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4.60 KB
- 2021-05-08 发布
2019-2020 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1.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 1-2 题。
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温度条件 B. 恒星质量 C. 行星体积 D. 大气成分
2.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 1-2 题。
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
A. 金星 B. 地球 C. 木星 D. 天王星
3.
在某些城市的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
完成 3-5 题。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拉萨 B. 重庆 C. 北京 D. 海口
4.
在某些城市的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
完成 3-5 题。
如果该信号灯在郑州,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佳朝向为( )
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
5.
在某些城市的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
完成 3-5 题。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会引发极光、磁暴等现象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6.
读图,回答 6-7 小题。
如图所示,关于 D 点和 F 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日两点日出时刻相同 B. 该日两点正午太阳方位相同
C. 两点地方时相同 D. 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
7.
读图,回答 6-7 小题。
关于图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极昼的时间可达半年 B. B 点一年太阳可直射三次
C. C 点此刻是 0 点 D. E 点的昼长等于 D 点的夜长
8.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首都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 8-12 题。
北京时间(120°E)10 月 1 日上午 9 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庆阅兵式,此时处于 10
月 1 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大于 B. 大于 C. 小于 D. 等于
9.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首都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 8-12 题。
居住在纽约的李先生到北京观看阅兵。他乘坐飞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73°W)于
当地时间 9 月 29 日 8:00 出发,经过 10 个小时飞行降落于北京,请问飞机降落的
北京时间(120°E)为( )
A. 9 月 29 日 18:00B. 9 月 29 日 22:00 C. 9 月 30 日 7:52 D. 9 月 30 日 6:52
10.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首都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 8-12 题。
2019 年国庆节至 2020 年春节(1 月 25 日)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
A. 一直加快 B. 一直减慢
C. 先减慢,后加快 D. 先加快,后减慢
11.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70 周年,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 8-12 题。
2019 年国庆节至 2019 年 12 月 1 日期间,地球公转的
位置在图中的( )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12.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首都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 8-12 题。
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大典当日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刻早于六点
B. 郑州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C. 北极圈上出现了极昼现象
D. 北京市(40°N)的昼长短于郑州市(34°N)的昼长
13.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
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 12 个大
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
以此来显示时刻。如图为郑州市(113°E,34°N)某中学校内的日晷及某时日晷晷
针投影的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此处安放的日晷,其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 56° B. 40° C. 45° D. 34°
14.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
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 12 个大
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
以此来显示时刻。如图为郑州市(113°E,34°N)某中学校内的日晷及某时日晷晷
针投影的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图 2 所示时刻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
A. 郑州此时太阳方位位于东南 B. 北京时间 11 时
C. 之后晷针投影将逆时针运行 D. 郑州此时气温最高
15.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30°N,
117°E),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
卵石。如图为六尺巷景观图。据此,完成 15-17 小题。
某日正午,北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遮挡,该日为( )
A. 3 月 B. 5 月 C. 8 月 D. 11 月
16.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30°N,
117°E),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
卵石。如图为六尺巷景观图。据此,完成 15-17 小题。
推测六尺巷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潮 B. 储水 C. 抗震 D. 防火
17.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30°N,
117°E),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
卵石。如图为六尺巷景观图。据此,完成 15-17 小题。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
有石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图中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回答 18-19 小题。
甲图中( )
A. 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B. 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C. 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D. 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19.
图中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回答 18-19 小题。
照片拍摄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
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
别是( )
A. 6-7 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B. 7-8 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11-12 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
D. 12-次年 1 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
20.
读下面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其中图 1 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压面示意图,据图
回答 20-21 小题。
关于图 1 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风从甲吹向乙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1.
读下面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其中图 1 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压面示意图,据图
回答 20-21 小题。
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形成原因不同 ④大气环流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2.
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
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 22-24 小题。
图中字母 M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23.
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
完成 22-24 小题。
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 D 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
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 22-24 小题。
下列城市气候的成因与图中气压带(M)、风带(D)
交替控制有关的是( )
A. 郑州
B. 罗马
C. 伦敦
D. 新加坡
25.
