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 MB
- 2021-05-09 发布
必修
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轮复习
一、城市形态
1.
概念:
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
,有着特定的外部
。
空间
轮廓形状
2.
与环境的关系
(1)
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
,多形成
发展的城
市形态。
(2)
山区或丘陵地区:城市用地比较
,形成
发展
的城市形态。
规整
集中
破碎
分散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
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2.
城市功能区
(1)
形成:不同类型的
在城市里的集中。
土地利用
(2)
主要类型
住宅区:城市中
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
、
两侧、或街角路口,
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
地区
最广泛
市中心
交通干线
点
条
便捷
(3)
特点:无明确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
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界线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
含义: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
与
,也叫
城市地域结构。
2.
主要模式:
模式、
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分布
组合
同心圆
扇形
(1)
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
社会因素
收入导致
的分化
知名度
或宗教
住宅区
种族
(3)
历史因素:早期的
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
远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4.
发展变化:
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四、不同等级的城市划分及其服务功能的差异
1.
城市等级划分
(1)
依据:
。
城市人口规模
(2)
我国城市
的等级划分
特大城市
——
100
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
——
50
万
~100
万人口
中等城市
——
20
万
~50
万人口
小城市
——
20
万人口以下
2.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
等级
规模
提供职
能级别
提供职
能种类
服务范围
高
低
大
大
高
多
小
低
少
小
3.
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
(1)
等级高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
目较多,距离
。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的。
较少
较近
层层嵌套
类型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或放射状
示意图
影响
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
地形、河流、交通
地形、河流、交通
类型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或放射状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城市各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是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而成
类型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或放射状
主要
特点
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用地比较分散,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运距很长。但这种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实例
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重庆、浦东新区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延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
形
成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分布广泛
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备与原材料,这些物质的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布局,以降低成本。居住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居民生活。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
(2)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从工业区与城市的位置考虑:
①
出于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通常把一些不宜靠近居民区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的远郊;
②
对城市有一定污染、占地多、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城市边缘;
③
在城区及居住区内,可安排一些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输量不太大的工业。从工业区与河流、风向的位置关系考虑: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一般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风的垂直风向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严重污染水体的企业一般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3)
给城市留有发展余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的建设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有一些现实条件下预见不到的变化,这就要求今天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功能区的组织上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从短时间来看好像是浪费了城市利用空间,但却避免了后续发展中因某些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搬迁改造困难,因而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很多,自工业化以来,经济
因素对其影响显著,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
距离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各
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现
总结如下表:
图示
功能区
商业区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距市中
心距离
近
中等
远
地租
最高
中等
最低
对应地
租直线
很陡
较平缓
最平缓
成因
距离对商业区影响大,地租变化大
距离对住宅区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
距离对工业区影响最小
(2)
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
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
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
①
市中心
(O
处
)
: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
(
如
OA
、
OB
、
OC
、
OD
、
OE
、
OF)
两旁、公路交会处
(
如图中
A
、
B
、
C
、
D
、
E
、
F
处
)
: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③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
如图中
G
点
)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
④
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
(
如图中
M
处
)
: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
2.
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
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下所示:
城市住宅区的分化
收入的高低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收入高的人群,支付地租能力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项目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密集
位置
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公共设施
完善
(
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
,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便
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
对于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概括为
“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
,其含义如下图分析所示:
影响城市服务
范围变化的因素
学以致用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A
、
B
、
C
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
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M
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
A
.交通干线经过
B
.人口稠密
C
.距离市中心近
D
.地形平缓
解析:
第
(1)
题,地租等值线中心地租最高是市中心,这里
A
功能区占比重最大为商业区,地租等值线外围地租最低是市郊,
B
功能区占比重最大为工业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为住宅区
C
。第
(2)
题,
M
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说明
M
处地租高于两侧地区,可推断,
M
处交通便利,即有交通干线经过。
答案:
(1)C
(2)A
学以致用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P
1
和
P
2
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
.
P
1
和
P
2
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
.
P
1
的服务人口大于
P
2
D
.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2)
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
A
.
P
1
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
.
P
2
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
.
M
1
、
M
2
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
.
