例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下列关于MERS-CoV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MERS-CoV的元素有C、H、O、N、P、S、K、Ca、Mg等
B. MERS-CoV结构简单,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C. 实验室中,可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中培养MERS-CoV
D. MERS-CoV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依托MERS-CoV(新型冠状病毒),考查考生对病毒结构和生理、生命层次的理解能力。
【详解】A、组成MERS-CoV的元素一定有C、H、O、N、P、S,不一定含K、Ca、Mg等元素,A错误;
B、MERS-CoV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结构层次,B错误;
C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在实验室中不能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中培养MERS-CoV,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一个草履虫所对应的是( )
A. 个体 B. 细胞 C. 组织 D. 细胞或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一个草履虫所对应的是细胞或个体,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⑤→④→②→③ C. ②→①→⑤→ D. ④→⑤→③→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改为高倍镜观察有如下步骤:a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c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d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详解】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倍镜的使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2011年5月中旬,毒黄瓜引起的疫病在德国蔓延,短短10天时间就有10人死亡,另有数百人感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引起该疫病的病原体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以下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细胞中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大肠杆菌细胞中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存在于染色体上 D.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核生物大肠杆菌的相应知识点,学生需要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识别清楚,题目较易。
【详解】A、科学家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作为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正确;
C、原核生物的DNA是裸露的环状,不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C错误;
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
故选C。
5.图所示的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 B. 核糖体
C. 细胞质 D. 拟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以及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要求考生明确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难度不大。
【详解】该细胞有完成的细胞核,可知是真核细胞,故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无拟核,综上,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能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统一性是( )
A. 都有与遗传有关DNA B. 都具染色体
C. 均有核膜 D. 都有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DNA分子,DNA控制细胞的遗传,A正确;
B、原核细胞中有环状DNA,但无染色体,真核细胞中D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体,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7.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熟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详解】细胞学说是在1838和1839年由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综上,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海洋中的海蜇和沙漠中的仙人掌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相似,相同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B. 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不同,相同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C. 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相似,相同元素的含量相同
D. 两种生物的元素组成基本不同,相同元素的含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同时,生物界中不同生物体内的组成元素也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在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和干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分别是( )
A. C、O B. H、N C. O、C D. C、N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干重中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
【详解】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由于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故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体细胞干重中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元素的含量,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基本元素及最基本元素及元素的含量,明确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水母细胞和人体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 )
A. 水、蛋白质 B. 水、水 C. 蛋白质、蛋白质 D. 水、脂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比较,回忆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故选B。
11.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Mg B. Zn、Cu、Mg、Ca
C. Zn、Cu、B、Mn D. Mg、Mn、Cu、Mo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根据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将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B、Zn、Cu、Fe、Mn、Mo,因此答案为C。
1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鉴定的实验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中含有的均为蔗糖,而蔗糖不属于还原糖,A错误;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C正确;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据此可知,A、B、C三种氨基酸均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B、C项均不符合题意;D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项符合题意。
14.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 )
A. C5H11O2NS B. C3H7S C. C4H11O2S D. C5H10O2N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详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共同部分的分子式为:C2H4O2N,将R基的分子式-CH2-CH2-S-CH3代入即得 C5H11O2NS ,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肌肉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都具有的元素是( )
A. C、H、O、N、Fe B. C、H、O、Fe
C. C、H、O、S D. C、H、O、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相关知识,考生对于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的识记解题的关键。
【详解】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等基本元素,有些蛋白质含有S、Fe等元素,两种蛋白质都具有的元素是C、H、O、N,综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
A. —CO—NH2— B. CO—NH
C. —NH—CO— D. —NH—COOH—
【答案】C
【解析】
肽键的结构式为“—NH—CO—”,所以正确选项为C。
17.氨基酸缩合后生成的水分子中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 )
A. 羧基 B. 氨基 C. R基 D. 氨基和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能准确判断脱去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来源,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而氧原子来自羧基。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合成此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数分别为
A. 105个,105个,105个
B. 110个,110个,110个
C. 4个,4个,113个
D. 1个,1个,113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与肽链数相等,均为4个,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数为肽键数加肽链数为113个。故本题选C。
19.现已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20种,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400 B. 5518 C. 2560 D. 22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1)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50-1=49个;
(2)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多肽链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50-18×49=5518。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脱水缩合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下列有关蛋白质及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 胃蛋白酶——催化功能 B. 胰岛素——运输功能
C. 抗体——免疫功能 D. 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胃蛋白酶,A正确;
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B错误;
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能够消灭抗原,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C正确;