读“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完成
25-26 小题。
A、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
A. A 是高气压,B 是低气压 B. 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 A、B 都是高气压 D. A、B 都是低气压
26.
读“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完成
25-26 小题。
C 点的风向为( )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正西
27.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 27-28 小题。
能正确表示郑州市气候类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 27-28 小题。
造成图中③④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起伏
29.
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 29-30 小
题。
甲地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30.
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 29-30 小
题。
丙地气候特点是( )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终年高温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0 分)
31.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极点为中心,日期为______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大值的纬度范围为______。
(3)A、D、E 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有一发炮弹从 D
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 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 (东或西)侧。
(4)乙点日落时刻为______时,甲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5)此时 A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
(6)这一天,郑州、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__。
32.
图一为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图二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问题。
(1)图一所示该月郑州的气候特征为______,图二中符合该月气压带风带位置的
是______(甲、乙),图一中 C 风的成因是______。
(2)与郑州(34°N)同一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______,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______(分布规律),图一所示季节该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原因是______。
(3)简析季风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行星与
恒星的距离适中,得到恒星的热量条件适宜,行星有适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条件,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
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
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
水的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该题可以借助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因此如
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
故选:C。
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选项中的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由于海拔高,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拉萨北侧日光城,所以最适合采用太阳
能设备,光照强,BCD 错误。
故选:A。
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依靠太阳辐射提供能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
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本题以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为切入点,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根据
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郑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从正南方入射,所以该信号灯太能
电池板最佳的朝向是向南。新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 1、纬度位置 2、天气状况,3、海拔高低 4、日照长短。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根据郑州所在的纬度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
可。
5.【答案】B
【解析】解:①太阳辐射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故正确;
②太阳辐射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故正确;
③太阳辐射和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无关,不符合题意。
④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等现象,太阳辐射和极光、磁暴等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直接为地
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解答,注意区别太阳辐
射和太阳活动。
6.【答案】C
【解析】解:A、该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所以该日 D 点比 F 点日出时刻早,
不符合题意。
B、该日 D 点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向,F 点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两地的正
午太阳方位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地方时相同,故正确。
D、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所以 D 点比 F 点自转线速度
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同一纬线的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同一条经
线的地方时相同。图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 点和 F 点均位于北半球,D 点在北回归线以北,F 点点在北回
归线南侧。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限定的日期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A 点位于北极圈,只在夏至日这天出现极昼现象,不符合题意。
B、B 点在赤道,一年可以直射 2 次,不符合题意。
C、C 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此刻是 12 点,不符合题意。
D、E 点和 D 点的纬度数值相同,分属南北半球,所以 E 点的昼长等于 D 点的夜长,故
正确。
故选:D。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 时;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0 时。南北回归线
之间是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四季变化明显,属于温带;极圈到极点之
间是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同纬度南半球的夜长。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点结合图示即可分析解
答。
8.【答案】B
【解析】解:北京时间(120°E)10 月 1 日上午 9 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庆阅兵式,此时
0 时经线为 15°W,处于 10 月 1 日的范围是从 15°W 向东到 180°经线,处于 10 月 1 日
的范围占全球的大于二分之一。
故选:B。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 0 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 180°经线。由 0
时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 180°经线向东到 0 时经线为旧的一天。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日界线的相关知识,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北京时间为 120°E 的地方时,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经度是 73°W,比北京时
间靠西 193°,时间晚 12 小时 52 分钟,所以当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时间为 9 月 29 日 8:
00 时,北京时间为 9 月 29 日 8:00+12:52=9 月 29 日 20:52;经过 10 个小时飞行降
落于北京,则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 9 月 29 日 20:52+10 小时=9 月 30 日 6:52,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时间相差 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
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根据经度差与地方时的关系即可计算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2019 年国庆节至 2020 年春节(1 月 25 日)期间,地球从位于秋分向近日
点再向远日点方向运动,故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故选:D。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1)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
期,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4、速度: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
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
判断题出现。
11.【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干可知,我国国庆节在 10 月 1 日,10 月 1 日至 12 月 1 日的时间
段在 9 月 23 日前后的秋分日与 12 月 22 日秦皇岛冬至日之间,即在地球公转的②-③位
