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MB
- 2021-05-09 发布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焓变 反应热
1
2 0 1 6--9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
实质
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
不相等
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
都会有能量的变化
。
2
知识
·
回顾区
第
1
课时
新物
质
吸收
放出
断裂
形成
吸收
放出
第
1
课时
知识
·
回顾区
热量
放热
吸
热
放热
吸热
②⑥
①③④⑤
本课时栏目开关
知识
·
回顾区
学习
·
探究区
自我
·
检测区
第
1
课时
学习
·
探究区
436 kJ
243 kJ
862 kJ
183 kJ
思考:
1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2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6
怎样记忆方便:记住几个重要的常见的吸热反应
一、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
释放或吸收
的能量
,
都可以用热量
(
或
换算成相应的热量
)
来表述
,
叫做反应热
,
在
恒压条件
下又称为
焓变
。
(焓变)
….
1
、符号:
△H
单位:
kJ/mol
或
kJ·mol
-1
2
、反应热描述的是
化学反应前后
的热量变化
3
、反应热描述的是
一定温度下
的热量变化
4
、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表现为吸热反应或者放热反应
7
一、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
释放或吸收
的能量
,
都可以用热量
(
或
换算成相应的热量
)
来表述
,
叫做反应热
,
在
恒压条件
下又称为
焓变
。
(焓变)
….
Δ
H
=
生成物总能量
-
反应物总能量(末态
-
初态)
放热反应:
ΔH<0
或
ΔH
为“
-”
吸热反应:
ΔH>0
或
ΔH
为“
+”
8
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以
H
2
+Cl
2
=2HCl
为例
键能数据:
H-H 436 kJ/mol
Cl-Cl 243 kJ/mol
H-Cl 431 kJ/mol
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反应热
比较: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热为
186.4kJ/mol
9
小试一下:
上述反应的反应热表示为:
ΔH=-184.6kJ/mol
,下面的反应该如何表示它的反应热呢?
例
1
:
1molC
与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molCO
和
1molH
2
,需要吸收
131.5kJ
的热量。
ΔH=+131.5kJ/mol
例
2
:拆开
lmol H
—
H
键、
lmol N
-
H
键、
l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
、
391kJ
、
946kj
,则
1mol N
2
生成
NH
3
的反应热为
,
1mol H
2
生成
NH
3
的反应热为
。
-92KJ/mol
-30.6KJ/mol
10
2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
4
+5O
2
=P
4
O
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
—
P a kJ
·
mol
-1
、
P
—
O b kJ
·
mol
-1
、
P=O c kJ
·
mol
-1
、
O=O d kJ
·
mol
-1
。
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
H
,其中正确的是(
)
A
(
6a+5d
-
4c
-
12b
)
kJ
·
mol
-1
B
(
4c+12b
-
6a
-
5d
)
kJ
·
mol
-1
C
(
4c+12b
-
4a
-
5d
)
kJ
·
mol
-1
D
(
4a+5d
-
4c
-
12b
)
kJ
·
mol
-1
A
3
(
2011重庆理综
。)
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 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 1 mol 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 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 +3F
2
(g)= SF
6
(g) 的反应热ΔH为( )
-1 780 kJ/mol B. -1 220 kJ/mol
C. -450 kJ/mol D. +430 kJ/mol
B
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某一反应中,质量和能量
成正比关系
热量用
Q
表示
①
释放能量
→
放热反应
②
得到能量
→
吸热反应
13
★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方法
:
Ⅰ:
△H=E
产总
-
E
反总
> 0
为吸热反应
E
不能通过实验测得,
∴
没有实际的计算意义
Ⅱ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Σ
反
与生成物分子形成新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
Σ
生
的相对大小
△H=
ΣE
反
-
ΣE
产
若:
△H
> 0
则为吸热反应
△H
为“
+”
,
△H
<
0
则为放热反应
△H
为“
-”
,
Ⅲ
: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
掌握中和热的测定
阅读
P3《
资料
●
体系与环境
》
键能
:
破坏
1 mol
共价键
吸收的能量
或
形成
1 mol
共价键放出的能量
键能恒
取正值
14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
行式
△H
﹤
0
或
△H
为“
—”
△H
﹥
0
或
△H
为“
+”
形成原因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
联系
键能越
大
,物质能量越
低
,越
稳定
,反之键能越
小
,物质能量越
高
,越
不稳定
。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热量的变化
B.
