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46 KB
- 2021-05-08 发布
第三课时 多彩的消费
A组 基础训练题组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扬州期末)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达到2亿人次。与我国的情况相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人对经济的复苏不看好,在此背景下,一些欧洲家庭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这充分说明( )
A.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欧洲国家居民 B.物价水平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
C.人们的消费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 D.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答案 C 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欧洲人对经济的复苏不看好,一些欧洲家庭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并非所有欧洲国家,因此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欧洲国家居民;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预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不涉及物价;C符合题意,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材料中,中国和欧洲出境游的人次不一样,充分说明人们的消费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预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消费心理。故本题选C。
2.(2019扬州中学期中)《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 “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在回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调查问卷中所说的租房( )
A.体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 B.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
C.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D.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答案 D 此题考查消费观念。租房主要受到房价和自身收入的制约,所以体现了量入为出,没有体现勤俭节约,排除A,D正确。B属于贷款消费,不符合题意。租房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排除C。
3.(2018南通期末)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一些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条是“不比吃喝穿戴”。这就要求学生要反对(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 C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材料中”不比吃喝穿戴“,这要求学生要反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所以正确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
4.(2018盐城三模)行为经济学中的“稀缺心理”,指只看到蝇头小利而压缩必要消费开支,反而因小失大的行为。例如,为了省钱选择低劣食品导致疾病,反而损失更多医疗费用。这启示我们( )
A.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医保水平 B.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C.企业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D.坚持适度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
答案 D 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医保水平;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强调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企业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D符合题意,行为经济学中的“稀缺心理”,指只看到蝇头小利而压缩必要消费开支,反而因小失大的行为,材料强调了过度抑制消费的不利影响,这启示我们坚持适度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
5.下图是某地区2017年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可以推论出(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随着恩格尔系数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④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图示及图表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一定要注意看标题、图表、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纵比看变化,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①④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恩格尔系数和消费心理的影响,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C项。
6.(2019无锡模拟)漫画《诱导》启示青年学生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大胆贷款,超前消费 D.避免盲从,抑制消费
答案 A 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符合题意,漫画《诱导》中呈现了青年学生超前消费,在某网贷平台贷款,校园贷款利滚利,最终让青年学生无法承受,这启示青年学生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C、D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近年来,旅游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某班同学准备组织“探访千年古镇,共享文化经典”暑期旅游活动,选择的景点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德市霍童镇,并做了旅游攻略。
第一,游览有“小桂林”美誉的霍童外表村、天然的氧吧邑坂洞天本草园。观看霍童线狮表演,参观明清古民居、文昌阁等,感受文化经典。
第二,购物时讲究经济实惠,杜绝铺张浪费,采取自助游,必需物品如零食、水果等在市区超市购买,不在景点商店购买。
第三,自带垃圾袋,野外用餐后,及时清理垃圾,不留下果皮、纸屑。
(1)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为什么能成为常态。
(2)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分析该班同学制定的旅游攻略的合理性。
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这是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的根本原因。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的影响。新生代人群追求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消费观念的更新,是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的重要原因。