置之间,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二分二至日的判读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规律,图中的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
侧的③是冬至日,时间在 12 月 22 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是春分日,时间
在 3 月 21 日前后;①是夏至日,时间在 6 月 22 日前后;②是秋分日,时间在 9 月 23
日前后。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限定的日期结合图示即可解答,
图中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判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地方时日出在 6 时后,不符合题意。
B、郑州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不符合题意。
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在 6 月 22 日前后的夏至日,此时为 10 月份,不符合题意。
D、北京市的纬度比郑州市高,冬半年北京的昼长没有郑州长,故正确。
故选:D。
根据题干可知,10 月 1 日为我国国庆节,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则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在缩短,黑夜在增加;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
南;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本题以我国的国庆节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限
定的日期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当地的纬度之和为 90°,郑州的纬
度为 34°,因此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56°。
故选:A。
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由
于晷针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垂直,因此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当地的纬度之和为
90°。
本题主要考查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的计算,关键是找到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
的关系,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A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当时日晷影子位于西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东南方向,A
正确;
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十一点,北京时间为 11:28,B 错;
之后晷针投影将想东北方向移动,呈顺时针运行,C 错;
一天中气温最高为当地地方时的 14 时左右,D 错。
故选:A。
根据图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晷影子位于西北方向,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十一点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晷的认识,关键是结合晷针的投影来判断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
案。
15.【答案】D
【解析】解: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纬度是北纬 30°,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45°,由此
推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南纬 15°,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 4 天 1°),推
算此时的时间为 1 月 19 日或 11 月 23 日,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读材料信息可知,六尺巷宽约六尺,墙高八尺,北面墙体的 1/4 被影子挡住,因此推算
当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 度。
该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知识,抓住材料中有效信息运用
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6.【答案】A
【解析】解:材料信息表明,安徽省桐城市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六尺
巷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墙体,具有防潮功能,选项 A
符合颕意。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不能储水,不具有抗震性能,不具有防
火功能,因此排除 B、C、D。
故选:A。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30°N,117°E),
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和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解:图示为人造地震,其传播方向自外向内,在图①中的一定深度,横波消失,
纵波陡降,说明海底储有石油,而其余三幅图横波均存在,说明没有遇到液态的物质,
即海底没有石油,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
只能通过固态;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的速度均大于横波。
本题以地震波寻找石油为切入点,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注意该题的地震波
的传播方向。
18.【答案】A
【解析】解:A、①表示大气辐射中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故正确。
B、②不只是在夜晚起保温作用,不符合题意。
C、③能量小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不符合题意。
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不是根本热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
收,所以③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水汽等吸收,所以④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
大气逆辐射②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①是大气辐射到宇宙中的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课本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即
可解答。
19.【答案】B
【解析】解:7-8 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
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
故选: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
知识进行解答。
20.【答案】C
【解析】解:图中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丙处形成低压;乙处其流上升,近地
面形成低压,高空丁处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甲>乙
>丁>丙。甲地温度低,气流冷缩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
低压;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风从甲吹向乙。乙地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故选: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
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较冷地区与之
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促使大气作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
压处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属于基础类题目。
21.【答案】A
【解析】解: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时间尺度不同和空
间尺度不同。
故选:A。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22.【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是南半球;阴影部分为
气压带,字母 M 在南纬 30°-40°之间,所以所表示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 B 正
确,ACD 错误。
故选:B。
全球分为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各占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如赤道低气压带主要在赤
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在 30°纬度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主要在 60°纬度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区域等。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气压带风带所在的大致纬度数值即可解
答。
23.【答案】C
【解析】解:A、①图风向为西南风,不符合题意。
B、②图风向为西北风,不符合题意。
C、③图为东南风,故正确。
D、④图为东北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是南半球;D 处风带位于南纬 40°-60°之间,为西风
带,南半球的西风带为东南风。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确定 D 的风向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24.【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M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 为盛行西风带,与图中气压带(M)、
风带(D)交替控制有关的是罗马,为地中海气候。
故选:B。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
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
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
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
同的天气和气候。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25.【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为北半球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1 月份为北半球的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为高压,所以亚洲的 A 为高压;B 是北太平洋,海洋降温慢,
