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5-09 发布
“7+1”小卷练(七)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56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K—39
Cl—35.5 Mn—55 Fe—56 Zn—65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书本纸张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
B.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食用油与水的混合物
C.锅炉煤改气可减少 SO2、粉尘等对大气的污染
D.香蕉、地瓜等食物久存甜度增加,原因是淀粉被氧化
解析 选项 A,书本纸张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错误;选项 B,食用油与水均
为液体,二者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选
项 C,锅炉煤改气可以减少 SO2、粉尘等对大气的污染,正确;选项 D,香蕉、
地瓜等食物久存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导致其甜度增加,错误。
答案 C
8.(2018·西安长安一中质检)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18 g 金刚石中,碳碳共价键数为 3NA
②1 mol 铜与足量硫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
③常温常压时 S2 和 S8 的混合物共 6.4 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 0.2NA
④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1 NH4Cl 溶液与 2 L 0.25 mol·L-1 NH4Cl 溶液中
NH +
4 的物质的量均小于 0.5NA,且前者更少
⑤电解法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少 64 g 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一定为 2NA
A.② B.②④⑤
C.④⑤ D.②④
解析 ①n(C)= 18 g
12 g/mol
=1.5 mol,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其中 n(C)∶n(C—C)
=1∶2,则含有的碳碳共价键为 3 mol,①正确;②Cu 与 S 反应生成 Cu2S,Cu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升至+1 价,1 mol Cu 完全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②正确;
③S2 和 S8 的混合物中只有 S 元素,n(S)= 6.4 g
32 g/mol
=0.2 mol,③正确;④由于
NH +
4 的水解,两溶液中 NH +
4 物质的量都小于 0.5 mol,NH4Cl 的浓度越小,NH +
4
的水解程度越大,后者 NH +
4 更少,④错误;⑤电解精炼铜,阳极为粗铜,阳极
电极反应为 Zn-2e-===Zn2+、Fe-2e-===Fe2+、Cu-2e-===Cu2+,粗铜中活泼
性不如 Cu 的杂质以阳极泥的形式沉降,由于阳极中各杂质的比例未知,无法计
算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物质的量,⑤错误;错误的为④⑤,答案选 C。
答案 C
9.(2018·湖南怀化高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聚合度 n 不同,分子式不同,
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A 错误;B.植物油氢化过程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
过程,油脂中不饱和烃基变为饱和烃基,故 B 正确:C.苯性质稳定,环己烷为饱
和烃,二者与高锰酸钾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C 错误;D.溴苯和苯均为有机
物,相似相溶,相互混溶,且二者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分离,故 D 错误。
答案 B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 NaCl 固体中的少量 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
干燥
B.将 SnCl2 固体溶解于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再经转移、洗涤、定容和摇
匀就可以在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 SnCl2 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 SO 2-
4 时,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加热搅拌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KNO3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除去 NaCl
中少量 KNO3 的方法为: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
到 NaCl,而 KNO3 留在滤液中,A 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SnCl2 溶液
时,为了抑制 Sn2+的水解,应将 SnCl2 固体用少量浓盐酸溶解,B 项错误;检验
SO 2-
4 时,应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SO 2-
4 存在,先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 Ag+等离子的干扰,C 项错误;制
备 Fe(OH)3 胶体时,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
停止加热,不能搅拌,否则得到沉淀,D 项错误。
答案 A
11.(2016·课标全国Ⅲ,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
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反应为 2Zn+O2+4OH-+2H2O===2Zn(OH)2-
4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
4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 2 mol 电子,消耗氧气 22.4 L(标准状况)
解析 A 项,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K+向阴极移动,错误;B 项,充电时,总
反应方程式为 2Zn(OH)2-
4 =====通电 2Zn+O2↑+4OH-+2H2O,所以电解质溶液中
c(OH-)逐渐增大,错误;C 项,在碱性环境中负极 Zn 失电子生成的 Zn2+将与
OH―结合生成 Zn(OH)2-
4 ,正确;D 项,O2~4e-,故电路中通过 2 mol 电子,消
耗氧气 0.5 mol,在标准状况体积为 11.2 L,错误。
答案 C
12.常温下,向 20 mL 0.2 mol·L-1 二元酸 H2A 溶液中滴加 0.2 mol·L-1 NaOH 溶
液,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 V(NaOH)=20 mL 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Na+)>c(HA-)>c(A2
-)>c(OH-)>c(H+)
B.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 溶液与 H2A 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
水的大
C.等浓度 H2A 和 NaHA 的混合溶液中无论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 pH
变化都不大
D.当 V(NaOH)=40 mL 时,升高温度,c(Na+)
c(A2-)
减小
解析 A.当 V(NaOH)=20 mL 时,发生反应 NaOH+H2A===NaHA+H2O,溶
质主要为 NaHA,HA-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则 c(Na+)>c(HA-)>c(H
+)>c(A2-)>c(OH-),故 A 错误;B.由 A 项可知,电离出的 H+抑制了水的电离,
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故 B 错误;C.由于弱酸 H2A 的电离作用和
NaHA 的水解作用,等浓度的 H2A 溶液和 NaHA 溶液混合后,溶液具有缓冲作
用,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溶液的 pH 变化不大,故 C 项正确;D.加入 40 mL NaOH
时,恰好生成 Na2A,升高温度,促进 A2-的水解,使 A2-的浓度减小,Na+浓度
不变,c(Na+)
c(A2-)
增大,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3.(2018·聊城一中模拟)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中 A、B、C 均为双原子气态单质,
分别由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组成。其中单质 B 含共用电子对数最多,甲和
丙分子中均含有 10 个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 族
B.可用排水法收集化合物乙
C.元素 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XO,因此,元素 X、Y、Z 的原子半径大
小关系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