(2)①感受文化经典,注重精神消费,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②购物时讲究经济实惠,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③自带垃圾袋,及时清理垃圾,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④购物时杜绝铺张浪费,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B组 能力提升题组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苏锡常镇模拟)下表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支出的数据。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
数额
593 288亿元
27 430元
9 778元
17 846元
7 623元
与去年相比增长
6.6%
8.3%
8.7%
6.2%
8.6%
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②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 ④收入分配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问题。①符合题意,从图表中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②符合题意,从图表中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支出的数据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的支出也在增加,这说明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③不符合题意,图表中的数据不能表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收入分配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2.(2019苏州模拟)如今各地都冒出了各式各样的美食“网红店”,吸引年轻人在朋友圈中狂晒。可很多消费者辛辛苦苦排了几个小时的队,买到东西吃一口却发现“真不好吃”;不过有业内专家分析称,“网红店”走的是“营销噱头+粉丝+产品”的套路,在网红泡沫不断散去的今天,“网红店”要一直红下去很难。对“网红店”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必然导致“网红店”兴起
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从众心理为“网红店”带来了一定比例的顾客
③“网红店”应关注消费者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使消费者形成品牌认同
④“网红店”应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使自己一直红下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影响。①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必然导致“网红店”兴起说法过于绝对;②符合题意,题目中,“网红店”吸引了年轻人在朋友圈中狂晒,所以受从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会给“网红店”带来一定比例的顾客;③符合题意,在网红泡沫不断散去的今天,应关注消费者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使消费者形成品牌认同;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网红店”加大网络宣传力度的角度。
3.(2018苏州期初)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交媒体依赖度的提高,社交电商应运而生。不少人通过社交工具进行产品展示,依托人际关系链发掘消费需求,消费者很容易被产品吸引并产生信任,进而完成购买行为。在这一模式下,口碑是发掘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模式( )
①发掘了社会交往中的经济价值 ②以口碑和信任塑造高质量的商业产品
③把增加产品的销量作为营销的目的 ④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不少人……重要途径”说明该模式发掘了社会交往中的经济价值,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①④入选;②强调了高质量,与材料无关;③不选,利用该模式进行营销的目的是营利。
4.下图是某地近5年来居民人均购物次数增长率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地居民( )
①消费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②攀比消费心理越来越强
③网络购物次数提高 ④人均消费支出显著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根据某地近5年来居民人均购物次数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地居民消费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网络购物次数提高,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图表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5.(2018徐州模拟)经济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的某些经济活动,无意之中给买卖双方以外的他人和社会带来福利或祸害。下列事例体现经济外部性的是( )
①某同学购买一双名牌运动鞋,价格非常昂贵,但是穿起来感觉很舒适
②某同学自费注射了流感疫苗,避开流感疫情,其他同学感染机会减少
③某钢铁厂超量排放工业废气,加剧空气污染,周围居民健康受到损害
④国家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用车成本,减少燃油汽车使用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①不符合题意,某同学购买一双名牌运动鞋,价格非常昂贵,但是穿起来感觉很舒适,对其他人并没有影响,不符合经济外部性的特征;②符合题意,该同学注射流感疫苗之后,减少了其他同学感染的机会,其他人因此受益,而受益人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符合经济正外部性的特征;③符合题意,该钢铁厂排放废气,加剧污染,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周围居民健康受到损害,企业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符合经济负外部性的特征;④不符合题意,国家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用车成本,减少燃油汽车使用数量,该项行为的主体是国家,不是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不符合经济外部性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6.(2018苏锡常镇一模)材料一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果蔬宅配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下,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以下为某企业的前期市场调查数据:图1:网购果蔬产品的最大益处。图2:家庭2.0万元/月以上是否考虑网购果蔬产品。
材料二 传统果蔬销售模式的优势及弊端。
优势
劣势
菜场
新鲜;品种多样,秩序井然;平价,不会出现随意抬高菜价的问题
环境脏、乱、差;剩余蔬菜的及时处理问题
超市
方便、快捷;较便宜
不新鲜;蔬菜外包装的破损;蔬菜易腐烂
注:目前,农贸市场菜场、超市化卖场与生鲜电商的市场份额占比为73:24:3。
(1)结合调查,某企业对果蔬宅配的发展作出了乐观估计,你认为可能的理由有哪些?
(2)结合材料指出可能影响果蔬宅配行业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应对策略。
答案 (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互联网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为果蔬宅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增加,
人们对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提高,促使了果蔬宅配这种销售模式的产生。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人们希望省时省力的消费心理,引导人们选择果蔬宅配这种销售模式。
(2)①价格较高。建议: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改进。②竞争无序,监管无力。建议: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秩序。③前期投入大,规模小,盈利困难。建议: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财政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