D、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学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催产素、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但生理功能不同,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两种多肽的( )
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③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④氨基酸的结合方式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条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肽链的折叠盘曲方式不同,所以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的多样性,由于催产素、血管舒缓素等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量相同,而生理功能不同,原因可能是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肽链的折叠盘曲方式不同,综上所述, ①②正确, 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为素材,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题干信息“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2.图为一条肽链的分子结构简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条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
B. 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2
C. 该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均为1
D. 在合成肽链时形成2个水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可知图中该肽链中含有2个肽键,A正确;
B、该肽链含有2个肽键,根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这一规律,说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3,B错误;
C、该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均为1,C正确;
D、该肽链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肽链数=3-1=2,D正确。
故选B。
23.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 精氨酸的羧基多 B. 酪氨酸的氨基多
C. 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D. 两者结构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酪氨酸与精氨酸的区别在于酪氨酸和精氨酸的R基不同,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两者R基组成的不同。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考生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4.某蛋白质由100个氨基酸形成,含有四条多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含有96个肽键,只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
B. 形成该蛋白质,失去104个水分子
C. 如果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是128,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2800
D. 该蛋白质中含肽键96个,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①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②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 该蛋白质由100个氨基酸形成,含有四条多肽链,所以含有100-4=96个肽键;由于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所以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A错误;
B. 形成该蛋白质时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100-4=96个,B错误;
C. 如果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是128,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100-96×18=11072,C错误;
D. 由于蛋白质由100个氨基酸形成,含有四条多肽链,所以含肽键数=100-4=96个,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4,D正确。
25.在实验中观察装片时,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情况为
A. 变大、变少、变暗 B. 变大、变多、变亮
C. 变小、变多、变暗 D. 变小、变多、变亮
【答案】A
【解析】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6.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答案】A
【解析】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H、O、N,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所以选A。
27.下列有关图示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白质
C.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D.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H、O、N是基本组成元素,C是最基本的元素。
【详解】A、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是蛋白质,二者均含有H、O ,A正确;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水,B错误;
C、由题图可知,A含量最多,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C正确;
D、Mo是微量元素,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的理解和识记并建立扇形面积概念图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8.学习小组选用苏丹Ⅲ染液,使用显微镜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 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 结论:脂肪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脂肪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
实验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正确;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C正确;
结论:花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水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2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细胞 D. 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C。
30.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 )
A. 差异性 B. 统一性 C. 多样性 D. 单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DNA。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意在考察学生的总结和识记能力,总结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为细菌和蓝藻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A、图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共有的细胞器为_________。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 。
(2)图A、图B与酵母菌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
(3)病毒与图A细胞都具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蓝藻和细菌 (2). 核糖体 (3). 蓝藻(或A) (4). 叶绿素或藻蓝素 (5). 无核膜未为界限的细胞核 (6). 核酸(或遗传物质) (7).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A是蓝藻,B是细菌,都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1)图中A是蓝藻,B是细菌,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蓝藻,原因是其具有叶绿素或藻蓝素。
(2)细菌、蓝藻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含有DNA分子的区域,但细菌和蓝藻都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蓝藻具有细胞结构,含有多种成分复杂的化合物,两者都具有蛋白质与核酸。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常见细胞的结构特点并判断它;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3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b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b结构上的差异取决于________。
(2)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0,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种数最多是________,肽键数是________。
(3)研究中发现,组成甲、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但这两者功能却相差很大,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试剂来鉴定蛋白质,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答案】 (1). (2). R基 (3). 20 (4). 50 (5).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6). 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7). 双缩脲 (8). 产生紫色现象
【解析】
【分析】
分析概念图可知:图中a是氨基酸的组成元素C、H、O、N,b是氨基酸,c是肽键,d是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详解】(1)细胞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b,结构通式为。b结构上的差异取决于R基。
(2)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由于脱水使相对分子质量减少,所以脱去的水分子数=900/18=50;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数-肽链数=水分子数=肽键数,所以该蛋白质含有肽键数为50个。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由于组成甲、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但这两者功能却相差很大,则其原因应该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的。
(4)生物实验中常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实验现象为紫色。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33.材料: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__。
(5)病毒没有无细胞结构,只有信赖____________才能生活。
【答案】 (1). 细胞和个体 (2). 种群 (3). 群落 (4). 生态系统 (5). 活细胞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
(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构成种群。
(3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4)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5)病毒没有无细胞结构,只有信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重点掌握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