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1-05-08 发布
三 科普文章阅读
【
典题范例
】
【
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12
分
)
蟋蟀之话
夏丏尊
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
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鸟
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
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
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
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钅虑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
“
硬质部
”
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
“
发音镜
”
,
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有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
①
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螽斯的钅虑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
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
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
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
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
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
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
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
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命运
——
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
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
“
不完全变态
”
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
②
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蝶或蝇等
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
(
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
)
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
选自
《
名物采访
》
,有删改
)
【
注
】
①
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②若虫:不完全变态类
(
渐变态
)
昆虫的幼体。
【
阅读多维度
·
记录空间
】
对象:
蟋蟀
特征:
1.
蟋蟀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
2.
蟋蟀由卵孵
化若虫,再由若虫变为成虫。
层次:
1.(
第①~④段
)
蟋蟀的发声原理;
2.(
第⑤~⑧
段
)
蟋蟀的生命历程。
方法:采用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
作者认为,螽斯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差不多,但在一些地方,比如在左右前翅的位置、音色等方面,它们的差别还是不小的。
B.
无论是鸟类、螽斯还是蟋蟀,只要能鸣叫的就是雄性。它们的耳朵也很奇特,与人长在头上不同,竟然长到脚上,脚上的小孔就是它们的耳朵。
C.
蟋蟀的生命历程先是卵孵化成若虫,然后是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再就是成虫
“
恋爱
”
、交尾,最后是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D.
若虫经数次蜕皮后变为成虫,这时候它的各个部位也都发育完好,经过几天就能鸣叫,然后重复其先代的经历。
【
解题点拨
】
耳朵长在脚上的是蟋蟀。
答案:
B
。
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
A.
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鸣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
B.
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钅虑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摩擦,并用前翅间的
“
发音镜
”
这一特殊的音色
“
机关
”
发出特殊的声音。
C.
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向雌性蟋蟀反复哀诉,雌性蟋蟀则通过
“
脚耳
”
领会其意。
D.
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
“
完全变态
”
;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
E.
文章采用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
解题点拨
】
文章内容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错项分析
第②段:鸟的鸣声是由声带发出的;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第③段:它们
(
蟋蟀
)
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
A
项: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
将蟋蟀和鸟、蝉的发声原理颠倒了
文章内容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错项分析
第⑧段: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
D
项: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
漏掉了
“
差不多
”
,表述绝对化
答案:
AD
。
3.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5
分
)
【
解题点拨
】
第一步:明文体特征,析语言特点
本文以
“
蟋蟀
”
作为说明对象,较为科学地介绍了它的发声原理和生命历程,作为科普类文章,本文的语言具有准确、平实的说明性;当然,本文也并非纯粹的说明文,它还带有科学小品文的色彩,作者为了叙述形象生动,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让原本枯燥的文字体现出文学色彩。
第二步:筛典型语句,赏表达效果
如:
“
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钅虑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
‘
硬质部
’
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出声音。
”
这段话说明了蟋蟀的生理构造,语言准确严谨,简明平实。又如:
“
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
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
”
这段话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蟋蟀的交配过程。
答案:
示例一: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③段“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的原理和构造。再如,第⑥段“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
示例二: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第⑤段
“
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
”
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力。再如,第⑥段
“
这时的鸣声
……
直至雌的自
愿接受为止
”
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
“
极端的女尊男卑
”
。
【
思维建模
】
科普文整体阅读方法
一、当作说明文章阅读
1.
把握对象特征
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
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
(
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
。
2.
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种类。阅读时需在段落中寻找表示说明顺序的标志词语,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3.
分析说明方法
科普文较多使用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阅读过程中,一要看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的语言表达形式。
4.
体会语言特点
科普文为避免平板、枯燥的说教,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阅读过程中应关注其语言特点。
5.
提取科技信息
组合信息集中的重点段落;分散摘录信息,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形象的描述和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和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二、当作散文作品阅读
1.
揣摩写作技巧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形式。
2.
品析文章语言
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如概括、具体、精练、详尽、雅致、通俗等;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涵泳鉴赏。
3.
体会情感思想
许多科普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