M
2
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解析:
第
(1)
题,图中
P
1
与
P
2
因有高速公路连接,故服务范围有重叠之处,因连接干线有差异,故并非均衡地向四周发展;运输干线的发展有前后之分,而高速公路是因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P
1
与
M
2
有高速公路连接而
P
2
没有,故
P
1
的服务人口大于
P
2
。第
(2)
题,由于高速公路的连接,
P
1
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但
P
2
港腹地不会缩小,
M
2
城镇的经济区位将因高速公路的修建明显改善
(M
1
城镇的改善不明显
)
,仅增加一条高速公路不足以让
M
2
城镇就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
(1)C
(2)A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命题规律
该考点以城市中三大基本功能区与距市中心的距离材料为命题的切入点,以各种变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各功能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图的分析、比较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例
】
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
①
、
②
、
③
代表的依次是
(
)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
该城市
(
)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
第
(1)
题,解答该题不能只盯着图中
①
、
②
、
③
序号所在位置看,还要看序号所在的图例在图中其他地方的分布,并从其分布规律中找到答案。如别墅区属于高级住宅,应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势较高
(
河流上游
)
、没有污染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序号
①
表示的几个图例正好符合条件;
③
图例位于离城区较远的河流下游
(
地势较低
)
,或盛行风的下风向
(
东欧平原位于西风带内
)
,交通便利,符合工业区布局条件。
②
图例分布在
③
图例即工业区和其他区之间,可判断其为绿化区。第
(2)
题,老城区交通不便,不可能是地租最高的地区;城市中心应逐渐向东移动;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铁路与电车交汇处,交通便利,而此处不是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这里商业设施集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交通影响,城市发展轴沿交通干线扩展。
答案:
(1)D
(2)C
城市规划要注意
“
风
”“
水
”“
宝
”“
地
”
在城市平面这一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规划布局,应注意综合考虑生态
(
环境
)
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分析,最终确定工厂或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1)
“
风
”
——
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
“
水
”
——
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把有水污染的企业布局在下游。
(3)
“
宝
”
——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 。
(4)
“
地
”
——
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
【
例
】
图
a
是
2005
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010
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
(
图
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
)
A
.居住区
B
.文化区
C
.政务区
D
.工业区
(2)
在图
b
中的
M
处适宜修建
(
)
A
.自来水厂
B
.垃圾焚烧厂
C
.污水处理厂
D
.热电厂
(3)
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
A
.交通拥堵
B
.环境破坏严重
C
.公共服务配套不足
D
.工业用地不足
解析:
(1)
阅读图例,看图中面积较大的功能区应为工业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的用地以工业用地面积最大,因此
“
按主导职能
”
,该新区规划为工业区。
(2)
考查城市工业企业布局问题。
M
处位于河流下游,因此可以建设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或修建污水处理厂,
C
项符合题意。
A
项应布局在河流上游,以靠近洁净的水源;
B
、
D
两项对大气有污染,由于该城市盛行西北风,因此若将垃圾焚烧厂、热电厂布局在
M
处,会将污染物带到城区,因此
B
、
D
两项错。
(3)
考查新区开发常常会有的问题: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从图中可以看出市政设施占新区用地面积最小,且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将会造成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问题,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1)D
(2)C
(3)C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
3
~
4
题。
3.N
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
A.
客货物流区
B.
高新技术区
C.
旅游度假区
D.
金融商业区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
N
地靠近科研所与大学城,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答案:
B
4.
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
合理的选择是
(
)
A.①
地
B.②
地
C.③
地
D.④
地
解析:
从图中看①地接近居民区,消费人群多,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接近商业区,集群状况好,故①地最适合建大型超市。
答案:
A
下图为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共有
级。简述不同
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
。其原
因有
。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最高等级的城市是上海,其次为南京、杭州,再次为无锡、苏州、宁波等,第四级为嘉兴、湖州、南通等,第五级是规模更小的县城等,在图中以更小的圆表示,共五级。第
(2)
题,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则反之。从图上看,长江三角洲的城市都沿河或沿海布局,这样便于取水、航运和营造滨水景观。
答案:
(1)
五 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则反之。
(2)
沿河沿海分布 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滨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