气温高,为低压,即 B 为低压,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差异显著,同纬度的相同时刻,海洋气温变化慢,陆地气温
变化快。气温越高,等温线越向高纬凸出;气温越低,等温线越向低纬凸出。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限定的日期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26.【答案】B
【解析】解:A、东南风是夏季的风向,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 C 在亚洲的东部,根据季风的成因分析,1 月,东亚盛行西北季风,故正确;
C、西南风是南亚的夏季风,故不符合题意;
D、气压带风带中没有正西风,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 月(冬季)亚洲
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
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 月(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
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图中的 C 在亚
洲的东部,所以 1 月,东亚盛行西北季风。
本题以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7.【答案】C
【解析】解:A、该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我国不存在该气
候类型,不符合题意。
B、该图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不符合题意。
C、该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符合郑州的气候特点,故正确。
D、该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郑州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
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本题以郑州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可以确
定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8.【答案】B
【解析】解:据图可知,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纬度差异。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
可解决问题。
29.【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在其影响下终年炎热干燥,
为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B。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
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
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
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
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本题以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类型的特点,获取图中信
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0.【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丙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丙地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
故选:A。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
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
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
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
同的天气和气候。
本题以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
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
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31.【答案】南 12 月 22 日 (23°26′S,90°W)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A>D>
E 东 21 15 66°34′ 哈尔滨
【解析】解:(1)读太阳光照图可以看出,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运转,此
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是冬至日节气,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
(2)读图可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 90°W
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方时为 12 时,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
90°W)。
(3)地球上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线速度越小,所以图中
A、D、E 三点中,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D>E.一发炮弹从 D 点向乙
点方向,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物体的行进方向在南半球会向左偏,所以炮
弹将落在 D、乙所在的经线的东侧。
(4)读图可知,图中 A 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 12 时。E 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
方时为 12 时。
(5)读图可知,图中 A 所在的经线是 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图中
90°E 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0 时,所以从 A 所在经线 180°向东至 90°E 经线日期相同,范围
占全球的 3/4,从 90°E 经线向东至 180°经线日期相同,范围占 1/4.所以与图中 E 点属
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范围是 3/4,大于 1/2.故 D 正确。
(6)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
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应该越早打开路灯。在汕头、北京、哈尔滨
三个城市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哈尔滨,所以最早打开路灯的是哈尔滨。
故答案为:(1)南;12 月 22 日;
(2)(23°26′S,90°W);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3)A>D>E;东;
(4)21;15;
(5)66°34′
(6)哈尔滨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南北极点;根据极圈内出现极昼即可判读出所处时间。
(2)根据太阳直射点坐标公式(直射点的纬度,12 时的经度)可以知道此时太阳直射
点坐标,进而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
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4)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点,同一经线时刻相同,
可以求出甲点和乙点的时刻。
(5)正午太阳高度 H=90°-两点纬度差(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
(6)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昼长最短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
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应该越早打开路
灯。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
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32.【答案】高温多雨 甲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
至 40°的大陆西岸 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解析】解:(1)根据图一所示西南风向可以分析该季节为郑州的夏季,气候特征为
高温多雨,图二中甲气压带、风带向北偏移,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风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发生偏移所致。(2)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南
北纬 30°至 40°的地区,其气候形成原因为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
制,炎热干燥少雨。(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海洋,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雨
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变率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
我国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偏北风影响,冬季气温低易出现低温冻害。
故答案为:(1)高温多雨; 甲;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至 40°的大陆西岸。
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3)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弊:降水变率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受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低易出现低温冻害。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一中的风向即可判断郑
州的季节和气候特征,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以判读该季节图二中气压带、风
带位置及其成因;根据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可以分析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
出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以及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应从利
弊两方面分析。
本题根据所给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某季节的亚洲季风示意图考查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风向判断季
节再进行成因的分析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利用气候成因和分布规律是重点考查项目。