凡是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均称为反应热
C.
若
△H<0
,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D.
若
△H>0
,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2
、已知:
H + H ═ H
2
;
△H=
-
436KJ/mo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
个
H
原子的能量高于
1
个
H
2
的能量
B.2
个
H
原子的能量低于
1
个
H
2
的能量
C. H
原子比
H
2
分子稳定
D.H
2
分子比
H
原子稳定
A C
A D
课堂练习
16
3
、下列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
①
硝酸铵溶于水
②
物质的燃烧
③
苛性钠溶于水
④
生石灰放入水中
⑤
醋酸的电离
A
.仅
①⑤ B
.仅
②③
C
.仅
②④ D
.
②③④
D
4
、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A.Ba(OH)
2
·8H
2
O
与
NH
4
Cl
的反应
B.
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
17
小 结
一、反应热、焓变
从
反应热
角度看:
ΔH
=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
键能
角度看:
ΔH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ΔH
<
0
或
ΔH
为“-”
ΔH
>
0
或
ΔH
为“+”
18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19
∆H
=
E
(
生成物
的总能量)-
E
(
反应物
的总能量)
∆H
=
E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
所吸收
的总能量)-
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
所释放
的总能量)
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
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
正确反映其热量
的变化?
20
表示参加反应
物质的量
和
反应热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
热化学方程式。
21
H
2
(g)+I
2
(g)======2HI(g) △H=
-
14.9kJ/mol
比较下边二个方程式特点
H
2
+I
2
======2HI
点燃
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H
2
(g)+I
2
(g)======2HI(g) △H=
-
14.9kJ/mol
200℃
101kPa
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部分,
二者缺一不可
。
普通化学方程式只包含物质变化一个部分。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2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
、化学方程的
右边
必须写上
△H
,
并用
“
空格
”
隔开
,
△
H
:吸热用
“
+
”
,放热用:
“
-
”
,单位是
kJ/mol
或
J/mol
2
、
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
25℃ 1.01×10
5
Pa
;
3
、
物质后需
标聚集状态
(
s
、
l
、
g
、
aq
)
23
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4
、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H
2
(g)+ O
2
(g)==H
2
O(g) △H=
-
241.8kJ/mol
1
2
2H
2
(g)+ O
2
(g)==2H
2
O(g) △H=
-
483.6kJ/mol
阅读
P4 《
资料卡片
》
★
kJ/mol
的含义:
每
mol
反应的焓变
24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
、化学方程的
右边
必须写上
△H
,
并用
“
空格
”
隔开
,
△
H
:吸热用
“
+
”
,放热用:
“
-
”
,单位是
kJ/mol
或
J/mol
2
、
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
25℃ 1.01×10
5
Pa
;
3
、
物质后需
标聚集状态
(
s
、
l
、
g
、
aq
)
4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仅
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
、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
△H
的
数值也加倍
;若反应逆向进行,则
△H
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25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聚集状态
2
、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
3
、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综上所述
26
问题: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
在方程式中
∆
H
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
H
它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
∆H(KJ/mol)
它
表示每摩尔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H
它的值
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
,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
∆H
不同。
27
1
、当
1mol
气态
H
2
与
1mol
气态
Cl
2
反应
生成
2mol
气态
HCl
,放出
184.6KJ
的热
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
2
(g)+Cl
2
(g)=2HCl(g) ∆
H
=-184.6KJ/mol
练习:
28
而这些书写也是对的!!!
29
(练习与巩固)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
1mol
碳完全燃烧放出
393.5KJ
的热量;
(2)
1
克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
;
(3)
1mol
氯气和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炭层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放出
145KJ
的热量。
你写对了吗?
^_^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